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外交領域有兩件大事,都跟中國有關。一是中國主導的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召開。二是G7峰會,在日本的廣島進行。G7峰會本來沒中國什么事,但在日本和美國的搗鼓下,中國愣是成了房間里的大象,無處不在。
這種神奇的操作居然毫無違和感,難怪日本人可以邀請提著“核按鈕”的美國總統參觀原子彈爆炸紀念公園,還能滿面春風。
如果說中國——中亞峰會意味著開放,G7的主題則是封鎖,無論哪個,中國都在旋渦的中心。
本來是準備兩件事一起聊的,可不知道為什么,寫好的文章始終發不出去,不得已,只能一分為二,分開聊。
在亞洲的中部,我國新疆以西,有五個中亞國家,分別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這五個國家共計約400萬平方公里,7700萬人口。
這里是亞歐大陸的中心,歷來是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后,打通中亞,成了重中之重。
中國搞“一帶一路”無疑是一種雙贏的做法,對中國而言,在國內產能過剩的情況下,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打通到歐洲、北非的陸上通道,關系到國家發展的百年大計。
對沿途國家而言,中國帶來的不僅是資金和技術,還有機會。尤其是對于第三世界國家來說,中國給了他們完成工業化的機會。
世界結束殖民時代后,真正完成工業化的國家并不多。對比今天和100年前的國家排名,幾乎沒什么變化。列強仍然是列強,窮國多數還是窮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業化進程不一。
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各種條款、規則,鎖死了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機會。
你想發展工業,但沒有原始積累怎么辦?用國家資源做抵押到世界銀行或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這些機構背后全是張著血盆大口的列強。
它們給出的貸款條件非常苛刻,而且隨時有可能變成遏制本土工業發展的工具。
例如,1997年,印度尼西亞陷入了嚴重的貨幣危機,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救。當時印尼飛機制造商印尼飛機工業公司正在研發首款國產運輸飛機,當年,N250已經完成首飛,也獲得了印尼航空局的多項資質認證。
就在這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露出獠牙,要求印尼政府立刻取消N250項目,否則貸款不予批準。當時的印尼走投無路,面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挾,不得不妥協,最終強制終止了該項目,要求印尼飛機工業公司解散該項目的研發團隊,從此印尼飛機工業一蹶不振。
所以,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像三體人發出的質子,在必要的時候會對第三世界國家的頂級制造業發起攻擊,鎖死了這些國家的發展上限。
而中國是個例外。中國的例外有兩方面:
一是,中國自身的崛起在第三世界具有偶然性。中國可以說是搭上了工業化的末班車,后來的第三世界國家想要建立自己的民族工業,幾乎不可能。
這話有些人可能不信,可事實就是如此。別看現在東南亞制造業熱火朝天,但在現行國際規則下,他們基本上不可能有自己的民族工業。
中國完成原始積累離不開冷戰背景。早期中國的領袖們利用大國博弈的微妙關系,為中國贏得了原始積累的空間。中國軍民也很爭氣,用一場抗美援朝戰爭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換來了蘇聯的低息貸款。
后來,又憑借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一邊忍辱負重,一邊拼命打螺絲,在短短的40年內,迅速完成工業化,這才有了今天的經濟地位。
等到西方想起來圍剿的時候,中國已經成長為龐然大物。這樣的經歷在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很難復制。
二是,中國并非西方體系的一員。中華民族的生存哲學和西方世界迥然不同。和文化、大同世界,是中國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和夢寐場景。今時今日的中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沒有忘記幫助第三世界國家擺脫貧困的使命。
于是有了“一帶一路”和亞投行。
與西方建立在殖民主義基礎上的規則不同,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合作的方式是互利共贏的,中國從來不會運用經濟手段強迫他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無論是政治外交還是內部政策。
但這種方式并不被西方接受。把白花花的銀子全分給窮人,真的是作孽啊!
有這種想法的包括俄羅斯。
中亞五國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最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俄羅斯傳統勢力范圍所在。中亞五國曾是蘇聯的成員國,后來蘇聯解體了,俄羅斯繼承了他的政治遺產,對這幾國有著極強的控制力。
俄羅斯一直對中國介入中亞懷有戒心。在俄烏戰爭之前,或者說在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之前,俄羅斯會用各種手段反對中國介入中亞,例如,阻止中吉烏鐵路開工。
吉爾吉斯斯坦和我國有著1063公里的邊境線,卻長期未與我國實現鐵路國際聯運。
為解決這一問題,早在1997年中國就提出要修中吉鐵路。這條線路也是中國到歐洲、中東最短的陸上通道。
但由于俄羅斯單方面的阻擾,該鐵路計劃一直未能實現。
但是,人類的偉大之處在于,從未停止過對更好生活的追求。
中亞五國都是內陸國家。哈薩克斯坦條件最好,國土面積272.49萬平方公里,人口1851.39萬人。由于和俄羅斯聯系比較緊密,而且與中國往來密切,石油、采礦、煤炭、農牧業比較發達,人均GDP達9731.15美元。
其他幾家就要差很多,
土庫曼斯坦,人均GDP為6966.64美元;烏茲別克斯坦,人均GDP為1724.84美元;吉爾吉斯斯坦,人均GDP為1309.39美元;塔吉克斯坦人均更是只有870.79美元。
這些國家本身條件并不差,可以說是守著金飯碗討飯吃。例如,土庫曼斯坦的油氣資源豐富,天然氣儲備位列世界第五。想想中東土豪過的什么日子,他過的什么日子。
烏茲別克斯坦是世界第6大棉花生產國和第2大棉花出口國,世界第7大黃金生產國,同時區域內還有大量天然氣、煤、銅、石油、銀和鈾資源。
這片土地真的富得流油。
可是,過去,由于地緣政治原因,中亞五國無緣工業化,甚至連賣個土特產都找不到路。
但是,兩場戰爭改變了這片土地的格局。
一場美國主導的阿富汗戰爭。曠日持久的阿富汗反恐戰爭讓美國精疲力盡,終于在2021年選擇灰溜溜地退出。
美軍撤離阿富汗,意味著美國在中亞、中東的控制力減弱。中亞迎來了獲得自由的曙光。
另一場正是2022年的俄烏戰爭。一方面,俄羅斯和西方徹底決裂了,至少短時間內,已無緩和的可能,逼迫它不得不轉向東方。
另一方面,看到俄羅斯胖揍烏克蘭,中亞諸國多少有些心理陰影,他們意識到,和俄羅斯走得太近也不是什么好事,這廝并沒有改變對土地的執念。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亞五國開始重新做出選擇。
標志事件就是醞釀了26年的中吉烏鐵路得以開建。
2022年5月30日,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對外宣稱,由于俄羅斯不再反對,中吉烏鐵路2023年開工。建成后中國到歐洲、中東的貨運路程將縮短900公里,時間節省7至8天。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中亞五國峰會之所以能成行,俄烏戰爭的爆發是近期原因,美國力量撤出中亞是深度原因。
戰爭爆發后,俄羅斯由于受到西方的制裁影響,其在經濟貿易以及能源供應方面受到了阻礙,為了能夠提振經濟,順利地賣土特產,不得不同意中吉烏鐵路項目的建設,還放開了海參崴作為中國內貿中轉站,最近又即將開通對中國天然氣管道。所以,所謂的友誼都是建立在現實利益基礎上的。
俄羅斯和中亞五國的轉向,幫助中國解決了幾大難題。一是“一帶一路”陸地通道的問題;二是能源安全問題;三是后方穩固問題。
長久以來,世界被海洋文化左右,可事實上,人類是陸生動物,對陸地的依賴是天然的。從貿易角度,陸地運輸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管道運輸、鐵路運輸等。
中國迫切需要打通亞歐非的陸上通道。
一旦中美關系惡化到一定程度,對方想從海上切斷中國能源供應線路,中亞的陸上通道就變得尤為重要。
何況,中亞還是中國維護西北安全的重要伙伴和安全屏障,一個穩定的西方,是中國打贏東方戰場的關鍵。
當中亞可以源源不斷地從陸地上向中國輸送能源、糧食,中國可以通過中亞源源不斷地輸出商品的時候,來自東方的威脅就會降低。
沒錯,穩住西方的目的是為了侵略東方。
東方風起云涌,有群耗子正在商量怎么給貓戴上鈴鐺。
所作所為令人捧腹。
唯有穩住西面我們才更有信心收拾挑頭的耗子。
下篇我們再細說。
上篇完,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