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七年戊辰年十一月三十日(1869年1月12日),章太炎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縣東鄉倉前鎮。
章太炎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后改名為章炳麟。又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1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后自認“民國遺民”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時,章太炎任《時務報》撰述,最后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流亡日本。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又因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并為鄒容《革命軍》作序,即《革命軍》序,觸怒清廷,被捕入獄。光緒三十年(1904年)與蔡元培等合作,發起光復會。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出獄后,孫中山等迎其至日本,參加同盟會,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與改良派展開論戰。宣統三年(1911年)上海光復后回國,主編《大共和日報》,并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前往北京,為袁世凱禁錮,袁世凱死后被釋放。1917年脫離孫中山改組的國民黨,在蘇州設章氏國學講習會,以講學為業。1935年在蘇州主持章氏國學講習會,主編《制言》雜志。晚年憤恨日本侵略中國,積極贊助抗日救亡運動。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
晚年的章太炎
章太炎一生,收徒甚多,有大家熟悉的魯迅兄弟倆、原子彈之父錢三強的父親錢玄同、創造她字的劉半農等。
東京時期:錢玄同、朱希祖、黃侃、汪東、沈兼士、馬裕藻、龔寶銓、周樹人、周作人、胡以魯、易培基、陶煥卿、錢家治、朱宗萊、余云岫等
北京時期:吳承仕等
上海時期:馬宗霍
蘇州時期:龐俊、沈延國、徐復、朱季海、王仲犖等
魯迅在1936年臨終時回憶其師章太炎:
考其生平,以大勛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包藏禍心者,并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并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作為桃李滿天下矢志革命的民國大師,章太炎除了在國學學術上的成就,生活上也有著民國那批傳統文人所特有的孤傲狂狷,特立獨行。由于其做人另類,因而在當世就有了個別號,叫“章瘋子”。而他自己也坦言自己是個神經病:
大凡非常的議論,不是神經病的人不能想,就能想亦不敢說。所以古來有大學問成大事業的,必有神經病……為這緣故,兄弟承認自己有神經病,也愿諸位同志人人個個都有一兩分神經病。
征婚啟事,女權主席
章太炎也是最早刊登征婚啟事的名人之一,有人問他擇偶的條件,他說:
人之娶妻當飯吃,我之娶妻當藥用。兩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適合者為北方女子,廣東女子言語不通,如外國人,那是最不敢當的。
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的《順天時報》上登載了一則《征婚告白》,提出了若干擇偶標準,如大家閨秀、通文墨、精詩賦、雙方平等、夫死可嫁等等。當時,他的“越軌”行為也引起了許多人的調侃與嘲諷,有人就虛構了一個“張別古小姐”,以她的口吻杜撰了一篇“應征書”,亦登在當時的報紙上。
后經過蔡元培介紹,1913年6月15日,44歲的章太炎與31歲的湯國梨女士結為夫婦,在上海哈同花園舉行婚禮。一時賀客盈門,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均親臨道賀,蔡元培為證婚人。
章太炎與湯國梨婚禮照(1913年)
婚禮當天,章太炎過于興奮,把皮鞋都左右穿反。
湯國梨女士一生勤奮好學,在詩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積累了兩千多篇詩詞,自印過《影觀詩稿》、《影觀詞稿》。1980年病逝于蘇州,享年98歲。1986年遷葬于杭州西子湖南屏山麓章太炎墓側。
而湯國梨女士也致力于女權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婦女運動之先河。1912年3月,湯國梨聯合各界婦女一百余人發起成立“神州女界共和協濟社”,提出“婦女參政要求”,得到孫中山先生的贊賞與支持。1912年3月6日“神州女界協濟社”正式成立,宋慶齡為名譽社長,張默君、楊季威為正副社長,湯國梨為編輯部部長。不久,該社創辦神州女學,湯國梨擔任女校教師。同時又創辦了《神州女報》,向民間宣傳婦女必須學習知識,經濟自立,參與政治,謀求與男子同等的地位。
1922年10月29日,湯國梨又擔任“女權同盟會”臨時主席,可謂名副其實的女權主席。
起名太生僻,婚事成問題
章太炎有二子四女。長子章導,次子章奇。但在四個女兒的名字上,章太炎卻下了一番苦工,以至于光看字大部分人一個都不認識。他的四個女兒名字全用古字命名,并且都是四疊字,分別是四個乂 、四個又、四個工和四個口組成。章太炎對外宣稱,能讀出女兒名字的人,才能算得上有才,才配娶他的女兒。
結果幾個女兒到了適婚年齡,都沒人提親,因為想提親的人壓根不知道怎么讀她們的名字,不敢上門提親。甚至據說三女兒在中學時,還因為老師、同學讀不出她的名,被叫外號“章四工”。三女兒的額這個名字,倒是和其徒孫錢三強的名字來源2有一拼。
章太炎得悉此事后,老父親一下子急了,再也顧不上拿捏什么,于是他做了個局。在宴會中“無意間”說出她們名字的念法,三個女兒的婚事才不至于因為“不會念名字”而耽誤。
即長女,章?(止也、系也音li)、二女,章叕(意“連”音zhuo)、三女,章?(“展”的古字,音zhan)、四女,章?(雷古字,音lei)。四個"工"其實就是"展"的古字,段玉裁注《說文》曰"工為巧,故四工為極巧"……
文中注釋:
①顧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南直隸昆山人。初名繼紳、絳,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寧人,因避人陷害,曾化名蔣山傭。居亭林鎮,學者尊稱亭林先生。與黃宗羲、王夫之合稱清初三先生,加上唐甄合稱明末清初“四大啟蒙思想家”。
弘光元年(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兵陷南京,他改名炎武(仰慕文天祥的門生王炎武,即王炎午),在昆山參加抗清活動。失敗后,離鄉北游,往來魯、燕、晉、陜、豫諸省。遍歷關塞,實地考察,搜集資料,訪學問友。
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的名言,后人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②錢三強中學時的同班同學李志中寫信給他,信中稱他為“三強”,父親錢玄同看見了問他“三強”是誰。他回答:“‘三強’是志中同學對我的稱呼,因為我排行老三,喜歡運動,身體強壯,故稱我‘三強’。”錢玄同當即稱贊:“名字本來就是一個符號。我看‘三強’這個名字不錯,可以解釋為立志爭取德育、智育、體育都進步。”從此,他也正式改名為“錢三強”。
編輯|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