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鼾嗎?
反正,我打。
可我打了也就打了,除了被老婆喊醒之后一臉懵呆狀抵死不承認,又繼續倒頭大睡繼續呼嚕之外,啥也沒有。
蘇軾就不同了。
人家不但寫自己打鼾,也寫別人打鼾,而且,還特別有趣。
熙寧六年(1073)八月,他在《宿海會寺》里寫到:
倒床鼻息四鄰驚,紞如五鼓天未明。
紞如就是擊鼓的聲音,可見他這鼾聲,咚咚咚咚的,能穿墻入戶,把鄰居們都驚醒呢。
同年又游佛寺,清茶齋飯吃飽喝足,往竹席上一躺,頓覺人生快樂無比,身無掛礙,很快鼾聲四起:
腹搖鼻息庭花落,還盡平生未足心。
這就更牛了,連樹上的花都被他的鼾聲震落下來,儼然讓人想起《桃花源記》里落英繽紛的美景來……咦,算了,還是不要讓他的鼾聲,破壞了世外之地的清凈吧。
兩年后,他寫詩給好友劉邠、李常,在指出他們“歲惡詩人無好語(公擇來詩,皆道失中饑苦之狀。),夜長鰥守向誰親(貢父近喪偶)”后,勸慰說:
少思多睡無如我,鼻息雷鳴撼四鄰。
如果說前面的鼾聲,都吵到別人睡不著覺,蘇軾卻并不以為意的話,下面這首,簡直就是有點“自戀狂”的味道了。
《歐陽晦夫惠琴枕》最后兩句真讓人忍俊不禁:
《孤鸞》《別鵠》誰復聞,鼻息齁齁自成曲。
這位老大爺,竟然把自己的鼾聲,當成了樂曲,這讓睡在他旁邊的人,情何以堪啊……
且還有個問題待解決:
我們曉得,打鼾時候,自己一般是聽不到的呀,蘇軾為何……
又看到一句詩,想通了。
我們是普通人,蘇軾是天才,我們聽不到、見不到、想不通的事,在他那,都不叫個事,人家有特異功能呢,且看:
醉鄉杳杳誰同夢,睡息齁齁得自聞。
啞然失笑之余,若知這兩首詩,都寫于1100年,也就是自海南被赦北歸前后,我們就不得不佩服這位受盡苦難,垂垂老矣的大詩人,心態是何等平和,直讓人感動不已。
然則,這些詩,又有幾個人背得呢?蘇軾詩最著名的鼾聲,卻非他自己的,而在《臨江仙》中: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過后讀來,此詞一語成讖,黃州臨江,儋州在海,本該大有所為的年紀,卻如浮萍一般度過。
還是那句話,蘇軾以自己的樂觀,治愈了很多人的焦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