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正式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決議,最終決定撤銷1978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改版國歌歌詞,恢復了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也就是我們目前所傳唱版本的《義勇軍進行曲》。
在1978年,全國人大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征集小組”。最后,考慮到國歌不同于一般歌曲,為保持國歌的穩定性,只寫“聶耳曲、集體填詞”,一律不署編配者的姓名。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新歌詞,這首集體填詞的國歌又名《繼續革命的戰歌》:
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偉大的共產黨,領導我們繼續長征!
萬眾一心奔向共產主義明天!
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英勇地斗爭!
前進,前進,前進!
我們千秋萬代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高舉毛澤東旗幟,
前進,前進,前進,進!
中國人民郵政1979年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郵票,編號J.46(1-1),面額人民幣8分,就有集體填詞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歌譜。
1979年發行的建國30周年紀念郵票帶有改版歌詞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
2005年5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答復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表示,從文藝創作角度而言,國歌與其他文學藝術作品并無本質差別,應當同等地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保護。
詞曲的創作背景
1934年秋,田漢寫了電影劇本《鳳凰的再生》,并為該片寫了一首長詩,其中最后一節詩稿被選為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初名《反滿抗日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但歌詞寫完后不久,田漢就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
聶耳(左)和田漢(右)合影
1935年2月,導演許幸之接手《風云兒女》的拍攝,不久后,去監獄里探監的同志輾轉帶來了田漢在獄中寫在香煙盒包裝紙背面的歌詞,即《義勇軍進行曲》的原始手稿。當時,聶耳正準備去日本避難,得知電影《風云兒女》有首主題歌要寫,主動要求為歌曲譜曲,并承諾到日本以后,盡快寄回歌稿。
《風云兒女》海報
1935年4月18日,聶耳到達日本東京后,完成了曲譜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將定稿寄給上海電通影片公司。之后,為了使歌曲曲調和節奏更加有力,聶耳和孫師毅商量,對歌詞作了3處修改,從而完成了歌曲的創作。
聶耳手寫的《義勇軍進行曲》譜子
孫師毅把田漢原詩的“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改為“冒著敵人的炮火”,去掉了原作的語病,并更加簡潔和富有象征性;聶耳將“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重復一次,并新增“前進!前進!前進!”作為結尾,強調了呼號感,使得這篇歌詞更符合漢語歌曲對腔詞關系的要求。
詞曲的命名和發行
電影《風云兒女》前期拍攝完成以后,田漢的主題歌歌詞并沒有確定歌名,而聶耳從日本寄回來的歌詞譜曲的名稱只寫了3個字“進行曲”。作為電影《風云兒女》投資人的朱慶瀾將軍,在“進行曲”3個字前面加上了“義勇軍”,從而把該曲命名為“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5月9日,由袁牧之、顧夢鶴領銜的電通公司歌唱隊在位于上海徐家匯附近的百代唱片公司錄音棚里錄制了《義勇軍進行曲》。
5月10日,《義勇軍進行曲》歌譜在《中華日報》上發表。16日,《電通》畫報創刊號刊登歌譜。之后,由賀綠汀請當時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擔任樂隊指揮的蘇聯作曲家阿龍·阿甫夏洛莫夫(時譯“夏亞夫”)配器,將《義勇軍進行曲》灌成唱片公開發行。
阿龍·阿甫夏洛莫夫
首版《義勇軍進行曲》黑膠唱片
24日,電影《風云兒女》上映,該曲作為該片主題歌在影片片頭、片尾播放。6月1日,歌譜在《電通畫報》(半月刊)第二期上刊登。
《義勇軍進行曲》老照片
歌曲的社會影響
1935年,隨著《風云兒女》在各個影院的播映,《義勇軍進行曲》立即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成為流行極廣的抗戰歌曲。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定期安排播放該曲。此外,美國、英國、法國、印度及南洋各國的廣播電臺也經常播放該曲。并且在蘇聯、法國、捷克等地,《義勇軍進行曲》被灌錄成唱片并翻譯成不同語言,歌名則大多翻譯為《起來》。
劉良模指揮青年會成員演唱《義勇軍進行曲》
國民黨很多軍校把《義勇軍進行曲》定為軍歌,戴安瀾將軍的國民革命軍第200師曾將該曲定為該師的軍歌。張學良于西北練兵時,特別強調了士兵齊唱《義勇軍進行曲》的重大意義。
1935年,“一二九”運動中,全國各地的學生、工人、愛國人士和支持中國的國際友好人士在集會上、在游行中都演唱了該曲。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后,《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八百壯士”孤軍營內鼓舞士氣的戰歌之一 。同年7月31日,因主張抗日救亡而被捕的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樸等救國會七君子獲釋時,和數百名前來迎接的群眾一同高唱《義勇軍進行曲》。1938年,臺兒莊戰役中,中國官兵在觀戰的美國駐華海軍副武官卡爾遜的帶領下高唱《義勇軍進行曲》。
1940年,美國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在紐約演唱了該曲,并在1941年灌制了一套名為《起來》的中國革命歌曲唱片,宋慶齡親自為其撰寫了序言。
保羅·羅伯遜唱片封面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義勇軍進行曲》在東南亞地區廣為傳唱。1944年,馬來西亞的一支由青年組織起來的抗日隊伍將《義勇軍進行曲》歌詞中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改為“馬來亞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后,將其作為抗日游擊隊隊歌傳唱。同年,美國好萊塢米高梅公司拍攝了一部反映中國抗日的故事片《龍種》,《義勇軍進行曲》英文版被選為電影插曲。
《龍種》海報
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該曲作為代表中國的歌曲演奏。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義勇軍進行曲》被選入反法西斯盟軍勝利凱旋的曲目。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同盟國集會時,《義勇軍進行曲》被選為代表中國的歌曲。美國將該曲與美國的《美麗的美利堅》、法國的《馬賽曲》等歌曲定為同盟國勝利之日的音樂節目廣播歌曲。
英文版歌詞
成為國歌的歷程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由于沒有如期擬定出國歌,會議于9月27日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1949年10月1日,在開國大典上,該曲作為國歌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響起 ,由晉察冀軍樂隊演奏,總共演奏了十余次。
十年動亂期間,該曲詞作者田漢受到“四人幫”迫害,導致正式場合只能演奏國歌的曲譜,不能唱歌詞。
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決定國歌曲子仍然采用聶耳譜寫的原曲,而歌詞由集體重新填寫,即前文提到的版本。
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12月4日會議通過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決定恢復國歌原詞,撤銷了之前修改歌詞版本的國歌。
編輯|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