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已經實質性進入了一下階段,面對烏克蘭的節節敗退與俄軍的穩扎穩打,似乎連歐洲都開始拿不準主意,在想是否還要繼續支持澤連斯基政權。就在外部形勢變化多端的情況下,澤連斯基再次確定了一件大事,似乎是給俄烏沖突劃下最后的時間窗口。
據俄媒報道稱,俄防長別洛烏索夫向前線的一支近衛摩托化步兵旅的全體官兵表達祝賀,而其祝賀的內容便是其成功解放了新埃科諾米切斯科耶的一處定居點。此處對紅軍城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俄軍若成功控制此處,那么距離掌控頓涅茨克全境的日子也不會太遠。
日前,盧甘斯克州的地方武裝宣布了該州徹底“獨立”,并遵守先前“公投”入俄的結果。如果頓涅茨克再次宣布“獨立”,那對于烏克蘭戰場雙方的士氣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
烏東地區的民意的確是大部分人有著“親俄”情結的,打到今天,即便有些不親俄的人,也早就遷居到其地方,說全盤“俄化”也并不意外。
如果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終于在名義中完全加入到俄羅斯,而戰爭還沒有結束,那么對烏克蘭“必勝”的新信念是種強勢的打擊。
俄羅斯的下一目標其實很明確,在實控地區中,俄軍需要完成奪下頓涅茨克之后,完成的赫爾松與扎波羅熱兩州的攻勢。不過,這點就看普京在不在意兩州背后所代表著政治意義,若不在意,還可以推進在哈爾科夫、蘇梅、尼古拉耶夫等地的攻勢。
畢竟在漫長的戰線接觸中,烏軍不可能沒有防守的薄弱節點,而能拿下更多的領土,就能在最終談判桌上討價還價。
以其他州的領土去換赫爾松,也并非是無稽之談,只要基輔方面覺得這筆交易是可行的。
隨著戰爭的深入,解決沖突的停火方案也逐漸浮出水面,而需要解決掉的并非是問題,而是不愿意妥協的人。
從特朗普要換掉澤連斯基開始,西方媒體的口風似乎就變了,無論是主觀臆測、推動,還是客觀上的趨勢發展,西方越來越多的媒體對澤連斯基進行了“不信任”的評價報道。
英國《每日電訊報》甚至將澤連斯基形容成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問題之一,曾幾何時,西方口徑統一將澤連斯基視為是“民族英雄”“抗俄先鋒”。
現在歐洲一部分人開始緊跟特朗普意志,未來不排除會因澤連斯基而暫緩對烏援助,從而逼迫烏克蘭政權的更迭。眼下,西方與波羅申科等人接觸的越來越多,旨在扶植起更聽話的代理人。
與此相應的是,烏克蘭國內民眾對澤連斯基的印象卻在不斷加深,民調顯示大部分烏克蘭人將繼續支持這位在戰火洗禮中成長的總統。
3年多的時間,全世界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輿論戰已經發生變化,而這會給其他沖突帶來怎樣的經驗教訓,就需要反復的實踐證明。
澤連斯基簽署了相關法律,將烏克蘭戰時狀態以及總動員令再延長90天,要到11月5日才能結束。到了那個時候,俄烏又會打出怎樣的結局?澤連斯基政權還是否穩固?這些都需要討論。從沖突的進程來看,這或許是危機解決的最后時間了,而往往黎明前的黑暗是最寂靜的,和平到來之前的戰爭也將更加血腥。
因此,我們還是希望雙方可以通過政治協商的方式盡快解決戰爭危機,實現地區的和平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