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歐洲網編譯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和其他專家呼吁簽署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以確保由蓬勃發展的太空產業造成的“太空垃圾”不會對地球軌道上的活動造成不可挽回的威脅。
今天,地球周圍的空間越來越擁擠,有9000多顆衛星在軌道上運行,而東方南方天文臺(ESO)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可能會增加到75000顆。
盡管衛星技術無疑為地球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這一產業的發展可能會使地球軌道的大部分區域無法使用。由于仍在軌道上的廢棄衛星發生碰撞并產生難以追蹤的碎片,這一問題更加復雜。
“衛星對我們的人民、經濟、安全和地球本身的健康至關重要。然而,利用太空造福人類和地球面臨風險,”敦促簽署太空垃圾條約的專家之一、康沃爾太空港負責人梅麗莎·奎因在一份聲明中說?!叭祟惉F在需要對我們在太空中的行為負責,而不是以后。我鼓勵所有領導人注意,認識到下一步的重要性,并共同承擔責任。”
據估計,可能已經有超過100萬億顆未被追蹤的舊衛星環繞地球運行。這對其他衛星構成重大風險。衛星每年都會進行數百次避免碰撞的演習,以避免碰撞,這不僅會對運行中的衛星造成損害,甚至摧毀它們,還會產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解釋說,這種太空垃圾目前不會對太空探索構成威脅,但最近的事件提供了一個鮮明的例子,說明宇航員的危險狀況可能會很快出現。
正如Space.com此前在2022年10月報道的那樣,國際空間站(ISS)被迫采取回避行動,躲避俄羅斯衛星上的一塊太空垃圾,該衛星于2021被廣泛譴責的反衛星導彈試驗摧毀。2021 11月,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被迫在他們的運輸航天器上避難,因為空間站不舒服地靠近太空垃圾。就在本周,國際空間站不得不啟動推進器,以避開地球成像衛星。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們,以及普利茅斯大學、阿里巴達倡議組織、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加州理工學院、康沃爾航天港和倫敦動物學會(ZSL)的研究人員,在呼吁簽署一項條約時,都強調迫切需要就如何管理地球軌道達成全球共識。
包括衛星技術和海洋微塑料專家在內的科學家們表示,確保衛星可持續性的協議應該從衛星發射開始就將碎片責任推給衛星用戶和生產商。在研究激勵問責制的方法時,專家們表示,應該考慮商業成本等因素。
這意味著,這一建議符合最近聯合國(U.N)達成的一項旨在解決海洋塑料污染的條約,該條約由200個國家簽署,稱為《全球塑料條約》。該條約花了20年的時間才得以實施,科學家們渴望避免在解決太空垃圾問題上出現同樣的拖延。
普利茅斯大學研究員伊莫金·納珀博士是敦促簽署該條約的科學家之一。
Napper說:“塑料污染問題,以及我們海洋面臨的許多其他挑戰,現在正引起全球關注。然而,合作行動有限,實施緩慢?,F在,我們面臨著類似的情況,空間碎片的堆積。”?!翱紤]到我們從公海學到的東西,我們可以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共同努力防止太空公地悲劇。如果沒有全球協議,我們可能會走上類似的道路。”
科學家們提出了他們的擔憂,并在《科學》雜志上敦促簽署該條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