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流浪地球2》上映時候,帶著8歲的兒子去看,我原以為他可能看不下去,結果人家不僅全神貫注的看完了,結束的時候還站起來,深深鞠了一躬,然后雙手鼓掌,遲遲不肯離開。
很多人看這部電影,都被其中奇妙的科幻世界而深深吸引。但是相比較于成年人來說,給孩子帶來的震撼才真正超出我們的想象。那么科幻的世界都是假的嗎?看似科幻的世界中又蘊含著那些數理化基礎知識?
這本《流浪地球的數理化》就是基于《流浪地球》,在原著的基礎上,探討其中物理、化學和數學知識,解析電影和原著中出現的科學知識和道理,讓孩子在趣味的閱讀中,潛移默化的引起會數理化的興趣。
這套書作者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鄭文靜,她是高級工程師也是資深科幻迷,曾任職全國高校科幻聯盟負責人,主編《2004年中國奇幻文學精選》和《2005年中國奇幻文學精選》(科幻部分),并獨立創作了《顫抖的星球》、《海戰的進化》和《魔法物理學》,其中《魔法物理學》還曾入選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出的“中國好書榜”。
本書是實用的中小學數理化科普知識的三重傳遞集,故事性,趣味性,科學性于一體。全書包含“剎車時代”和“逃逸時代”兩個篇章,從《流浪地球》原著出發,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淺出的實用科學辯證原著中的"地球流浪"設定,幽默詼諧和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深度剖析藏在其中數理化和生物知識。
所有的篇目都是由原著引入,來剖析原文里的數理化知識,詳細解讀和科普。
采用原著+解析的形式,以問題為開篇,引起孩子的興趣。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結束的地方還有小測驗讓孩子加深學習的印象。比如在聊到太陽時,首先拋出問題“太陽是什么樣子的?”接著在問:“太陽為什么會發瘋?”有了這兩個簡單的問題,就勾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讓他迫不及待的的去想知道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插圖也很有意思。為了講述更加生動和形象,本書配有151幅精美的手繪插圖,光跨頁彩圖就有8幅。在原著的架構下,讓孩子們一邊看故事,一邊了解背后的知識,同時配合生動的形象,趣味性更高,視覺效果也更加良好,無形中也勾起孩子繼續閱讀的欲望。
整本書裝幀非常精美,鎖線裝訂設計,硬殼的精裝,不僅方便翻閱,拿在手里的質感非常好。
整部書突破了傳統科普讀物的僵化和枯燥,創新地結合了科幻故事,將重要的科學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閱讀這本書,孩子們不僅可以學到小學、中學的數理化知識,還可以讓孩子們發現,原來科幻巨作的背后有一定的科學原理支撐,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理化的動力和興趣,大概就是作者的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