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一年。ChatGPT催生AI新需求的爆發,GPU、HBM被搶瘋,華為麒麟9000s 中國“芯”的崛起鼓舞更多企業自主創新。前有MCU、模擬芯片價格戰,后有存儲芯片減產逆勢漲價,為了生存,或為了不再虧本賣芯片,大家使出渾身解數。
上一年半導體行業銷售額節節敗退,到2023年減幅收窄,觸底聲音不斷,等待黎明到來。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稱,全球半導體銷售一年多來首次出現月度收入增長,這一最新跡象表明,在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客戶對半導體的需求開始反彈。
2023年11月全球半導體收入達到480億美元
廠商們2023全年業績表現或預測紛紛出爐,營收仍是一片倒,有的下滑嚴重,唯有少數大廠實現增長,各家恢復的狀況很不均衡。以下是半導體產業各芯片大廠(含芯片分銷)2023年業績表現和2024年預測匯總。
01
芯片設計(含IDM):
裁員、解散、價格戰
2023年,芯片原廠的日子不太好過。2023年Q1以及Q2,不少原廠業績慘淡,甚至遭遇十幾年來最低營業利潤。到了下半年,總體而言芯片原廠們的業績較上半年有所恢復。
縱觀全年,芯片原廠為降本增效動作不斷。據公開消息,2023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共有33家公司宣布裁員,涉及17077人。而在國內,有1.09萬家芯片相關企業工商注銷、吊銷,同比增加69.8%,比2022年的5746家增長89.7%,甚至包括哲庫、星際魅族這樣的知名企業。
同時,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計,2023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將增長至5265億美元,比2022年的5980億美元下降12.0%。
Microchip:
示警營收季減22%,員工休假兩周
Microchip公布了第三財季(12月31日止)初步財報,顯示其營收季減22%,超過該公司此前預估的15%-20%的跌幅,也比華爾街預測的17%跌幅更差。Microchip CEO Ganesh Moorthy表示:“該季度因經濟環境疲軟,我們的客戶和分銷商要求公司減少出貨量,以進一步降低庫存風險。”
Microchip計劃在2024年3月讓其美國格雷沙姆(Gresham)工廠的員工休假兩周,可能在6月份再次休假,原因是銷售大幅下滑。
高通:持續裁員,
2023財年營收同比下降19%
高通發布2023財年第四財季(截至2023年9月24日)和年度業績,季度凈利同比大跌48%,年度凈利同比大跌44%,但其主要的智能手機業務季度營收出現環比增長。高通2023財年的營收為358.2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9%;GAAP凈利潤為72.32億美元,同比下降44%;Non-GAAP凈利潤為22.77億美元,同比下降35%。高通給出了積極的2024財年第一財季的業績指引,主要是基于對智能手機市場下滑已經放緩,呈現出了積極復蘇的跡象。
高通在2023年持續傳出裁員消息,上半年傳高通將裁員5%,移動部門將裁減約20%,下半年則傳在上海與臺灣地區進行裁員,以及在美國加州裁員超1200人。
ADI:2023財年營收有所增長
ADI第四財季(截至2023年10月28日)營收27.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2.94億元),上年同期為32.48億美元,同比下降16%。季度凈利潤4.98億美元,上年同期為9.36億美元。財年營收123.06億美元,上財年為120.14億美元。財年凈利潤33.15億美元,上財年為27.49億美元。
根據ADI向美國加州就業發展部(EDD)提交的官方通知,ADI正在其位于圣何塞北部的辦公室裁員111人,裁員預計于2024年1月12日生效。
博通:2023財年凈營收有所增長
博通第四財季(截至2023年10月29日)凈營收92.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0.32億元),上年同期為89.3億美元。季度凈利潤35.24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3.59億美元。其中,半導體業務營收73.26億美元,同比增長3%。
財年凈營收358.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44.40億元),上年為332.03億美元。財年凈利潤140.82億美元,上年為114.95億美元。其中,半導體業務營收281.82億美元,同比增長9%。
博通預估,完成600億美元收購VMware的交易后,2024 會計年度營收約 500億美元,不如 LSEG 訪調分析師平均預測的 525 億美元。
Skyworks:2023財年凈營收下滑
手機射頻領域的領軍者思佳訊(Skyworks Solutions)公布截至2023年9月29日的第四財季和財年業績。第四財季凈營收12.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6.59億元),上年同期為14.07億美元。季度凈利潤2.45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02億美元。財年凈營收47.7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8.98億元),上年為54.86億美元。財年凈利潤9.83億美元,上年為12.75億美元。
ST:預計全年同比增長7.3%
意法半導體(ST)公布了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業績。ST報告第三季度凈營收為44.3億美元,毛利率為47.6%,營業利潤率為28.0%,凈利潤為10.9億美元。ST對第四季度業務的預期中值是凈收入為43.0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約3%;預計毛利率約46%。這一展望的重點意味著2023年全年的收入約為17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28.91億元),同比增長7.3%,毛利率約為48.1%。
2024年1月10日,ST宣布即將進行重組,該重組將于2024年2月5日生效。通過此次重組,該公司將從三個產品部門過渡到兩個產品部門(APMS和MDRF),且ST前汽車和分立產品集團總裁Marco Monti也將離開公司。
國內部分廠商:
除MCU,同比皆有所增長
MCU廠商中穎電子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1.74億元-1.90億元,較2022年的3.23億元同比下降41%-46%;“WiFi芯片設計第一股”樂鑫科技初步估算2023年年度營業收入為14.36億元,同比增長12.94%,歸母凈利潤為1.28億元,同比增長31.67%;處理器芯片公司海光信息預計2023年營收56.8億元-62.6億元,同比增加5.54億元-11.34億元,同比增長10.82%-22.14%,歸母凈利潤11.8億元-13.2億元,同比增長46.85%-64.27%;無線音頻SoC芯片廠商中科藍訊預計2023年營收14.3億元-14.5億元,同比增長32.42%-34.27%,歸母凈利潤2.4億元-2.6億元,同比增長70.34%-84.53%。
02
存儲:
傳DRAM上漲15%-20%
跌跌不休的存儲終于在2023年年末迎來了價格反彈。傳三星、美光等正規劃在2024年一季度將DRAM價格上漲15%-20%。集邦咨詢預計2024年一季度全球市場DRAM合約價整體漲幅為13%至18%,延續2023年第四季度的上漲態勢。NAND Flash方面,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合約價將上漲15%-20%。
供給方面,業界指出,無論是DRAM或是NAND,2023年Q4上游供貨狀況并不緊缺,“前提是要能夠接受原廠提出的價格,只要價格對了,原廠都有貨可以賣。”
三星:利潤同比下降84.92%
三星電子發布的最新初步核實數據顯示,公司2023年營業利潤為6.54萬億韓元,同比下降84.92%,這也是時隔15年,三星電子全年營業利潤再次跌至10萬億韓元以下,主要是受半導體部門業績不佳的影響。2023年全年,三星電子的銷售額為258.16萬億韓元,同比下滑14.58%。
2023年第四季度三星電子營收為67萬億韓元,低于分析師預期的70.31萬億韓元。當季營業利潤同比下降35%,至2.8萬億韓元,這也是該公司的營業利潤連續第六個季度同比下滑,反映出全球消費電子產品需求持續疲軟。
三星的CIS以及存儲芯片皆在2023年年末傳出漲價消息:CIS將漲價25%,DRAM價格將上漲15%-20%。
SK 海力士:AI將推動公司市值破200萬億韓元
SK 海力士CEO郭魯正近期表示,在人工智能芯片的推動下,公司市值有望在三年內翻一番,達到200萬億韓元。
美光:營收同比增長15.6%
美光于2024年財年第一財季(截止11月30日)報告顯示,營收47.26億美元,同比增長15.6%,環比增長17.9%;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凈虧損12.3億美元,非GAAP凈虧損10.5億美元,運營現金流為14億美元,上季度為2.49億美元。
2023年年末,美光與福建省晉華達成全球和解協議,兩家公司將在全球范圍內各自撤銷對對方的起訴,結束雙方之間的所有訴訟。
南亞科:營收年減47.51%
DRAM芯片大廠南亞科公布2023年第四季截至12月31日之自行結算合并財務報告。公司去年第四季營業收入新臺幣87.04億元,季增12.5%、年增9.4%。累計2023年營業收入新臺幣298.92億元(約合人民幣68.30億元),年減47.51%。
南亞科總座李培瑛表示,DRAM市場因為AI需求成長,需求逐季改善;上季價格也已確認開始反彈,2024年有機會持續呈現逐步上漲趨勢。展望今年營運,預估營運將逐季好轉,南亞科今年下半年力拼單季虧轉盈。
03
汽車芯片:
價格暴跌,庫存漸高
進入2023年,曾經價格暴漲的汽車芯片開始不再緊缺,到2023年末部分汽車芯片已開始出現過剩現象。恩智浦、安森美等汽車芯片大廠也開始發出庫存警告。摩根士丹利也指出,電源管理IC(PMIC)、MOSFET需求持續疲軟,其中全球IDM廠對車用MOSFET需求急降。
汽車芯片的“過剩”在現貨市場尤為明顯,曾經高價的熱門網紅芯片現在已跌至常態價,甚至價格倒掛。但放眼整個汽車芯片行業,“過剩”或許只是相對而言。2023年汽車芯片大廠的業績比其他原廠更好一些,他們的一些“下滑預警”,更多的是與前兩年爆發期的非常態增速相比。長期來看,汽車芯片結構性缺貨,短缺的風險因素還在,只是很難再達到全面緊缺的程度。
英飛凌:收入和利潤創新高
英飛凌2023財年(截至 2023 年 9 月 30日)營收為 163.09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71.33億元),同比增長 15%;利潤達 43.99 億歐元,同比增長 30%;利潤率為 27%,2023財年,英飛凌創下了收入和利潤的新紀錄。
英飛凌表示,自身所處的環境仍然充滿挑戰。一方面,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尤其是在中國)和汽車行業微控制器領域的半導體結構性增長勢頭依然不減。另一方面,消費品、通信、計算和物聯網應用需求則處于短暫的低迷期。總體而言,預計2024財年的營收將持續增長,但增速將有所放緩。
瑞薩:預計全年營收同比減少
瑞薩電子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2023財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79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3.07億元),同比下降2.1%;營業利潤980億日元,同比下降16.8%,去年同期則同比增長50%。2023年前9個月,瑞薩電子收入達1.11萬億日元,營業利潤為3185億日元。預計2023年全年整體收入達1.46萬億日元,比去年1.50萬億日元收入有所減少。
自動駕駛巨頭Mobileye:
庫存高達600萬到700萬臺
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公司Mobileye警告,該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將比去年同期下降50%,原因是客戶芯片庫存過高導致年度展望不及市場預期。
Mobileye表示,在和一級客戶敲定2024年預估訂單后發現,其客戶已經存在庫存過剩。目前,EyeQ ?系統集成芯片(SoC)的庫存高達600萬到700萬臺。Mobileye認為,庫存過剩主要是由于,在2021年到2022年發生的汽車芯片供應鏈危機導致一級客戶為避免零部件短缺而建立庫存,與此同時,2023年某些車企的產量又低于預期。
隨著供應鏈問題的緩解,Mobileye預計,其客戶會在2024年優先使用庫存產品,這將導致Mobileye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明顯低于2023年。
高通:汽車業務擴張
高通CEO安蒙表示,到2026年,其汽車部門的銷售額將達到約40億美元。到2030年前,收入將增至90億美元。自2021年6月安蒙接任CEO以來,多元化收入來源一直是他任期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通公司正在銷售更多用于處理車輛駕駛和娛樂功能的芯片,以及從個人電腦(PC)到耳機等各種產品的處理器。希望在智能手機市場成熟的情況下保持增長。
NXP:
預計2023年營收與2022年持平
2023年Q4營收指引中值為34±1億美元,指引中值同比上漲3%,環比下滑1%,預計2023全年營收與2022年持平,并預計2024年營收將恢復同比增長。預計23Q4毛利率環比持平為約58.5%。
下游市場來看,23Q4汽車業務環比持平,移動業務環比上升,通信基礎設施業務同環比將下滑。預計Q4內部工廠稼動率在70%低至中的范圍,在內部庫存正常化之前將保持這一水平。公司汽車業務預計24H2完成庫存去化,中國本土模擬芯片或帶來更多競爭。
04
封測:
全年產值同比下滑12.1%
2023年第三季封測廠傳統旺季效應仍不顯著,但是車用與特定消費電子領域需求回暖,將帶動全球封測產值預估上調。盡管如此,由于前半年的庫存積壓和需求低迷,預估全球IC封測產業在2023全年產值將下滑至374.5億美元,年衰退呈12.1%。
日月光:營收下滑13.3%,
處歷年次高
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2023年第四季度合并營收1605.81億新臺幣,環比增長4.2%。日月光2023年平均產能利用率約為60-65%,全年合并營收5819.14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327.25億元),雖下滑13.3%,但仍是歷年次高表現。投資機構看好日月光未來前景,預估2024年產能利用率將重新回升至70-80%,2024年營收及獲利有望優于2023年。
05
芯片分銷商:
負增長趨勢擴大
2023年,芯片分銷市場迎來低谷,頭部芯片分銷商們的業績表現大多不太理想。為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一方面,國際分銷商持續通過并購、合并擴大市場份額,增加代理/分銷線,拓寬服務版圖,加大客戶資源;另一方面,中國本土分銷商在加強本土代理線的同時,又開始加快在其他國家/地區的布局速度。
文曄:營收創歷史新高
半導體芯片分銷商文曄科技公布了其第四季度及2023年全年營收情況,在芯片行業低迷的景氣度下,文曄科技逆版本向上,營收創下歷史新高。
營收數據上,文曄去年第四季度合并營收約1897億元新臺幣,季度增長達到13%,較2022年第四季度增長了20%,比較驚人的增長數據。整個2023年,文曄合并營收到達5945億元新臺幣(折合約1370.3億人民幣),全年營收同比2022年增長4%,再創文曄全年度營收歷史新高。
大聯大:營收年減13.4%
2023年12月營收為新臺幣580.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新臺幣586.8億元持平,第四季營收超越財測新臺幣1700億至1800億區間達新臺幣1833.8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新臺幣1773.6億元,年增3.4%;全年營收為新臺幣6721.8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新臺幣7761.1億元,年減13.4%。
安富利:2023財年銷售額同比增長9.2%
安富利2023財年(截至2023年7月1日)的銷售額從上一年的2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22億元)增至265億美元,同比增長9.2%;按固定匯率計算,銷售額同比增長13.4%。全財年的營業利潤率為4.5%,同比提高61個基點;調整后營業利潤率為4.6%,同比增加55個基點——調整后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銷售額的2.5倍。此外,全財年電子元件營業利潤率為4.8%,同比提高89個基點。Farnell營業利潤率為8.1%,比上一季度下降90個基點。
06
晶圓代工:
價格戰激烈,臺積電降價5%-10%
2023一整年,成熟制程都陷于價格戰。3月開始便傳出晶圓代工各廠將在成熟制程展開價格戰的消息,到 11月已經傳出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等指標廠大砍2024年首季報價,幅度達二位數百分比,傳臺積電7nm將降價5%至10%,三星也將降價5%-15%來搶單,廠商們或將不再守價。
到2023年年末,成熟制程經歷產能利用率六成保衛戰:聯電預計23Q4環比下滑6%至60%;中芯國際23Q3稼動率環比下滑1.2%至77.1%;華虹23Q3產能利用率86.8%,預計23Q4可能會回升;世界先進23Q3稼動率60-65%,預計23Q4進一步下滑至55-60%。
臺積電:營收較上年減少4.5%
臺積電第四季(累計10-12月)營收約為新臺幣6255.29億元,整體2023年營收約為新臺幣21617.36億元,較2022年減少了4.5%。臺積電稱,2024年業績有望重返增長軌道,營收或將達2.5萬億元,年增逾15%。全年美元營收有望首度突破800億美元。
聯電:較2022年同比下滑20.15%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12月營收169.79億元新臺幣(單位下同),反映淡季效應,是近10個月以來營收新低。聯電2023年全年營收降至2225億元,較2022年同比下滑20.15%。展望2024年,外資看好,隨著產業景氣回溫,聯電稼動率也將在下半年回升,帶動營收重返增長約11%,至2476億元。
世界先進:
2023年營收下滑近26%
晶圓代工廠商世界先進12月合并營收約新臺幣35.10億元,同比增長24.59%,環比增長20.12%,顯示晶圓代工需求回暖。不過,2023全年營收同比仍下滑25.96%至新臺幣382.73億元。世界先進此前預計晶圓出貨量將季減約8%-10%之間,產品平均銷售單價將季減0%-2%之間,毛利率介于22%-24%之間。
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表示,目前能見度約2至3個月,成熟制程市場競爭恐加劇,不過,同時存在機會,預期2024年業績可望比2023年好一些。為回饋員工,今年將持續加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