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平局獨家發布,侵權必究
平局語音版,點擊右上)))可聽?????
平局: 政府和企業等用人單位,應在給員工發放工資的同時向撫養培育這名員工的父母按一定比例發放工資。既然享受勞動力人口紅利的是政府和企業,那么撫養教育勞動人口的成本就不能只由其父母承擔。誰用人誰掏錢。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下手,才能真正解決當前的生育結構性矛盾。
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得特別不正常。雖然在市場經濟邏輯下,人口出生率自然下降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下降速度實在太快太詭異。即便是比我們早早進入發達國家很多年的西方老牌歐美國家,如今的人口生育率也比中國要高。而比我們貧窮很多的亞非拉國家,生育率同樣比中國要高。
換言之,比中國窮的國家生育率比我們高,而比中國富的國家生育率還是比我們高。中國的人口出生率暴跌問題,已經詭異到了經濟學所不能解釋的地步,不可不查。這種離譜的人口出生率暴跌已經到了什么地步呢?到了我們去年的新生兒數量,已經和小國家尼日利亞差不多了。這是何等的令人吃驚?
今天,平局就市面上主要的觀點進行逐一分析和解讀。
1:中國出生率下降并不重要嗎?
有人認為,今天中國出生率即便按照目前暴跌的生育率,我們在很長時間還會保持10億以上人口,所以根本無需擔心。然而問題是,今天中國面臨的是一個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世界。——我們過去幾千年里,一直是在內循環,我們的祖先已經把可以開拓的土地全開拓了。再往北是極寒之地,再往西是戈壁黃沙,再往西南是喜馬拉雅山脈,再往南或東是汪洋大海!以古代的生產力,其實已經算是拿下了全天下,實現了“古代九州命運共同體”。
因此,在中國古代人口生育率問題確實影響不大。盡管有些時候人口生育率會飆升,有些時候會暴跌,但無論是飆升還是暴跌,都無法影響我們的主體民族尤其是主體文化構成占據絕對主流地位!這一點非常重要。即便是北方游牧民族統治時期,依然是以繼承中國傳統文字、語言、道統、意識形態和文化為主,這些北方游牧民族并非是來征服和毀滅中華文明的,而是來皈依中華文明的。
然而今天呢?
當工業化撞開了全球化的大門之后,我們目前已經不是天下至尊了,我們早已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更沒有“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們只是屈居地球一角的眾多諸國之一,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人口是文明的骨骼、資源是文明的血肉、文化是文明的靈魂。在現代工業生產力支撐下,如果說保持全中國的穩定循環發展需要10億級的人口規模的話,那么保持全球穩定循環發展就需要至少50億級的人口規模。否則人口太少不足以傳承日益紛繁復雜的各種學科知識,人口太少不足以繁衍覆蓋四大洲七大洋,人口太少不足以形成占據絕對地位的主體民族、主體語言以及主體文化,如此一來文明的消亡就只剩下時間問題。
所以我們的祖先可以無所謂人口一時的增減,那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有這個資格無所謂,畢竟祖先們當時已經盡其所能實現了天下一統。而如今我們則根本沒有資格去無所謂。
在先秦時期,華夏九州其實生活著各種不同的其他種群,但這些其他種群都消亡了,以漢族作為主體民族和主體文化的種群生存繁衍了下來。如果當年我們的人口規模就很少、人口生育率還急劇持續下降的話,我們可能早就滅亡了,這種后果是不可以想象的。換句話說就是,在沒有實現天下一統之前,人口數量,主體民族,主體文化覆蓋人數絕對重要,這是文明存在和延續的前提!
按照我們今天詭異的暴跌出生率事態發展下去,那么印度會迅速超過我們。如今在東南亞、南洋、印度洋甚至中東、中亞很多國家,到處都是印度人,到處都是因為印度國內人口太多而不得不外溢到其他國家去發展的印度人,以至于很多地方都開始形成以印度為主體民族和主體文化的現象!假以時日,如果印度繼續猛生,那么這些國家恐怕遲早都會被咖喱文化侵蝕,自身文化則會逐步消失。屆時,實現命運共同體的,到底是我們還是印度呢?我們或許有暫時領先印度的技術和文化,但如果我們沒有了人,一切都是空談。
2:中國的出生率暴跌的癥結到底是什么?
有人趁火打劫,大肆鼓吹說給大家分錢就能解決人口出生率問題。但事實并非如此。平局在開篇就說過,地球上比我們富裕的國家出生率比我們高,地球上比我們貧窮的國家出生率比我們更高!我們捫心自問,如果有了一套房和一輛車,你就愿意多生孩子嗎?
在目前的網絡文化影響和生育結構性雙重矛盾問題下,我想是很難的。——即便人人有車有房,年輕人也不會愿意生孩子,而是會去自駕游和買買買,最多生一個,兩個都很難。造成這一現象的核心問題是什么?核心問題有兩點。
第一是教育的缺失與輿論的失敗,第二是生育觀念的變化沒有跟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遷。
何為教育缺失與輿論失敗?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們著重培養的是技術人才和產業工人,我們拼命教會年輕人如何掌握技術,以便為全球化企業和生產鏈條服務,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教會年輕人,人應該為什么活著。這就導致我們的年輕人只有技術,沒有目標。
而這一代年輕人到了社會上以后,又恰好碰到某音大數據短視頻爆發時期,這些爆發的短視頻精準針對人性弱點瘋狂推送個人享樂主義、消費主義,將人的家庭和社會責任感徹底剝離,將人的物欲和消費欲無限放大。如此一來,人們都愿意拿到工資以后,買各種所謂的奢侈品“對自己好一點”,而不愿意用自己賺到的錢來贍養老人、組建家庭或撫養子女。他們心中更向往的是如何滿足自身消費和享樂,對作為人類最應該考慮的儲蓄、生活、贍養、撫養、傳承絲毫不感興趣。
我們對比 一下某 音的注冊用戶發展速度, 再對比一下 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下滑速度即可代入,某音也是在自取滅亡。 作為中文社交平臺,隨著涸澤而漁式的用戶價值觀扭曲和挖掘導致人口出生率 雪崩式塌方 , 將來某音平臺自己 也會因為 沒有新增用戶而 倒閉凋零。
第二則是我們的生育觀念沒有跟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遷。
在中國古代我們一直都有“多子多福”的思想,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在農耕文明時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影響下,人們必然意識到多生孩子才是劃算的。由于技術的落后,古代農耕文明依然是一種非常繁重的體力活,且收益率相對很低,很多佃戶終日勞作也僅僅只能勉強粗糧果腹、衣不遮體。在這種情況下,一對夫妻生育的孩子越多,這個家庭的勞動力人口就越多,日常勞作就越容易分攤,生活就越輕松。而對于農戶佃戶來說,他們的子女也無需接受教育,幾乎沒有教育費用成本。幾歲就能割草放牛,十歲就能耕地犁田,妥妥的穩定青壯勞動力來源。
然而到了今天,在現代工業文明影響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絕大多數人被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我們絕大多數人,僅需在工廠或公司從事技術勞動或腦力勞動就能獲得足夠糊口的勞動報酬,足以滿足自身基本的衣食住行所需。然而問題是,如今一個人要想獲得從事技術勞動或腦力勞動的能力,就需要接受長達十幾年的教育!這個投資,對一個普通家庭而言是非常巨大的。
同時,古代無論是租種土地的佃戶還是自有土地的農戶,其生產資料都是腳下的土地,生產關系十分簡單。而今天生產資料大多數掌握在技術企業、服務企業、壟斷行業當中,老百姓手里是沒有生產資料的。古代人生了孩子,就終身陪伴在自己腳下的土地周圍,不僅可以參與分攤勞動,還能必然形成貼身養老格局。而如今呢?一個家庭好不容易投入巨資把孩子養大,結果孩子根本不可能陪伴在父母身邊,父母住的房子也無法產生任何收益和就業機會,只能讓孩子去千里之外的城市謀生。如此一來,養兒分攤勞作和養兒防老的格局就自然喪失了。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工業化社會分工模式下,個人家庭生育培養孩子就成為了一件穩賠不賺的事。不是小賠,而是大賠、特大賠、甚至賠到傾家蕩產。撫養子女成本不斷攀升,生育子女的收益則不斷下滑,舉家之力培養的孩子,長大后就遠去他鄉,一年見不到一次。孩子的勞動力和生產價值被城市、企業、資本賺取,而孩子的生育、撫育成本則由父母承擔,如此不經濟的模式,注定是不可能長久的。
用人單位,應報銷孩子的撫養成本。
在平局看來,未來實際用人單位應負擔兩部分工資。一部分是雇傭員工的工資,另外一部分是發放給員工父母的撫育金(按員工工資的一定比例),即掌握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的政府和企業應通過這種方式報銷普通家庭的子女撫養費用,因為孩子是給用人單位培養的,所以成本自然也應該由用人單位承擔才對,只有這樣的模式才可以持續。如果一對夫妻每多生育一個孩子,孩子撫養成材以后就能從政府和企業每月多領一份工資收入,那么有了可持續的利益循環,父母自然都愿意生孩子,好好培養孩子,多生生養,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周小平認為,一切社會問題的癥結就在文化和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上,生育問題其實也不例外。大爭之世即將到來,人類主體民族和主體文化構成尚未形成,在這個時代我們更應該想辦法把人口出生率提上去,以充分應對未來三百年未有之變局,讓中華文明重回榮光巔峰。
玆事體大,望研究采納。
?點擊關注作者?
①:②:③:
每周二、五推送深度評論文章。原創不易、筆耕辛苦,希望讀者轉發身邊人關注我們,謝謝大家。 商務廣告合作聯系方式|微信萬箐:wq1949001
平局 | 獨家原創 侵權必究 轉載需注明
來自公眾號:平局(zg520194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