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劇情,每次有犯人逃跑,官府會讓人根據描述畫下罪犯的肖像畫,然后全國通緝罪犯,大多數時候也這能抓到罪犯。那么在古代一沒有監控,二沒有指紋識別,肖像畫也壓根不像,為何還能抓到罪犯呢?
今天就為大家解開這個疑問,原因不外乎有四個:
一、保甲制:這個制度最早在宋代就出現了,它是以家庭為單位,每家設立一個戶長,十個戶長為一甲,設甲長,十個甲長為一保,設保長,保長負責管理底下每個家庭并收集整理他們的資料。如果有外來人口進入保長所負責的區域,保長有責任要去官府舉報,這讓外來人員一下子就被官府知道了,這個制度對于通緝罪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海捕文書:各地官府只要遇到符合通緝令上樣貌、身材等特征條件的人,他們都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將人抓起來審問一下,這個手段也十分有效。另外,各地官府還會在城門口等地方設置層層關卡,這些關卡通常由驛站的人快馬加急傳遞給各地官府,罪犯雙腿哪里跑得過快馬,所以時效性非常好!
三、貼身照:這玩意相當于現在的身份證,上面非常詳細地記錄了持有者的姓名、出生地、性別等信息。每個人外出必須隨身攜帶貼身照,這樣才被允許進出城門口。如果你外出忘記或者故意不帶貼身照,那你就等著被政府抓去,等候處罰了。
同時,在古代幾乎所有朝代都是有實行宵禁的,罪犯如果晚上在街上流浪,馬上就會被巡夜的官兵抓到了。這就使得他們只能躲到人跡罕至的山野小路,或者深山之中,否則只有被抓的結局。
四、重金懸賞:在古代,官府的通緝令除了罪犯的個人信息,通常還會有罪犯具體做過的事情,以及給提供線索協助破案的人的賞金。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金錢的驅使下,人人都是當今的朝陽群眾,這讓罪犯根本沒有立錐之地。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國古代人對于罪犯還是很重視的,他們想了各種辦法去抓,如有其它辦法,歡迎補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