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紅色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7年,李敏不小心將同學王桂芹的日記本帶回家。
正巧被毛主席看到內容,在仔細閱覽一番后,毛主席贊賞不已,忍不住提筆寫下評語:可以在報刊上發表。
那么,王桂芹是誰?她寫了什么文章令毛主席贊不絕口?
意外發現
王桂芹出生在河北阜平縣,從小成績優異.
北京育才小學畢業后被保送至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女子中學讀書,在高中時期和毛主席的女兒李敏相識。
1957年秋,學校組織學生們去羅道莊農業社參加義務勞動,距離學校有不到10里的路程。
但由于當年的交通還不夠發達,又很少有家庭有自行車,所以大多數學生都選擇步行,王桂芹和李敏都在大部隊中。
一行人到達地點后,開始在白菜地里干活,沒一會兒天上就開始下大雨。
此前沒預料到會下雨,也沒人帶雨具出門,王桂芹出門經常帶她的筆記本。
為了不淋濕,她環視了一周,最后拜托李敏幫忙,把筆記本放在了她的背包里。
大家伴著小雨抓緊把工作做完,又參加了分組辯論的活動。
結束時時間已經來到了凌晨,所有人都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李敏和王桂芹也因為后面半程都不在一起,因此都忘了還有筆記本的事。
等到李敏回到家后才發現筆記本沒還。
這時,毛主席走了過來,無意間看到了筆記本里的內容,他平時就挺喜歡看文章,瞬間就被這篇行文青澀的文章吸引。
李敏告訴他筆記本是同學王桂芹的,毛主席點點頭,仔細閱讀了并做了批閱,寫下評語,并讓李敏和李訥傳看兩遍。
等到李敏和王桂芹再見面的時候,李敏便興奮地把這件事告訴了王桂芹,并囑咐說毛主席建議直接發表到報刊中,讓全社會的百姓都閱覽一番,加深思考。
王桂芹激動不已,半個月前的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只是將回鄉勞動的過程寫了下來就獲得毛主席的贊賞。
返鄉體驗勞動
1957年,王桂芹響應毛主席的號召,遵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決定回到老家參與勞動。
父親聽了她的想法后很是高興,他告訴王桂芹要深入群眾的生活,才能體會勞動人民的思想。
王桂芹將父親的囑咐聽在心中,在高三放暑假后,她便啟程回老家進行體驗和調研活動。
等她回到家鄉后,王桂芹沿著農村坑洼不平的路,看著家鄉略微枯黃的莊稼,想到這或許是老百姓勞作一年的收獲,心頭不由得涌上一股強烈的渴盼。
她希望風調雨順,莊稼年年都豐收,老百姓年年都能吃飽穿暖。
有了如此感悟后,王桂芹就更堅定了要下地一起勞作的想法。
她的母親知道后非常高興,當即拿出硬底子山鞋和兒子肥短的褲子、舊草帽,一起跟隨工地上的叔嬸勞作打壩。
在勞動過程中,王桂芹就發現事情沒自己想的那么簡單,不僅僅需要體力的付出,有時還要結合理論實踐。
比如他們在搬石頭時就遇到一個難搞的大石頭,幾個強壯的男性都拿它沒辦法。
這時王桂芹突然想起課本里的知識,她找來一根杠子,招呼其他人一起將它放在石頭下,中間再墊一塊石頭,從另一頭用力往下壓。
沒一會兒石頭就被撬松動了。
眾人都驚訝不已,忙問這是什么“魔法”,王桂芹笑著告訴大家這個方法的名字叫杠桿原理。
登報刊引全民反思
王桂芹通過這次實踐也明白了只有理論結合實踐才是有用的。
后來,她還積極和鄉親們一起上山砍柴,為不認識字的村民朗讀報紙。
這一次的體驗時間并不長,王桂芹只待了半個月,但對于曾經沒有實際接觸過這些勞作過程的她來說,卻是一次非常大的震撼。
她將參與的整個過程都記錄了下來,分了14篇,洋洋灑灑竟有1萬多字。
字里行間里沒有任何華麗詞藻的修飾,全部是真情實感的記錄,文字樸實無華,卻有著濃厚的感情。
王桂芹在結尾中寫道:越是在農村,越是感覺到自己的知識有多貧乏,懂得的道理有多少,必須要好好學習。
這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毛主席,雖然文字還有些青澀,甚至還有錯別字。
但在毛主席看來,它仍舊是一篇優秀的文章,因為它是從青少年的角度反饋她所看到的世界和對社會的深刻思考。
這篇文章,比很多言辭華麗卻空洞的文章更能打動人心。
王桂芹小心翻開毛主席批閱過的筆記本,發現毛主席看得很認真。
他會耐心將錯別字圈起來更正,還會用圓圈和線條劃出重點,表示認同,前后這樣的痕跡有三十多處。
其中,毛主席尤其欣賞王桂芹的母親教育女兒要誠信做人的教導,也喜歡王桂芹說的:以前看到的是輪廓,現在要鉆進去看看。
毛主席非常欣慰青少年能夠有這樣的覺悟,她能夠看出當下社會的問題所在并記錄感慨,很是難得。
毛主席看完后便在最后寫出:可以在報刊上發表,但是也提出了一點建議,他認為王桂芹體驗的時間太短了,如果是一個月就更好了。
在筆記本中,毛主席還夾了一張橫格紙,上面建議兩個女兒都應該通讀兩遍。
王桂芹覺得毛主席的親筆字條很難得,便征求了李敏的意見保留了下來。
原本王桂芹以為毛主席會因為業務繁忙忘記這件事,不成想毛主席很快就聯系了《中國青年》雜志,并提出建議,推選了王桂芹的日記。
1958年2月26日,王桂芹的《假期回鄉日記》刊登在《中國青年》第四期的雜志中,王桂芹一夜成名。
她真摯的筆觸,和飽含濃烈情感的文字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在看完文章后陷入思考,究竟如何才能更好的讓人民過好生活。
同時在毛主席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宣傳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積極參與到勞動中,貫徹這一教育方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