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政府一記"外交重拳"直接把臺當局打懵了——比勒陀利亞的"臺北代表處"被強制降級為"約翰內斯堡商務辦事處",不僅摘了"代表處"的牌子,還被踢出首都圈。更狠的是,南非外交部直接在政府公報上白紙黑字寫明:不再承認任何具有官方性質的臺灣機構,只保留純商務功能的辦事處。這記耳光抽得響亮,連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都忍不住點贊,稱這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典范操作"。
這事兒表面看是名稱變更,實則是外交關系的"格式化重裝"。把"代表處"降格為"辦事處",就像把VIP包廂趕到大廳散座,連門牌都從燙金大字換成普通貼紙。南非給出的理由也夠直白:約翰內斯堡是經濟中心,搞商務就去那里,首都只接待主權國家代表。這種操作相當于發了條朋友圈:本公司只和正版中國做生意,山寨版請自覺靠邊站。
更絕的是南非的"技術性拆彈"。去年10月就開始發函催搬家,今年3月先在官網偷偷改名稱,5月又更新地址信息,7月直接發政府公報走完法律程序。這套組合拳打得臺當局連抗議都找不到節奏——總不能說"你改我名字為什么不提前商量"吧?畢竟誰會和自家領土上的一個省商量外交稱謂。南非外長拉莫拉早就放話:這純粹是基于"一個中國"政策的自主決定,不存在什么被迫妥協。
臺當局的跳腳表演反而成了最佳反襯。一邊嚷嚷"未協商就改名違反程序",一邊又偷偷把開普敦的聯絡處也改成商務辦事處。這種口嫌體正直的反應,活像被分手后還硬要發"我很好"的矯情文案。其實明眼人都懂,當南非引用聯大2758號決議時,就已經把這出戲定性為原則問題而非技術問題。
南非這波操作絕非孤立事件,而是發展中國家對"臺獨"路線的集體消毒,相當于在國際場合給"臺獨"分子畫了條三八線:做生意可以,搞政治免談,既扇醒了裝睡的"臺獨"分子,也給其他國家立了標桿:跟風玩火不如趁早上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