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歐洲網編譯報道,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熾熱類地行星環繞織女星運行的新跡象,織女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之一。
這項研究于本月在《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發表,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學生Spencer Hurt領導,該學生是天體物理學和行星科學系的一名本科生。
織女星是相對年輕的恒星,它是天琴座的一部分,其質量是太陽的兩倍。這個天體距地球僅25光年,即約150萬億英里,從天文學角度來看,這非常接近。
研究合著者塞繆爾·奎因(Samuel Quinn)說,即使在天亮時,科學家也可以用望遠鏡看到織女星,這使其成為天文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哈佛和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CfA)的天文學家奎因說:“因為織女星足夠明亮,當其他恒星被陽光遮掩時,也可以觀察到它。”
盡管這顆恒星很出名,但研究人員尚未在織女星周圍的軌道上找到行星。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赫特、奎因和他們的同事從地面上觀察了十年,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信號,該信號可能是證明這顆注明的恒星存在行星。
如果研究小組的發現得到證實,那么這顆行星的軌道將非常靠近織女星,以至于它的公轉周期將少于地球上兩個半天的時間。(相比之下,水星要花88天才能繞太陽公轉一圈)。該行星也可能排名科學界第二最熱的行星,其表面平均溫度將達到5390華氏度。
赫特說,該組織的研究還有助于縮小織女星附近可能隱藏的其他行星存在的范圍。
赫特說:“織女星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比我們太陽系要大得多,整個系統中很可能還存在其他行星,只不過是我們能不能探測到它們。”
織女星充滿了“青春活力”
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即地球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但是,其中很少有能像織女星一樣明亮的恒星附近類似地球的圓形行星。這意味著,如果恒星周圍有行星,科學家將會對它們進行非常詳細的觀察。
奎因說:“在織女星周圍找到一顆行星真的很令人興奮,它為未來的星際移民提供了可能性,而那些暗淡恒星周圍的行星則不會。”
有一個缺陷:科學家稱織女星為A型恒星,這種恒星往往比太陽更大,更年輕,旋轉速度更快。例如,織女星每16小時繞其軸旋轉一次,這比太陽快得多,太陽的自轉周期是25天。奎因說,如此快如閃電的自轉速度會使科學家很難收集有關恒星運動以及由此延伸的任何行星的精確數據。
為了更精確的觀察,他和同事們仔細研究了亞利桑那州的弗雷德·勞倫斯·惠普爾天文臺收集的大約10年的關于織女星的數據。特別是,該團隊正在尋找一個有關系外行星的信號,這是恒星自轉速度的輕微波動。
奎因說:“如果有一個圍繞恒星的行星,它會拉動恒星,從而使其來回擺動。”
又熱又大的“木星”
赫特說,這項研究可能已經獲得了回報。赫特是作為一名在CfA為奎因(Quinn)工作的暑期研究員而開始這項研究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一個信號,表明織女星附近可能會有一顆天文學家所說的“熱海王星”或“熱木星”。
赫特說:“它的大小至少相當于海王星,也可能與木星一樣大,并且比水星到太陽的距離更靠近織女星。”
他補充說,如此靠近織女星,這顆行星可能像氣球一樣膨脹,甚至鐵也會在其大氣中融化成氣體。
研究人員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確切地證明他們已經發現了這個炙手可熱的行星。赫特指出,尋找它的最簡單方法可能是直接掃描織女星星系的光譜,以尋找從這顆熾熱明亮的行星反射出的光。
現在,學生們很高興看到自己的辛勤工作反映在這一發現上:“每當我到戶外去看夜空,看到織女星時,我會說'嘿,我知道那顆星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