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龍頭高校和學術科研中心,一直備受各領域頂級專家的青睞。近年來,多位國際學術帶頭人全職加盟清華,彰顯清華大學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國內高校建設令人矚目的成績。
此前,諾貝爾獎得主,國際物理學家德高望重的楊振寧教授回歸清華大學,迄今為止唯一獲得圖靈獎的華人科學家姚期智,全職加入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有“數學皇帝”之稱的丘成桐,出任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全面主理清華大學數學建設……
如今,擁有“七院院士”身份的國際力學頂級專家高華健也放棄了在美國的豐厚待遇,全職加入清華大學,受聘為清華大學講席教授。
對高華健來說,本次攜手清華,只不過是圓了自己心中的一個夢想,彌補自己年少時沒能報效祖國的遺憾。本著這份初心,我們就能期待高華健將帶領清華的力學更上一個臺階。
高華健(左)受聘為清華大學講席教授
享譽國際的力學學術帶頭人
高華健本科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后前往哈佛大學,相繼獲得工程學碩士、博士學位。此后的三十余年時間里,高華健一直專注于固體的宏微觀形變和破壞行為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他也從一名籍籍無名的新人,逐漸成長為國際力學的學術帶頭人,歷任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杰出大學教授、德國馬普所所長、美國布朗大學講席教授等職位。
高華健的研究橫跨力學、材料、機械、仿生學等多個領域,他創立基于微觀機制上的應變梯度理論和發展微納米塑性變形機制的模擬計算,創立超音速和超彈性動態斷裂力學,建立納米生物結構的力學理論體系。這三大成就,單拎一個出來,都堪稱現代力學領域的“高峰”,而這些都只是高華健諸多重大成果的一部分。
憑借在工程力學上的成就,高華健先后斬獲國際固體力學最高榮譽希爾獎、國際應用力學最高獎鐵木辛柯獎、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獎章等國際頂級榮譽獎項,他也成為迄今為止唯一同時獲得國際力學三大榮譽的科學家,其在學術上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由于他在力學上的卓越建樹,高華健也成為多國學術領域的“座上賓”,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等7個機構的院士,可謂是集萬千“榮譽”于一身。
擁有這樣的影響力,高華健無論去到世界上任何一個科研機構都會很搶手,怎么會選擇加入清華大學呢?
用自己的方式報效祖國
當有人問高華健,為什么要加盟清華?雖然他只是淡淡地說:“早就有回國的打算”,但是卻難掩他內心的激動。
1988年,高華健博士畢業。那時候的他,年僅25歲,正是意氣風發,春風得意的時候。中國科學院就向他拋去了橄欖枝,希望他能回國效力。然而,那時候國內的科學研究水平與美國相比十分落后,經過深思熟慮之后,高華健忍痛拒絕了中科院,選擇了斯坦福大學。
研究過程中,高華健發現,因為“中國人”的身份,他在美國處處受到限制,嚴重影響了他學術才能的發揮,他最終選擇加入美國籍,這樣一來,他才能走進國際最先進的實驗室,接觸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為此,高華健背負了數十年的罵名,連他的家人和朋友都表示十分疑惑和不解,而高華健卻表示,“我會用自己的方式報效祖國”。
數十年來,高華健從未停止,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科學的發展做貢獻。作為世界一流大學的教授,高華健培養了35名博士生,指導了37名博士后,他們當中不乏來自中國的優秀留學生。
作為學術界的前輩,高華健用心指導華人留學生,并鼓勵他們攀登科學高峰,用自己的才能報效國家。迄今為止,高華健培養的研究生已有20多位回國,他們當中7位成為“國家杰青”,有許多人都成為各領域的佼佼者,其中也包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
高華健利用自身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為國內高校爭取更多科研資源。他受聘為母校西安交通大學名譽教授,與國內學者合作發表了學術論文130余篇,在國內高校、研究所做學術演講和報告100余場。他只是希望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推動國內科學發展。
如今,他全職加入清華大學,只不過是他“報效祖國”的另一種方式。
攜手清華開創未來
全職加盟清華,成為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對高華健來說,并不是“一時起意”,而是經過多年深思熟慮和相互磨合的結果。早在2012年,高華健就協助清華大學創建了先進力學與材料中心,并擔任中心共同主任。
一方面,作為國際頂級力學家,高華健學術能力能為清華學科建設貢獻更多力量。他深知,力學是理科的應用、工科的基礎,是跨學科的橋梁,而清華大學作為國內工科的龍頭,也需要以力學為基礎,進一步夯實和提升學科優勢。多年的力學研究,使高華健在人才培養、工程創新、學科交叉等方面沉淀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廣泛的國際影響力。
另一方面,清華大學臥虎藏龍,高華健希望能夠把這些優秀學子的自信心和熱情激發出來,有充分的自信和能力去做前沿的工作。成為清華的講席教授,高華健不僅要全力促進力學與不同學科、與國內外優秀團隊的深入交流合作,同時也要致力于培養更多年輕學者,幫助他們成長為世界級科學家。
這便是高華健與清華大學強強聯手的意義。
曾經,與清華大學保持深度合作的楊振寧、姚期智等人,都放棄外國國籍回歸中國籍,高華健會不會也這樣做?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并不知道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高華健的心從未遠離過自己祖國,這份初心,也必定會促使他帶領清華的力學和工科建設更上一個臺階。
當然,我們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頂尖人才全面回歸,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