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誼跨山海,同舟向未來。7月26日,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貴州省貴陽市貴安新區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永久會址開幕。中國和東盟國家賓朋好友,再赴夏日里的盛會,共繪教育合作交流新畫卷。
“18年來,交流周從最初的教育理念碰撞,逐步發展為覆蓋教育、青年、人文等多領域合作的綜合性平臺,形成一系列影響廣泛的品牌項目,為推動雙方教育合作、促進民心互通、服務雙邊關系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苯涣髦荛_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長吳巖說。
作為中國和東盟唯一以教育為主題的政府間交流合作平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已走過了18載,不僅成為了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載體,更為構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發揮了積極作用。
文化為媒,青年共筑友誼之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通過師生互訪、青年對話和文化浸潤,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日益成為雙方加強人文交往的重要國際平臺,成為增進民間友好互信、促進青年一代相知相親的重要紐帶。
5月,2025“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暨“多彩非遺”之旅走進三都水族自治縣,吸引了來自哥倫比亞、泰國、老撾等國家的中外青年參與。
“這次活動讓我真正觸摸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沉浸式的非遺體驗研學,讓國際青年們感受到中國非遺的獨特魅力,更以文化為紐帶,架起跨越國界的友誼橋梁。
在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見證貴州從“數據洼地”到“算力高地”的蛻變,在貴州鄉村振興館體會“直播帶貨”打通農產品上行鏈路……6月底,來自泰國、越南等多個國家的青年學子在貴州開啟一段充滿驚喜與收獲的旅程。
泰國籍留學生喬美玲對貴州發展大數據取得的成就很感興趣。她說,此次學習交流為她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認識貴州的新窗口。
7月25日,“文明互鑒·多彩合鳴”——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演出在貴陽貴安云漫湖公園漫游山露天草坪舉行。“Amazing”“太震撼了”活動現場,以傳統地戲為載體的歌舞表演《屯堡觀新》剛剛登場,幾位來自巴基斯坦的嘉賓便不約而同起身記錄,他們告訴記者,這種戲曲他們是第一次見,覺得很新奇、很震撼。
正如泰國教育部次長素貼·甘桑提亞所言,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教育已成為增進理解與深化情誼的關鍵紐帶。特別是在“智慧教育”理念框架下,其意義遠不止于將技術引入教學環節,更在于構建支持終身學習的環境體系、培養面向未來的核心能力,以及促進多元文化間的相互理解。
近年來,貴州不斷創新辦會理念,通過“橋見”貴州、“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等系列活動,讓國際青年沉浸式行走貴州、感受中國。獨特的文化魅力奏響多彩合鳴,拉近了中國與東盟國家青年們的距離,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發揮了積極作用。
教育搭臺,產業唱響合作強音
自2008年創辦以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持續釋放平臺效能,日益成為加強人文交往、深化產業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
3月28日,以“愛樂之城·和世界握手”為主題的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國際青年春日音樂會在貴安新區萬畝櫻花園開幕。來自馬達加斯加的簡瑤身著非洲傳統服飾與侗族姑娘合唱《我在貴州等你》。當非洲的熱情奔放遇見侗族的清麗婉轉,生動演繹著“教育+文體旅”的融合發展。
“這些裝備在東南亞將大有可為!”2024年8月21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和貴州農業職業學院等聯合舉辦了中國—老撾農業科技培訓暨中國農業高職教育“雙高計劃”國際合作成果展暨貴州省現代山地特色農業展。
在當天的中國貴州—老撾農業資源對接會上,老撾磨丁經濟特區與貴州省農發集團、貴州農機服務協會簽訂合作備忘錄,老撾貴州商會與貴州初好集團簽訂合作協議。
貴州大學研發的預應力鋼絞線在印尼等國基建項目中廣泛應用,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建成“一帶一路”電商谷貴州中心,中國—東盟交通職教聯盟制定10個專業標準及64門課程,輸出留學生培養“中國方案”……
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創新推出的“教育+”模式,以教育為紐帶,讓教育向人文、經濟交流轉變,架起了雙向奔赴的溝通橋梁,使中國與東盟國家深度交流,越走越親。
智慧引領,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廈門大學與馬來亞大學合作建設中馬國際高等研究院;中方職業院校在東盟國家合作共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為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培養大批鐵路技能人才;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與由詩琳通公主創辦的泰國吉拉達技術學院正式舉行校際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及“貴匠工坊”揭牌儀式......
18年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從教育“獨唱”,發展為教育“領唱”、多領域“齊唱”。而貴州作為交流周的永久舉辦地,借教育搭臺,在人文交流、科學研究、經貿合作等領域成效斐然。
豐碩成果源于貴州與東盟國家地緣相近、文緣相連、商緣相通,在推動交流合作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更源自中國與東盟國家開放與合作的共識。
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式上,緬甸教育部副部長內苗蘭引用中國古語“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生動詮釋區域教育合作的共生邏輯,強調唯有凝聚共識、互信協作,方能實現“不讓任何國家掉隊”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隨著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一朵朵文化之花、產業之花、發展之花,正在中國與東盟各國絢爛綻放。未來,這條道路必將越走越堅實,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胡嵐 周梓顏 趙飛羽
來源:貴州日報報刊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