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說道:“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北京的公益性學習型組織致良知四合院(邀請企業家和個人等學習王陽明心學)對圣人王陽明心學的概述“心道德事 ”四部曲。兩年前,建行田國立黨委書記董事長關于《擁抱新金融》的署名文章在引起廣泛熱議和學習熱潮。我想當下擁抱新金融,亦可從“心道德事 ”四部曲出發。
心:牢記新金融的三個初心
作為年輕的95后甚至00后,似乎大家只知道臺灣那個歌手王陽明,而不知明代的王陽明。中華文化泱泱五千年,出了眾人皆知的孔子和大家不太熟悉的王陽明兩個圣人,就連后面的曾國藩都只能算半個。王陽明有何建樹值得后人如此推崇?作為一名文人,他不僅詩文俱佳,而且善于帶兵,鎮壓叛亂,屢立奇功。于官場之中,左右逢源。其思想,更是影響到日本的明治維新,讓清代的曾國藩和民國的蔣介石及毛主席折服不已。
王陽明臨終所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心中擁有無盡寶藏,但被不明和欲望遮蔽,所以要明心凈心,建設心靈品質,回歸初心。對于新金融來說,應當牢記三個初心。
一是服務實體,普惠金融。新金融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驅動下以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業經營管理優化客戶服務的新模式,本質上還是金融。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和腳手架,數字化手段要普羅大眾,服務實體經濟,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響應國家普惠金融戰略,讓高效便捷的新金融服務如陽光一樣奉獻大眾,這是新金融的初心。
二是用心服務,客戶至上。在當今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迅猛發展的新時代,新金融啟發我們要堅持互聯網思維,而互聯網思維的本質是用戶思維。小米創始人雷軍說過,互聯網思維是“專注、極致、口碑和快”, 新金融大潮要求我們必須擁有極致、專業專注的客戶服務精神,為客戶提供卓越的服務,是我們的不變初心。
三是合規文化,保持敬畏。新金融發展不是無邊界的,不是天馬行空,我們不能忘記金融本質,抓好合規內控和風險管理,推動新金融穩健、有序發展,這同樣是我們的初心所在。
道:提升格局境界戰略指引
道是人的格局和境界。決定成功的是格局,決定成就的是境界。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上,2018年建設銀行黨委應勢順勢馭勢,提出大力發展住房租賃、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戰略”。2019年,田董事長又發出了擁抱新金融的號召。可見,我們的新金融發展提升到戰略的高度,以戰略為指引和支撐,新金融就是我們發展的第二曲線。在當前全球數字化轉型和零售轉型中,擁抱新金融就是擁抱未來。
德:德行天下踐行社會責任
曾國藩在給其弟弟的家書中指出,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即為品德,德行天下。對于我們建行來說,新金融也是我們踐行固有大行社會責任的體現和要求。響應國家房住不炒,為居者有其屋貢獻優質金融服務。在商業可持續原則下,大力拓展普惠金融,全力提高人民群眾金融服務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這何嘗不是我們新金融的社會責任?
事:新金融是一生的事業
習主席告訴我們,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新金融不是皇帝的新衣,不是花瓶和空架子,新金融是實實在在數字化技術下的創新。擁抱新金融,不是空言,而要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將新金融作為個人和我行事業轉型的契機,當作一生的事業和理想來奮斗。這是我們當下最應該做的,不多說了,勇毅前行吧。
綜上所述,擁抱金融,問道新金融,我們內心篤定堅定,融合傳統文化智慧精華和現代金融科技潮流,從“心道德事 ”四部曲出發,牢記新金融的三個初心,德行天下踐行社會責任,努力將新金融作為我們金融人一生的事業和理想追求,為銀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