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6歲的羅嘉良成為一名建筑公司的繪圖員,并有幸參與了香港最大購物中心——海港城的建設工程。在他全神貫注于繪制建筑藍圖的日子里,羅嘉良并未預見到,幾年后他的人生會因為一次偶然的際遇——參加無線電視新秀歌唱大賽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繪圖員到唯一一位三次獲得TVB視帝桂冠的“港劇王者”。從1984年入行到如今,羅嘉良入行整整40年,他人生的逆襲之路令人矚目,他的傳奇經歷也令人稱奇。
今晚,演員羅嘉良將做客東南衛視《魯豫有約一日行》,不僅與主持人魯豫分享成為“TVB一哥”背后的艱辛與挑戰,還坦誠地講述了他在事業巔峰為何毅然決然選擇離開TVB這個令他輝煌過的舞臺的原因。
入行十年“查無此人”,出演反派后嘗到走紅滋味
1984年,22歲的羅嘉良參加了無線電視新秀歌唱大賽,雖然因選曲原因并未在決賽中獲得名次,但他出眾的外形引起了TVB的注意,這次比賽讓命運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作為一個非專業科班出身的演員,羅嘉良的演藝生涯面臨著眾多挑戰:缺乏表演經驗、性格過于內斂,以及行業內的激烈競爭。入行的前十年,他大多出演一些沒有太多發揮空間、也難以讓他展示自己全部潛力的“小角色”。
那段時間對羅嘉良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成長。在這一過程中,他學會了如何在不同的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在有限的表演空間內展現最佳的演技。經過不斷的努力和自我提升,羅嘉良終于在1996年迎來了職業生涯的轉折點。1996年,電視劇《天地男兒》在香港首播,引發轟動。羅嘉良分享道:“當時《天地男兒》大結局播放時,街上都沒有人,真實的萬人空巷。”在這部劇中,34歲的羅嘉良飾演的反派角色“徐家立”,因其深刻的演繹和獨特的反派魅力,獲得了觀眾的廣泛贊譽,也由此開啟了羅嘉良演藝事業的全盛期。
神仙打架奠定“一哥”地位,“港劇王者”頭銜當之無愧
1997年與吳鎮宇合作主演電視劇《難兄難弟》,羅嘉良憑借劇中“李奇”一角摘得香港無線電視臺首屆視帝。1998年,他與《陀槍師姐》的歐陽震華、《妙手仁心》的林保怡、吳啟華,以及《美味天王》的古天樂展開最佳男主角的爭奪。這場競爭不僅是無線電視臺當年的焦點,也成為了香港電視史上的一個經典時刻。1999年香港無線更是斥巨資為羅嘉良量身打造《創世紀》,這部劇不僅大獲成功,也為他奠定了唯一的無線“一哥”地位。
17年的無線歲月中,羅嘉良拍攝了60余部電視劇,創造了多個記錄。在與魯豫的交談中,羅嘉良回憶起了在拍攝《創世紀》時開車墜海戲份時的一段驚險經歷:由于水下逃生困難,他差點被困在車內。即使現在回想起來,羅嘉良仍感到一陣寒意。魯豫對此不禁感慨:當時羅嘉良已名聲大噪,仍親力親為挑戰各種高難度的戲份。哪怕后期因患肝炎處于休養狀態,在看到好劇本《先生貴性》后不忍放棄,堅持投入拍攝。這種敬業精神不僅展現了展示了羅嘉良對演藝事業的熱愛和執著,也彰顯了他“三屆視帝”“港劇王者”等頭銜的當之無愧。
三奪“視帝”后投身內地市場,如今看淡名利享受家庭生活
節目中,羅嘉良邀請魯豫走進了他自己在北京一周要來三四次的港式茶餐廳,兩人一邊品嘗著地道的港式美食,一邊交談。對于羅嘉良為什么會在自己榮獲三屆視帝后離開香港無線、轉而投身內地市場,并最終在北京定居的原因,主持人魯豫表示出濃厚的興趣。羅嘉良表示,盡管在香港無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認可,但他始終渴望尋求新的挑戰和機遇。
當時內地市場的蓬勃發展和巨大潛力吸引了他,讓他看到了展現自己演技和探索不同角色類型的新舞臺。于是在憑《流金歲月》“丁善本”一角羅嘉良第三次榮登視帝后的次年,他離開了香港無線。2004年羅嘉良主演的電視劇《昭君出塞》是他進軍內地的首部電視劇,也是他首次嘗試用普通話演戲,進入內地市場的羅嘉良放下自己的“視帝”身份,努力適應新的語言環境和表演風格。
與年輕時在香港忙碌拍戲的日子相比,如今的羅嘉良鮮少出現在媒體面前,而是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享受家庭生活中。在談到與家人的相處時,羅嘉良透露,他現在更加重視與妻子和孩子們的交流和互動,會放慢工作的步伐,確保有足夠的時間與家人共度。
本期節目中,羅嘉良還分享了此生最想演的角色以及和吳鎮宇、陳錦鴻合作的難忘經歷,敬請期待今晚20:25東南衛視《魯豫有約一日行》,芒果TV、華為視頻聯合播出,本周六登陸海峽衛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