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終于熱起來了!
7月25日,新周期開畫的新片,其中有兩部表現良好,申奧導演、劉昊然主演的《南京照相館》預測票房將劍指16億,口碑還未完全釋放,此片有沖擊20億票房體量。
另外一部便是陳佩斯導演作品《戲臺》,此片開畫兩天票房遠超預期,更厲害的是,陳佩斯不僅個人翻了身,還讓投資方賺到了錢。
歡喜傳媒在2025年暑期檔打了一個平手,陳可辛虧的錢,陳佩斯給了賺回來,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戲臺》票房逆跌沖5億。
7月26日,大盤轟下了2.93億,創下暑期檔最佳單日開畫,至此,2025年全年票房達到324億,暑期檔票房破50億。
周六前三分別為《南京照相館》《長安的荔枝》和《戲臺》。
本周上映的兩部新片《神奇4俠》與《喜羊羊與灰太狼大電影10》集體失意,不做過多闡述。
《南京照相館》這匹黑馬,真的殺瘋了!截止7月27日18點,該片大規模上映第三天,總票房來到3.75億,總票房要沖4億了。
該片已連續兩日票房逆跌,并蟬聯2個單日票房冠軍,周日還會繼續保持單冠,按照這個趨勢走下去,周一工作日票房能保持住,此片就要沖擊20億票房了。
大鵬把單日票房冠軍拱手相讓給申奧了,《長安的荔枝》上映10天,總票房4.8億,場均上座率下降,所以排片也從23%滑落至19%,其預測票房上調至9.15億,努力一下,沖10億幾率很大。
《戲臺》終于上映了,此前超長點映口碑反饋并沒有引發輿論效果,沒想到,上映兩天的票房還是非常出色的,肯定不會出現像《你行你上》這種倒掛大崩盤現象。
陳佩斯加上黃渤,有著一定的制作水準,又有兩代喜劇之王聯袂合作,加上豆瓣8.0分高口碑加持,該片上映3天,票房已斬獲1.66億。
最為重要的是,這幾天的票房呈現了逆跌走勢,與《南京照相館》的情況一模一樣,第一次預測票房3.2億,現在已被修訂為4.94億,啡哥大膽預測票房將會劍指5億。
因為后續一個檔期主要的影片為《浪浪山小妖怪》《貓和老鼠星盤奇緣》,是動畫類型片,與《戲臺》的觀影群體沒有任何沖突。
另外,有可能票房大爆的《731》,片方到現在還沒動靜,應該無法如約和大家見面了。
這么一來,《戲臺》沖5億票房的概率會加大很多,說實話,這部電影可真不容易啊,如果票房撲街,陳佩斯的晚年生活可就沒那么好了。
二、《戲臺》簡評。
這是一部類似于《滿江紅》一樣的劇本殺電影,劇情設置在民國時期的戲園子里,講述了一群唱戲的人和包子鋪伙計在亂世中的悲歡離合。
開場20分鐘是場外戲,主要為時代背景鋪墊介紹。炮火連天、蒸汽火車都出來了,場面大得我還以為看的是戰爭大片呢。
后面劇情全轉到戲園子內,靠劇本和表演撐起整部電影,中間大約有10分鐘,是出去找黃渤飾演的包子鋪伙計大嗓兒。
影片通過一系列的誤會、沖突和笑料,展現了人性的復雜和世事的無常。
《戲臺》劇情結構非常緊湊,節奏明快,笑點密集,屬于漸入佳境的那種喜劇片。中后段,笑點層出不窮,讓人捧腹大笑。
比如,戲班主與“大帥哥”的斗智斗勇,這群唱京戲的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妥協與抗爭,都讓人忍俊不禁。
然而,笑過之后,卻又讓人感到一絲悲涼,正如電影的片尾曲《桂枝香金陵懷古》所唱:“彩舟云淡,星河鷺起,丹青難繪此間風華。”
這種笑中帶淚的風格,正是陳佩斯一貫的喜劇特色。
啡哥看完此片給予三星半,7.8分,推薦觀影。
為啥《戲臺》不能票房大賣呢?
其實根本原因只有一點,那就是影片的定位觀影人群決定了,票房無法大賣。
首先,電影海報上面寫出來16歲以內,請到適齡年齡再來欣賞,換一句話說,此片無法做到合家歡,把16歲以下的人群排除在外。
然后,就是此片的觀影人群了。
如果您是陳佩斯和黃渤的粉絲,如果您喜歡舞臺話劇,如果您是京劇票友,如果您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那《戲臺》就是為您量身定制的。
這樣計算之后,差不多35歲以上的觀眾才會選擇觀影此片,年齡越大越喜歡,尤其父輩們,看完此片定會滿堂彩。
可35歲以上的中年人,都在忙于生計,都在想方設法掙錢養家,哪有多余的時間花2個多小時去電影院呢?年老的更不屑花錢看電影,基本都在家看電視劇、刷短視頻了。
而現在的主流觀影人群為18歲至28歲,且大都為女性觀眾,這《戲臺》憑什么能夠吸引她們,讓她們貢獻票房呢?
這就是《戲臺》無法票房大賣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質量不行,而是定位人群不同造成的。
不過,此片在這個大盤如此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能沖5億票房,已經算非常厲害了。
三、1億成本,陳可辛虧的錢,陳佩斯賺回來了。
陳佩斯的《戲臺》和陳可辛的《醬園弄》同屬歡喜影業,但命運天差地別。
《醬園弄》5億成本,被拆分成上下兩部,單部電影投資約在2.5億,而此片內地票房僅收3.75億,香港開畫表現不佳,產出的票房可忽略不計。
按照37.6%的分賬票房算下來,片方分成到手1.24億,外加海外版權和流媒體收入,算下來虧了1億。
而《戲臺》呢?
雖然官方并未曝出預算成本,但啡哥根據影片的架構得出結論,此片的總投資最多的為片酬和前20分鐘的攻城戲份,外加火車等特效。
陳佩斯自編自導自演,作為主演,這就省去了絕大部分片酬投資,然后就是黃渤和姜文的片酬,作為主演之一,只有黃渤的片酬貴一些,約1000萬左右,其他的都不高,加起來估計不會超過500萬。
然后就是攻城的搭景、特效和戲園子搭景了,這兩個地方約花費3000萬,剩下的便是電影的后期制作和宣發經費,約在4000萬。
所以,我預計《戲臺》的總投資會在1億左右。
按照1億成本計算,票房沖5億,片方分成能到1.65億以上,加上版權和流媒體平臺收益,《戲臺》妥妥盈利1億左右。
陳佩斯不僅沒虧,還把陳可辛虧的錢給賺回來了,這波操作太秀了。
四、喜劇之王陳佩斯終于翻身了。
“戲演好了,觀眾會拿鞋砸你;戲爛了,鞋都懶得扔。”這是陳佩斯父親陳強對他的教誨,這份執念淬煉自他跌宕的半生。
相信熟知陳佩斯為人的都應該知道他的骨氣,1999年,由于版權糾紛,與央視鬧翻,此后幾十年,他和朱時茂便無緣再次登上春晚舞臺。
而在這之前,他與父親拍了很多電影,被譽為內地“喜劇之王”,他的小品膾炙人口,《吃面條》《主角與配角》等,凡是40歲以上的觀眾,都知道陳佩斯的小品有多么的厲害。
如果沒有和央視鬧翻,后面可能就沒趙本山什么事了。再之后,他便潛心打磨話劇,雖然話劇《托兒》巡演120場爆滿,但始終在業內出名,無法走到大眾面前。
為了拍這部電影,陳佩斯下了大本錢,之前有爆料說他把自己的房產拿出去抵押了,好友朱時茂擔心陳佩斯會賠錢,在首映的時候說:“如果你不好,我會比你更難過。”
而現在,《戲臺》票房逆跌沖5億,陳佩斯終于翻身了。
為啥說陳佩斯翻身了?
老牌喜劇之王這些年低調得不行,基本在話劇圈里打磨,鮮少拍電影。相比之下,周星馳、沈騰、徐崢、黃渤都在大銀幕上風生水起,陳佩斯卻像“隱退”了。
這次《戲臺》票房逆跌,豆瓣口碑8分,他硬是靠實力殺回來了。
跟周星馳比:星爺是無厘頭喜劇的王者,《美人魚》《西游降魔篇》票房炸裂,但作品內核偏淺,靠情懷圈粉。陳佩斯的《戲臺》笑中帶淚,文化底蘊更厚,京劇元素玩得爐火純青。
跟沈騰比:沈騰接地氣,《夏洛特煩惱》《飛馳人生》老少通吃。但他走的路子偏現代喜劇,陳佩斯的《戲臺》卻扎根傳統文化,京劇加荒誕的混搭更有深度。
跟徐崢比:徐崢擅長把喜劇跟現實結合,《我不是藥神》賺足口碑。可他偏都市題材,陳佩斯的《戲臺》用民國戲園子講人性,歷史感更強。
跟黃渤比:黃渤演技炸裂,《瘋狂的石頭》《一出好戲》全是硬貨。但他主要是演員,陳佩斯卻是編導演全能,掌控力更強。
陳佩斯翻身的秘訣有三:一是堅持自我,不跟風做爛俗喜劇;二是話劇打底,積累了扎實的創作功底;三是定位精準,抓住了中年觀眾的心。
1億成本換5億票房,在我看來,成績并不比《長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館》差,陳佩斯這老將,硬氣!
五、結語。
《戲臺》不完美,但真誠。
劇情荒誕、服化道精致、表演扎實、觀感抓人,陳佩斯用這部電影證明,老將也能打硬仗。
未來,他要是繼續在話劇和電影的路子上深耕,沒準還能整出更大的動靜。陳可辛虧的錢,陳佩斯賺回來了,歡喜傳媒這翻身仗打得漂亮!
最后,希望71歲的陳佩斯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對于《戲臺》您有話說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