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纂:鄧詩晴、梁蕊潔、唐婧?、符奮
編校:楊晨晞
南部鄰國語境下的歐洲科學外交
博客作者:贊恩·西姆(Zane ?ime),挪威科技大學附屬研究員
發布時間:2023/10/16
歐盟框架計劃(Framework Programmes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作為一項具備針對性的多功能研究和技術開發框架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歐盟與歐洲南部鄰國的合作(注:此處所指的歐洲南部鄰國合作框架主要包括:阿爾及利亞、埃及、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利比亞、摩洛哥、巴勒斯坦、敘利亞和突尼斯等國)。此外,作為推動歐洲研究區(European Research Area)的重要支柱,該計劃在歐盟發展科學外交(science diplomacy)地緣政治的進程中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即為歐洲南部鄰國提供以需求和解決方案為導向的伙伴關系,并提供可持續成果的追蹤記錄。盡管如此,歐洲研究區的公共外交、科學外交及其資助工具的價值仍未得到充分研究。此種知識和意識的傳播也應通過提升研究視角、理論、概念要素與方法論的多樣化來惠及更廣泛的受眾。對此,博客引入了新術語“Eranetization”(歐盟網絡化),為未來的相關研究提出了建議。“歐盟網絡化”的概念描述了一種“漸進和多維的社會化過程,該過程最終導致不斷增強的競爭力,更為積極的專業知識共享,及隨之出現的各種資助工具的受益者之間對可行行動方案的共同理解和評估”。“歐盟網絡化”超越了一般的軟實力吸引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肩負著歐洲研究區,推動著歐盟公共外交和科學外交的后續研究。具體而言,歐盟網絡化的研究將歐洲研究區界定為一種引導人員、專業技術和知識溝通與流動,同時促進歐盟及合作國家的科學好奇心和企工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與具備激發、衡量、監控和評估功能的超國家型“智識基礎設施”(intellectual infrastructure)緊密相關。在該概念之下,個體研究員、區域和國際組織等多元行動者,及政策框架和治理架構在上述主體研究評估和決策層面產生的重要影響被不斷凸顯。
非強制性外交術和國際安全的未來
博客作者:索海拉·阿米里(Sohaela Amiri),南加州大學公共外交中心高級研究專家
發布時間:2023/10/27
本質上,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追求本國的安全繁榮和福祉,更應努力避免對其他國家造成的消極影響和危害。但就當下國際社會和體系而言,該原則事實上處于失效狀態,軍事攻擊、經濟脅迫和信息戰等各類封鎖和制裁手段層出不窮。對已有文獻的回顧表明,國際體系和世界秩序正面臨著大國競爭和暴力極端主義的重大挑戰。非國家和“次國家”(subnational)行動者的崛起、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威脅和新技術的出現等均進一步給當下國際體系造成壓力。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和機構則因無法充分適應上述環境變化和維持受眾信任而受到批評。對此,雖然軟實力等概念存在過度使用和定義清晰度欠缺等局限性,但加強并推行非強制性外交術(noncoercive statecraft)和非暴力外交政策(nonviolent foreign policy)仍被視作有效的應對方式。
隨著理論研究和實踐的不斷發展,國際事務領域不應僅采用新技術,而應以更具創造性和創新性的方法進行變革。例如,針對國際事務中“成功”“進步”和“權力”等概念的定義和評估指標進行更新,將其置于非強制性外交中進行衡量,在保持復雜彈性的同時便利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訪問。此外,對更加人性化和更低暴力程度的國家政策的構想和推行則需建立在對“權力”“影響力”和“吸引力”等概念進行操作化定義的基礎上。在此,本博客嘗試借鑒物理學領域對功率、力和運動的定義,以啟發學界對國際事務中權力和影響力的思考。
在物理學領域,“能量”“力”“動量”和“功率”是既相互區別又高度相關、相互轉化的一組概念。與之相類似,國際事務領域中的“權力”既可以通過武力戰爭和制裁等強制性機制凸顯,也能夠以公共外交、國際合作或援助等非強制性手段進行表現。換言之,“權力”并非僅涉及到武力,而是取決于行動者推動目標受眾改變的速度和容易程度。而影響力,則像物理學中“功”的概念一樣,是在使用“權力”并成功造成變化時產生的。
存在與物理學中的“功”受多種力和其他因素影響相類似,國際事務領域中的權力也是多層次與面向的組成。對此,本博客傾向于將“權力資產”(power assets)分為以下三類:合法性(legitimacy)、權威性(authority)和能力(competence)。合法性指向包括信仰、價值觀和政策等因素在內的范疇。尊重個體尊嚴和表達善意等是塑造合法性的重要手段。權威性則指向與治理、機構和官方代表等相關的類別。能力被用于突出資本、地理條件、專業知識、技術網絡和國際聯系等重要影響因素。物理學領域中對引力的測量也對國際關系中有關吸引力的思考具有啟示性和指導性意義。綜上,國家的吸引力與受眾的知識水平和認知態度息息相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對該國家和地區合法性、權威和能力的評估與判斷。
總之,國際事務領域中的權力可被視作一種關系概念:依賴于行動者和目標受眾間關系的建立與發展。因此,增強國際關系中權力、影響力和吸引力的重要策略即在于建立相應的關系管理機制。在非強制性外交術的背景下之下,增強國家權力與影響力的最有效且高效的方式為國際合作,且僑民和地方城市等非國家行動者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https://uscpublicdiplomacy.org/blog/southern-neighborhood-context-european-science-diplomacy
[2]https://uscpublicdiplomacy.org/blog/future-noncoercive-statecraft-and-international-securit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