在解放戰爭的時候,粟裕的名字可謂是讓國民黨聞風喪膽。在戰場上,很少有人能從粟裕手里討得到便宜,他們往往直接就會被粟裕殲滅。
然而在1947年的時候,一向無往不利的粟裕,卻差點被胡璉擺了一道。胡璉是如何算計粟裕的,粟裕是怎么躲開算計的?
力挽狂瀾的電報
1947年7月,外面下著滂沱大雨,粟裕在司令部地圖前緊緊皺著眉。他的手中,還有一封剛收到不久的電報。
電報是毛主席發來的,他讓粟裕不要戀戰,盡快撤兵,以免掉入敵人的陷阱。
粟裕思考良久,終于下定了決心撤兵。隨著粟裕一聲令下,華野四個縱隊有序撤出陣地。
然而就在我軍撤走后不久,粟裕就發現敵人在我軍陣地外圍集結了重兵,準備將我軍一網打盡。
撤離之后,粟裕忍不住后怕,差一點就讓胡璉的陰謀得逞了。主要是他沒想到,胡璉為了算計自己,居然以身做餌,也要牢牢牽制住華野。
得知粟裕沒有掉進陷阱,毛主席松了一口氣。國軍此次布局大膽,目標明確,就是為了找到粟裕,并且干掉粟裕。
為此,他們甚至不惜拿出整編第11師做誘餌。以整編第11師強大的戰斗力拖住粟裕,再派出重兵包圍粟裕,敵人抱著務必會成功的心態來打的這場仗。
要說他們為什么針對粟裕,就不得不說一下同年發生在孟良崮的戰役了。
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堪稱國軍王牌中的王牌。國民黨的大部分部隊,都覺得自己部隊的戰斗力比不上整編第74師。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強大的部隊,卻敗在了粟裕手里。
關鍵當時粟裕雖然圍困了整編第74師,但我軍并非勝券在握。敵人占據了孟良崮,地形上有著巨大的優勢,而且我軍外圍還有敵人想要支援張靈甫。
當時其實是有兩個包圍圈,華野包圍了張靈甫,國民黨大部隊包圍了華野。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粟裕硬生生覆滅了張靈甫。
有74師的前車之鑒,還有哪支部隊愿意和粟裕為敵?在張靈甫被殲滅之前,粟裕在山東就已經是國軍非常忌憚的人物了。
現在連張靈甫都敗了,那豈不是說粟裕已經無敵了?所以孟良崮戰役之后,敵軍的士氣下降的厲害。
甚至已經發展到,只要部隊被粟裕包圍,敵軍就直接束手就擒了。對于我軍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但對于老蔣來說就不好了。
國軍將領想要改變士兵們的這種想法,那就必須在戰場上打敗粟裕,甚至生擒粟裕。只有這樣,國軍的士氣才能重新回來。
胡璉的算計
孟良崮戰役之后,毛主席為了大的戰略方針考慮,下達了讓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命令。與此同時,華野也接到了掩護中野突圍的任務。
因為華野當時還有作戰任務,所以他們就必須分兵。粟裕想了想,將大部分兵力派了出去,掩護中野突圍。
之所以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中野挺進大別山是為未來的全局進攻做鋪墊的,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為了能完成這個任務,劉帥下令讓部隊扔掉了重武器輕裝前進。
中野實力大大減弱,必須有一支強大的部隊掩護他們才行,所以粟裕將大部分兵力派了出去。
當時粟裕留在手里的,只有四個縱隊的兵力。屋漏偏逢連陰雨,不知道是誰將華野的情況泄露了,國民黨認為這是個打敗粟裕的好機會。
于是,在粟裕將大部分兵力派出去之后,國民黨再次在山東地區集結重兵,準備一舉殲滅粟裕。
沒有了整編第74師,老蔣又將整編第11師調了回來。整編第11師的師長,就是被毛主席譽為“猛如虎,狡如狐”的胡璉。
胡璉這個人以善打硬仗出名,11師是他的嫡系部隊,他本人更是土木系的一員大將。
胡璉的戰績很突出,抗戰初期淞滬會戰的時候,他是唯一一個打進過羅店,并且占領過羅店的部隊。在后來的石牌保衛戰中,他再次帶領國軍取得了勝利。
11師作為他的嫡系部隊,戰斗力自然不可小覷。可以這么說,11師的戰斗力,絲毫不弱于74師。
因為這支部隊,可以說是老蔣的起家部隊。陳誠的土木系為什么叫土木系,因為他掌握著十一軍和十八軍。
而這個整編第11師的前身,就是11軍。胡璉本人也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猛將,在華野還沒有合并的時候,胡璉就已經和粟裕交過手了,對粟裕的實力也有所了解。
他很清楚,想要提升國軍的士氣,那就必須打擊粟裕的威望。但按照國民黨各自為戰的理念,很難和粟裕硬碰硬。
想要打敗粟裕,他們必須摒棄前嫌聯合起來,否則繼續單獨作戰,只能被粟裕逐個殲滅。為此,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做“魚餌”。
功虧一簣
當時華野大部分兵力都在外面,粟裕想要打仗的話,必須出動他身邊的主力部隊。只有足夠強的部隊,才值得他出動主力部隊。
為此,胡璉愿意和11師作為誘餌,誘惑粟裕進攻他們。只要粟裕的主力暴露了,那國民黨其他部隊就會一擁而上,將粟裕的部隊全殲。
畢竟當時的情況對國民黨來說非常好,他們不管是人數還是裝備,都是占了很大優勢的。
國民黨集結了11個整編師的兵力,在山東地區四處尋找我軍主力。面對來勢洶洶的國軍,粟裕并沒有慌張,而是鎮定地調兵遣將,給敵人迎頭重擊。
如果國民黨保持這樣的攻勢,說不定他們的計劃還真的會實現。但就在這時候,外線的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了,老蔣瞬間就慌了。
劉鄧大軍猶如一柄尖刀,牢牢插在了國統區的心臟上。老蔣調轉槍頭向劉鄧大軍而去,粟裕這邊就只剩下了4個整編師的敵人。
胡璉當時盤踞在南麻地區,和其他部隊之間都有不短的距離,粟裕當機立斷決定圍殲胡璉。然而他不知道,這正好中了胡璉的計謀。
面對我軍的猛攻,胡璉絲毫沒有慌亂。他一邊收縮兵力,一邊利用碉堡抵抗,給我軍帶來了很大的傷亡。
因為沒有重武器,所以我軍很難對碉堡里的敵人造成傷害。一時間,華野被牢牢牽制住了。而就在前線久攻不下的時候,南麻地區又下起了大雨。
大雨造成行軍困難,重武器更難往前線運輸了。眼看局勢越來越不利,粟裕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打掉整編第11師。
而就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國民黨的其他幾個整編師正在迅速集結,意圖將華野主力包圍。
為了給這些部隊拖延時間,胡璉還組織了幾次反攻,甚至派出了飛機轟炸我軍陣地。一直到了7月21日的晚上,粟裕打算再次組織部隊進攻。
然而就在這時,毛主席給他發了一封電報。在電報中,毛主席肯定了此次戰斗的全部過程,說他這次戰斗沒有任何問題。
但敵人這次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拖住我軍,并趁機殲滅我軍主力。所以無論如何,粟裕都不應該繼續打下去了。
再打下去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落入敵人的陷阱,然后被敵人殲滅。
就這樣放棄,粟裕很不甘心,但毛主席說得也很有道理。幾番抉擇之后,他終于下達了撤退的命令,而事實證明,毛主席的想法是對的。
得知敵人真的形成了包圍圈之后,粟裕接連夸贊主席目光如炬,對主席的敬佩之情毫不掩飾。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毛主席真的做到了這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