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美債的事。
01兜底嗎?
前兩天硅谷銀行不是宣布破產了嗎?當時我說破產清算是資本主義清出產能的方式之一,美國很明顯開始賴賬了。有的人急了,在后臺留言說我YY,高興的太早了,人家美國政府兜底了,所有儲戶的錢都能取出來了。
我回復說是你高興得太早了,拿到錢才算數。
有的很奇怪,自己政府說什么他們都懷疑,但美國政府說什么他們肯定信。
美國政府說要保證讓儲戶取出錢,這些人馬上跳出來說,你看,美國多牛逼,這么快就把問題解決了。他們連一個極其簡單的問題都不去思考,如果硅谷銀行的問題真的這么容易解決,剛開始為什么要破產?逗你玩嗎?
美國監管機構說:“儲戶可支取存款,與硅谷銀行有關任何損失不會由納稅人承擔”。很多人就理解成兜底。其實兜底是中國人才有的概念,在極度市場化的美國金融界,談兜底是很可笑的。
美國民眾根本不可能支持政府救銀行。在美國民眾看來,你選擇這家銀行的高收益,就要承擔同等高風險 ,倒閉了被吞了也是活該,政府不應該救,這就是資本主義思維。
按照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的設想,現在銀行不是缺流動性嗎?拿出一筆錢,給銀行提供流動性,把眼下的擠兌潮應付過去。但這些錢不是來自政府財政,而是符合條件的銀行通過抵押美國國債、機構債務等合格資產來獲取。美國財政部將從一項基金中劃撥250億美元資金支持這一融資計劃,期限是一年。
這里涉及兩個問題,一是銀行能貸出多少錢出來?
以硅谷銀行為例。
上圖是上一期期末硅谷銀行部分資產項目,可以看到,硅谷銀行持有的到期證券多達913.21億,證券比貸款還多。隨著美聯儲持續加息,這些債券價格一路下跌,事實上已經造成硅谷銀行大量浮虧。
也就是說,硅谷銀行已經把儲戶的本金都虧了,而且隨著美元繼續加息,銀行的賬面還會繼續浮虧。這種情況下,抵押能換來多少錢?足以應對所有用戶嗎?
第二問題更麻煩,硅谷銀行只是倉庫里看到的第一只蟑螂而已,鬼知道還有多少蟑螂?美國財政部總共才拿出250億作為貸款,夠所有銀行分嗎?
美國監管機構還提到,對于被接管的兩家(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將動用存款保險基金(DIF)中的資金,以確保其所有存款人都完好無損。儲蓄有存款保險大家都知道,美國也有,資金還不少,根據FDIC的數據,截至2022年最后一個季度,DIF的余額為1250億美元。
但是,這是“存款”保險,保障的是“儲蓄賬戶”。科技公司的錢會以存款的形式放在銀行,因為要運營,要發工資,這部分是有保險。可還有更多的資金是以理財產品、基金形式存在的,這部分錢誰來保障?
所以,這時候就說硅谷銀行已經挺過去了,美國金融界的危機解除了,是不是高興得太早了?
02真正的癥結
其實,前兩天美國銀行股票災難性的表現就已經說明,美國監管部門做出的承諾并不足以穩住投資者的信心。因為大戶們非常清楚,當下的癥結不在于美國政府是否兜底,而在于美聯儲是否繼續加息。
銀行業真正需要的是美聯儲說不加息了,甚至轉入降息通道。如果繼續加息,美債繼續跌,銀行還是虧,企業還是缺錢,雙向奔赴,擠兌仍不可避免。但美聯儲會說不加息嗎,甚至降息嗎?不加息通脹怎么辦?
通脹的實質是貨幣供給大于貨幣實際需求,也可以理解為現實購買力大于產出供給。
簡單點即,一方面貨幣供應過多,另一方面商品供給不夠。要解決通脹也應該從這兩方面下功夫,一是減少貨幣供應量,讓錢更值錢,二是引入廉價商品,打壓價格。前者就是加息,后者則是打通供應鏈。
對于美國來說,加息是收割的一部分,也是證明美元誠信的一部分。能發能收,才能證明你的貨幣不是廢紙。可現實表明,沒有制造業的支持,美元根本收不回去。因為離開商品的貨幣就是一張廢紙。4.5%的利率已是美國依靠金融系統講故事能支撐的極限,再往上,虛擬經濟就要崩潰。
必須指出,美國這輪加息是被迫的。正常情況下,美國只有在經濟明顯好轉,制造業蓬勃發展,甚至開始過熱的時候才會啟動加息周期,進入收割模式。加息本就是遏制經濟過熱的手段。可這一輪加息卻是因為通脹,造成通脹的原因不是經濟過熱,而是印錢太多和人為造成的貨物短缺——和中國脫鉤。
其實美國經濟界也非常清楚,要解決美國通脹問題,僅靠加息是沒用的,必須和中國商品配合服用,只有接納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才能真正降低物價。
但是,沒人敢怎么做。因為今天在美國“反中”已經成為政治正確。
中國可以為了需要重新進口澳大利亞煤礦石,因為中國是務實外交。而美國不行,美國是“政治掛帥”,意識形態外交。現在在美國反華氛圍濃厚,反華不徹底,就是徹底不反華,誰“通中”誰下臺,誰軟弱誰下臺。拜登敢取消特朗普加增的關稅,共和黨就能鼓動紅脖子和中立派把他轟下臺。
對于選票比糧票重要的美國政客來說,經濟不好可以甩鍋,但“通中”絕對會社死。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是最科學、最簡單的路被堵死了,留下唯一一條作死的路——加息。
按理說美國不是第一次加息,當前4.5%利率也并不算特別高。
給大家看張圖,這是美國近五十年的10年期國債利率變化圖。可以看出,盡管當前利率處于階段性高位,但總體并不算很高。
可就是這看似不高的利率,卻幾乎要了美國金融系統的小命,為什么?
因為美債要爆了。
03美債危機
國債是什么?國債是國家向市場打的借條。美國政府沒有印鈔權,也沒有中央銀行。印鈔權在美聯儲這家私人銀行手里。美國政府沒錢了,可以向美聯儲打借條,美聯儲根據借條印相應的美鈔。美國政府拿著美鈔去投資,去給民眾發福利。
所以,美國是建立在債務上的帝國。
站在美國政府的角度,借債可以幫助這個國家籌集戰爭資本,活躍市場經濟。可以說,資本主義能發展起來,完善的借貸制度功不可沒。
同時,借債能幫助政府解決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彌補需求缺口。
連續三篇文章我都提到需求缺口的問題。再重溫一下這個公式,市場純產量的貨幣價格=支付工人的全部工資+企業所得的利潤。由于工人的所得少于純產量的總值(部門被資本家占有),所以工人的消費永遠不足以把純產量的總值購買回來,市場的消費必然存在“需求缺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缺口會越來越大,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周期性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
為了避免這種危機,政府會想方設法借債。用借債來投資,用借債來補償工人,創造更多需求,借債是政府本能的沖動。借債讓西方國家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一邊享受著高福利,一邊避免墜入深淵。這也是馬克思預言的資本主義滅亡遲遲沒有到來的原因。資本主義用債務而不是調整分配方式緩和了矛盾。
而龐大和復雜的金融系統,正是幫助資本主義國家管理債務的工具。它們通過包裝、運作,把西方政府打的欠條,變成看似安全、頗有吸引力的金融產品,賣給全世界,尤其是新興市場的新貴們。
中國人民大學的翟東升教授認為,當借債是用本幣計算的時候,債務本質上就是“鑄幣稅”。
意思是,當債權人答應借給債務人的錢是借債人自己印的貨幣的時候,這種放債就不叫放債,而是上交鑄幣稅。
也就是說,中國用美元購買美債,那壓根不叫投資,那叫交稅。道理很簡單,因為美國政府沒有償還壓力,每次需要還債的時候,例如10年期到了,它只要繼續打借條就行了。
在此基礎上,翟東升教授認為,研究債務占國家GDP的比重壓根沒有意義。2022年,美國國債總額已經超過31萬億美元,它的GDP總量才25萬億,按理說,美國人一年不吃不喝也還不上他們欠的外債。
但他們會不吃不喝嗎?不會,他們還要吃香喝辣。因為他們欠的債是用美元結算,它們沒有償還壓力。這就是美債一再突破聯邦政府債務紅線的原因。
理論上確實如此,尤其在利率下行,甚至零利率的時候。這里講個笑話,美國不是搞三權分立嘛,美國國父們為了防止政府借債無節制,建國之初設置出一種制度,賦予了國會充分的財政監督權,其重要內容之一便是要求政府發行任何一筆國債都必須得到國會的批準。
很多美吹感嘆,你看人家的制度設計多科學、多嚴謹,相互監督,互相制約。可結果呢?有統計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紅線被修改了104次!平均每九個月一次。監督有用嗎?這幾天美財政部和美聯儲又在喊話國會修改上限。而且必然修改。是不是很諷刺?
回到翟東升教授的理論上來。如果美債用美元償還,那債務額度完全可以無節制地漲下去,而美國也真有可能萬壽無疆。但翟東升教授似乎忘記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利率。而且忘了信用會破產。
借新還舊,越借越多是美國政府利用美元霸權霸凌世界的游戲,可這有個前提,你可以不還本金,但你要還利息。如果你連承諾的利息都還不起,你的信用就會破產。就好像龐氏騙局,龐氏騙局之所以會敗露,往往是因為某一天它承諾的利息無法兌現。
當你無法兌現的時候,我不會傻到不求回報白借你錢,肯定會贖回,贖回就會造成擠兌。
04尾聲
有人說,那把利息一直保持在最低行不行?不行,因為利率是美國收割世界的利器,如果美元不能加息了,美國同樣完蛋。
2018年,美國國債總額22萬億美元,10年債券利率1.3%左右,每年利息是3000多億美元。
2023年,美國國債總額飆升到31萬億美元,10年債券利率超過4.0%,每年利息達1.24萬億美元!而美國2022年的財政收入總額才7.98萬億!其中,美國聯邦政府收入更是只有4.17萬億美元!
你個窮鬼,馬上連利息都還不起了,還浪?
事實上,正因為美國債務不斷飆升,它能調整的利率空間已經越來越少,它收割世界的鐮刀也越來越鈍。當這個龐大的帝國再也無法利用利率收割世界的時候,它內部的矛盾將再也無法緩和。
所有人都知道美債有爆的那天,此前預測是2028年,但三年疫情加暴力加息使這一天大大提前了。投資者當然不會坐等那一天到來,于是,中國、日本、沙特這些國際玩家紛紛減持美債買入黃金。2008年,中國持有美債7274億美元,幾乎占到美債總額的10%,此后常年保持高位,總額一度漲到1.3萬億美元。
但2022年美元加息后,中國開始連續減持,到年底,減持美債至8594億美元,只占美債總額2.77%。我想這不會是終點。很顯然,我們的超盤手已經意識到美債要爆了。
所以不是中國想搞美國,故意拋美債,而是它自己快爆了,咱們得自保。
在國際玩家出逃的過程中,有個群體卻沒法減持,那就是美國國內的銀行,以及那些被美國人控制的境外銀行,因為它們的主要任務正是兜售美債。嚴格來說,美聯儲和美國各大銀行、理財產品才是美債的持有大戶,而且,隨著國際玩家紛紛減持,它們所占比例越來越高。
今天,美國金融界承受著美債收益率上升,但價格暴跌帶來的后果,但這還只是開始,美債綻放的煙花隨時會迎來最后的炸裂。
有的人不信邪,與國家隊背道而馳,這時候還前仆后繼往美國金融系統投錢,這和1911年入宮當太監,1949年加入國民黨有何區別?
這兩天美國金融市場又穩了穩,有人覺得危機已經過去了,呵呵。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后一段時間內美股曾創新高,可結果呢?
美國今天的問題,無論是加息與降息的兩難,還是對華態度,都很難靠美式制度自身調整過來。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的糊裱匠們也不大可能扭轉這種局面。
在我看來,除了利用一場經濟危機清出一些產能,賴掉一些帳,恐怕沒其他辦法。
當然,也有可能用一場更加嚴重的地區沖突來迫使國際資本流入美國,給它續命,但那也只是短暫的回光返照。
所以,作為暫時在危機以外的中國,做好暴風雨來臨的準備吧。至于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恐怕又要見證歷史了。
咦,為什么要說“又”?
全文完,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