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本態度變了)
日本首相石破茂
感覺日本態度也有點變了。
不再一味唯唯諾諾,而是尋找新籌碼了。最大的變化,就是公開表態,要將美國國債納入談判籌碼。
要知道,此前應該也是不想刺激特朗普,日本政府曾明確表態,不會拋售美債,不會將美債納入美日談判。
但5月2日,日本財政大臣加藤勝信在節目中表示,“日本持有美國國債是事實”,因此在美日談判中,“把可成為談判籌碼的事項全部擺上談判桌進行討論是理所當然的”。
什么意思?
美國你要談貿易問題,要談美國駐軍補貼問題,要日本作出重大讓步,那美國,我們也談談美國國債問題。
畢竟,美國國債,是特朗普最大的軟肋。
為什么特朗普突然叫停關稅90天?
一個最直接的導火索,就是美國國債飆升,有機構在拋售美國國債。
CNN報道當時就點評說,當股市暴跌、數萬億市值消失時,特朗普不為所動,聳了聳肩;但當債券市場驚慌失措時,他不得不眨眨眼,不得不采取行動。
特朗普不能不急。
現在美國有36萬億美元國債,如果利率維持在4.5%,美國一年光利息支出,就占到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如果利率飆升,這是馬斯克再怎么裁人,都彌補不了的重大損失,搞不好美國真會破產的。
當時又是誰在拋售國債?
不是中國,而是日本!更具體一點,是一家日本投資機構。
特朗普關稅大戰引發的股市大跌,讓這家日本機構幾乎爆倉,不得不拋售美國國債彌補。但不想大規模的拋售,成為壓垮特朗普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本政府顯然看到了這一點。一家日本機構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更別提日本持有1萬多億美元美國國債,是美國最大的債主。
特朗普咄咄逼人迫使日本讓步,日本主動放棄這一籌碼,日本不是傻嗎?
所以,日本的態度也在調整。
當然,在特朗普眼里,日本,還是那個最好敲竹杠的對象。
特朗普會見日本代表
將日本列為第一個談判對象,特朗普甚至親自參與談判,充分表明了特朗普對日本的特別看重。
更讓日本人哭笑不得的是,特朗普見面后20分鐘,他就開始發推,宣稱“取得了重大進展”!而這個時間點,改到其他房間開始的美日談判,還沒開完一半。
特朗普很急,他親自下場,迫使日本作出最大讓步,意在給其他談判打下樣板,用日本媒體的話說,最終作為對中國施壓,與中國談判的籌碼。
但特朗普對日本并沒有手軟,可以說是既要也要又要還要:既要日本趕緊乖乖進口更多美國商品,也要日本繳納相當于現在400%駐日美軍補貼,又要日元大幅升值讓美國得益,還要日本對中國共同采取措施……
日本人也難啊!
給美國送笑臉好辦,戴MAGA紅帽子也可以,但真金白銀畢竟心痛,更何況,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伙伴,與中國脫鉤日本是真傻;“廣場協議”的災難性后遺癥,日本更深有體會。
石破茂政府不敢絲毫大意。
所以,在美日談判前,石破茂難得公開痛批特朗普關稅政策,稱“可能擾亂了全球經濟秩序”;他并且表態:日本不打算做出重大讓步,也不會急于在與美國進行的關稅談判中達成協議。
這被認為日本向美方發出的“最強硬信號”。
日本人很清楚,這是城下之盟,談得好,損失小一點;但談不好,那就是新的“廣場協議”,日本將付出重大代價,乃至改變日本國運。
對于美國對于特朗普,日本還有很多無奈。
比如,特朗普要求,日本增加駐日美軍補貼,一把就要加到目前400%,竹杠敲得也太狠了;還有,特朗普對日本汽車最不滿,稱“在許多情況下,朋友在貿易方面比敵人更糟糕”,這其中自然包括日本。
另外,特朗普還指責日本有一個“保齡球測試”陰謀,即從空中20英尺處投下保齡球,看看它是否會凹陷汽車的引擎蓋,以此作為限制美國車的非關稅壁壘。
日本人都聽傻眼了,這是什么陰謀論?
但美國總統樂此不疲。
還有,特朗普公開的言辭。他說,關稅政策發布后,很多國家找他,“那些國家紛紛打電話來,親我的屁股(kiss my ass)。他們急著想達成協議,說‘求求您了,先生,別加我們關稅,你讓我做什么都行,做什么都行,sir’。”
其中一個,必定有日本。因為日本要率先與美國談。
日本代表戴上“MAGA”帽子
伸頭是一刀,縮頭還是一刀。日本很糾結,但糾結之后,多少也有點豁出去了。
畢竟,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也看到,現在更焦慮的不是日本,而是特朗普。
中國的強硬反制,客觀上更鼓舞了日本。日本人發現,原來還有這樣一條路,挺直胸膛,堂堂正正,既維護自己利益,全世界還敬佩。
所以,我們看到,特朗普本來希望很快達成的美日協議,現在還在難產中;日本又心生一計,美國國債我們也要作為談判籌碼。
當然,日本能否多硬多剛,我們不清楚。不排除口頭硬下面軟,也不排除習慣性先硬后軟,甚至最后又給美國獻上投名狀。
但經此一役,日本顯然也認識到一點,美國越來越自私,什么盟友不盟友,死道友不死貧道,以前自己為美國兩肋插刀,現在卻先被美國插上兩刀。
在美日關系中,美國從來都很強勢,要日本什么姿勢就是什么姿勢。但現在的日本,很失望很頭疼,但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具體姿勢中的貓膩,估計也夠美國人喝一壺的。
來源: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