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具有高度自覺與深邃透徹的心靈的人來說,痛苦與煩惱是他必備的氣質。
——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一直是個經常被痛苦情緒淹沒的人。
以前一直覺得痛苦是我還不夠強,是我太矯情、太脆弱……直到把自己逼到抑郁情緒之后才意識到,哦,原來這份痛苦是真實的。
很多找我做咨詢的讀者(其實都是和我有類似特質的人),也經常提到這種內耗,就是現在的工作/事情讓我很痛苦,但我不敢離開,我擔心我是在逃避痛苦也就是逃避成長。
直到最近在看理想看到李厚辰聊”精神內耗“,里面提到:
我們也經常聽人說,“我這種人心思比較重”,或者說“你不要太敏感了”,或者干脆說“我是個偏悲觀的人”。 這些說法大概是說,同一件事,會對不同的人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而有的人天性中比較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或預期,進而受到煎熬。 那么這種痛苦的產生原因當然是“內源”而非“外源”的,因而也可以被當作一種內耗。
有了這份被理解 (痛苦敏感是內源性的) 之后,我突然就沒那么內耗了。
以前內耗是因為,我覺得自己「不應該」總是陷入到痛苦情緒當中,但我偏偏就是稍微經歷一些事情就很容易痛苦。
每次痛苦情緒一來就做不了任何事情,非常麻煩。
△在抑郁情緒期間我時常有圖中的感受,就是理性上覺得自己現在一切都很好,但情緒卻一直滑向黑暗的深淵。當然,我的程度很輕,現在也完全走出來了,希望大家不要被最后一格有點暗黑的畫面太過影響。
現在我知道了,不是我脆弱、太矯情,自然就沒那么內耗了。無非就是要在這方面多辛苦一些,多多習慣與這種情緒相處。
痛苦敏感是內源性的和我自己一直的體感是相符合的,我早就覺察到自己好像就是會比別人更容易感受痛苦,很普通的一場線下活動,別人可能都沒啥感覺,我的內心可能已經經歷了好幾次過山車了,所以也由不得我不關注我的內心感受。
但身邊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有這種痛苦,也不會理解這份痛苦。
最后,
如果你也是容易感受痛苦的人,千萬不要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我們就是會比別人經歷更多痛苦情緒。
就我的經歷而言,容易感動痛苦也是可以通過積極思考練習、抽離和超脫練習改善的(應該說是脫敏吧,就是帶著痛苦還能繼續做事)。
而且一旦習慣之后這“家伙”其實挺有用的,反正我能堅持一直在寫作就是被痛苦驅使,不斷思考、不斷了解自己以獲得內心的自洽和平靜(自洽了就不那么痛苦了)。
也是痛苦讓我更敏銳、更激發我思考,我的成長速度很快,因為痛苦其實一直都是我的動力和創作靈感來源。
這點也許就是《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中羅素說的:
可憐的倒霉蛋!”羅素對奧特琳說。“我很知道他的感覺。擁有創造性的沖動是個可怕的詛咒,除非你具備總能靠得住的天分,莎士比亞或莫扎特那樣的天分。”
天賦也是詛咒。反之亦然,哪些長期讓你痛苦的事情的背后,也許就隱藏著你最重要的天賦。至少對我而言是。
Final.
// 如想看我的更多思考,或愿意支持和鼓勵我的持續寫作,可考慮訂閱我的專欄 。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有用,
請幫我點個「在看」,
這將會對我很有幫助,
感謝你!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