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墨若|| 文化裂變1:從周公制禮到孟子革命

0
分享至

摘要:先王之道教的精髓在于確立了普遍遵守的道德和法治規范。可是,周王朝為了維護其“家天下”而制定周禮,以禮為法,開啟了上下尊卑的道德規范。通過分祀制度,周公禮樂扭曲了傳統上天信仰。通過以禮亂法,孔子禮教改變了華夏道德基因。這使得中國難以擺脫等級固化。而孔孟之爭則使中國難以擺脫歷史周期律的糾纏。

關鍵詞:禮樂 禮教 禮法 外儒內法 孔孟之爭

(作者:墨若,授權墨者辯發布)

先王之道教為華夏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第一次文化基因改變,從周武王分祀制開始。影響因素主要來自于兩部分內容,一個是周禮,另一個是儒學。周禮起作用的時期主要是在西周時期,不到三百年時間,但就是這短短的三百年,使天下各種人文狀態,完全走到了先王之道的反面;西周不可避免地進入亂世后,周天子被迫西遷,開啟了東周時期,先有春秋五霸,后有戰國七雄,混亂程度進一步加劇,所以,周天子基本上只是一個擺設,沒有發揮什么作用,在東周國家層面,周禮實際上也就名存實亡了,但周禮仍有兩個載體,一是在各諸侯國內部發揮作用,另外一個傳承載體,那就是以孔子為首的儒學。先說一下西周不到三百年時間,是怎樣改變文化基因的。

◆分祀制度:周公禮樂對傳統上天信仰的扭曲

首先是周武王開始了祭祀禮儀的分祀制,《墨子·明鬼》敘述道:昔者武王之攻殷誅紂也,使諸侯分其祭,曰:“使親者受內祀,疏者受外祀。”故武王必以鬼神為有,是故攻殷伐紂,使諸侯分其祭。(從前周武王攻伐殷商誅殺紂王,使諸侯分掌眾神的祭祀,說:“同姓諸侯得立祖廟以祭祀,異姓諸侯祭祀本國的山川。”所以說武王必定認為鬼神是存在的,所以攻殷伐紂,使諸侯分主祭祀。)

歷史記載,周朝的諸侯都城中都有三個廟,宗廟、祖廟、禰廟,就是為了便于分祀。周武王為什么分祀,究其原因,周武王力圖證明,周之天高于商之帝,另一方面,可能是武王為保其后繼者之永續天命而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禽艾》中“得璣無小,滅宗無大”的天罰天討。周武王深知“富不過三代”的道理,自己的后世繼任者中,難免不出現夏粲商紂之流,接著,必然會有義人以樣學樣,再搞湯武革命,所以,分祀就是讓天下人知道天命在我,以這樣的理論對天下人進行教育,即使自己的后世繼承人真的出現了桀紂之流,人民也會因為天命之教而減少反抗。

歷史確實是沿著這個軌跡發展的。后來周公制定周禮時,繼承了分祀的禮儀,在《禮記王制》中說:“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這就是“等級祭祀制”。天子才可以祭天,國之祭祀,成為君權、君威集中展現的時刻,既莊嚴肅穆,又具有極大的威懾力,強化了“禮治”,鞏固了周王室的統治地位,在此基礎上上派生出親親尊尊的各種人間禮儀。

所以,分祀的做法,影響深遠,從信仰的高度設計出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有人來天生就是做主人的,而有的人天生就為奴,再加上把這種天命作為主流教化,天天說,月月教,經過幾代的傳承,即使是謊言,說多了,最后大家都會信以為真。西周天子與貴族統治階層的合法腐敗,從一開始就觸目驚心,到中后期更是腐敗透頂。但是,由于教育工作做的好,人們各安天命,禮治,為西周貴族世卿世祿起到了很好的保駕護航作用,成功地使周朝斷斷續續茍延殘喘了幾乎八百年,可見周武王與周公為了一家之天下,何其用心良苦,確實也起到了良好效果。

讓我們看看最早的“禮”是什么樣的。從禮的起源看,禮,最早自然離不開祭祀活動。漢代許慎以“事神致福”來解釋“禮”字,所謂“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這里的“事神致福”即為“祭祀”之意。各種祭祀禮儀活動是以原始氏族部落為單位,要么祭天,要么祭神靈。后來發展到部落聯盟共同進行祭祀,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我們看到,黃帝曾經帶領各部族在王屋山,所有人都一起祭天。后來堯舜禹祭天,都是與所有人一起進行的。別小看這種共同的祭祀活動,正是在這種祭祀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神圣的道德體系與相應的法律懲戒體系。

但是,基于分祀制的周禮,制定了完善了禮治,以禮治國,以禮為法,取消了遠古以及夏商時期天下一體的天道信仰,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大家都統一遵守的道德,也被徹底廢棄了。一并被廢棄的,還有統一管理天下的法律,西周進入了沒有法的時代;如果說有法,從天子大家族到諸侯各家族,下至士人君子小家庭,在周禮的基礎上,都各自有內部的家法或者私刑,以此管理自己管轄范圍里的農奴或者家仆;總之,西周從國家層面不再有統一的成文法。禮治,家天下,親人社會,私刑家法,成為周朝的主要特征。“禮治”,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現象。

對于“禮治”,法國著名漢學家汪德邁這樣說:“禮治是治理社會的一種很特別的方法。除了中國以外,從來沒有其他國家使用過類似禮治的辦法來調整社會關系、從而維持社會秩序。這并非說“禮儀”這種現象是中國獨有的,——禮儀這種現象是很普遍的,任何文化都具有的——可是只有在中國傳統中形成了這種異常嚴密完整的“禮治”,成為社會活動中人與人關系的行為規范。”這話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禮治是中國獨有的,而禮儀,在世界各地的宗教活動中普遍存在。

實現了家天下后,“天下為公”成為歷史過往。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制從此固定下來。以禮治國,這可是西周開創的一大特色,全世界絕無僅有。規則完全被改變,形成了完整的等級制,理論上的指導思想是天命,以此教導人們,這都是老天安排的,人都要認命。這是文化基因的第一次裂變。

這樣,禮治與宗法分封制就成為一對雙胞胎;一方面依據與周天子血緣關系的遠近親疏,把天下的土地和人口進行重新分配,建立起基于血統的森嚴的奴隸主等級制度,另一方面,又為各個等級的人規定了具體的行為規范,上級成為下級的禮敬對象,以禮為法進行行政管理,以刑護禮,從此,人間的是非對錯,是基于禮制的等級而確立的,后人又補充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禮教條款;這就是后世儒者津津樂道的基于周禮的禮法;而流傳了幾千年的基于天道、以善惡定是非的先王之王法,被徹底廢棄了,進入了漫長的禮治階段。

周禮實行禮治,以禮為法,背棄了先王之道,丟掉了先王之法,所以我們說,周禮,實在是“以禮亂法。”

宗法制有一個傳統,五代之后,就不算同宗了。長此以往,設想一下,歷經幾百年傳承之后,各個諸侯國的繼承人與周天子的繼任者之間,血緣親情關系已經很淡漠,形同陌路了。所以,一方面禮治漸漸沒有任何約束力了。另一方面,本著“傳長不傳賢”進行傳位接力的周天子,接力者難免把接力棒傳到昏君手中;據統計,西周275年13位君主,前7個都是明君,后6個只有2個明君,墨子歷數的昏君“桀紂幽厲”,后兩位都出自西周,后來的周天子其昏聵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宗法世襲、世卿世祿制,阻斷了賢良的上升通道,昏庸之輩根本無力隨著歷史的發展而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西周最終落幕。這是以禮亂法的必然后果。

◆以禮亂法:孔子禮教對華夏 道德 基因的改變

孔子時期,距離周公設立周禮已經過去幾乎六百年時間,現存的統治群體,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血緣關系了,禮治的根基已經不存在了,而孔子一心主張恢復禮治;他以這種抱殘守缺的心態到處求官推行禮治,注定會四處碰壁。求官不成,但孔子把周禮的等級觀念完整繼承了下來。

先看孔子對禮治的解釋。孔子思想的主線,是以源自于周禮的“禮”為中心的。而周禮,與家天下與世卿世祿的宗法制是一對雙胞胎,是通過壟斷信仰,以禮教教化天下人,從而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等各方面服服帖帖地服膺于周天子腳下。一句話,周禮是為維護奴隸制服務的。而孔子說,“吾從周”。對于以禮為法,禮法一體,孔子的解釋是,禮樂刑政,其極一也(禮記);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論語)。孔子認為,禮而后刑,禮與刑是統一的,都是使民、治民的手段。如果禮樂等教化手段勸導不了,不夠治民、“防萬民”之用,那就需要威嚴無比的“刑法”上場。不過,此時的刑法,不過是各級統治者自己定的私刑家法,大都沒有統一的明文規定,全憑王公大人或者族里長輩等等尊長們的主觀意愿而定。禮而后刑,制禮以實現崇敬,作刑以明威,所針對的是權貴和平民兩個階層的不同方法,是君之為治(刑禮論)的不同手段,所以才有孔子禮刑極一的主張。

再看孔子執著于禮治,明確反對法治。我們講過,禮敬的對象本來是上天和神明,可是,經過周禮和孔子的深加工,崇敬的對象,除了上天和神明,又加上了天子以及權貴。孔子之儒學,在周禮的基礎上,進一步擾亂了先王之道所建立起的天人關系。但是,孔子如此執著于禮治,以至于公元前513年,晉國趙鞅將刑書條文刻鑄在鉄鼎上,公之于眾,史稱“鑄刑鼎”,孔子對此批評說;“晉其亡乎!”孔子認為,將治理民眾的刑法鑄于鼎上,混淆了貴賤尊卑的等級。“貴賤無序,何以治國?”

三看孔子基于君子與小人的道德觀。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字面解釋,在孔子這里,“君子”既指有地位者,也兼指有德者,“小人”既指平民,也兼指無德者。這句話的大意是,孔子說:“君子知曉義理, 小人曉于利益。”孔子這句話,明顯有道德傾向,這與以前不一樣。

君子和小人,最初與道德傾向無關,考其原始,《左傳》襄公九年以“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襄九年《左傳》所謂“庶人力于農、穡、商、工、造、隸,不知遷業”者。說明君子和小人,僅僅指兩種性質不同的從業者。君子,是所有宗法貴族之概稱,士以下為庶人、賤人。賤人即小人,身份高于奴隸,是自由民,從當時的人看來,百工、商賈,農夫皆屬賤業。孔子自稱“少也賤。”商湯之賢相伊尹,曾操庖廚之業,亦被目為賤人。墨子當過各種工匠,做過小手工業主,深入過集市,種過田地莊稼。所以,墨子又稱自己是一個“賤人”。楚國的大臣穆賀就直言墨子的話是“賤人所言”。所以,君子與賤人,最初只是階層的代名詞,是中性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孔子的帶動下,君子和小人這兩個觀念,逐漸與道德掛上鉤,成為兩個道德傾向相反的觀念和人群,君子是道德完美的人,而小人則相反。君子與小人什么時候與道德扯上關系?這種做法始于《論語》。在論語中,孔子這位自稱“少也賤”的主兒,開始系統性貶低所謂的“小人”。

《論語》中關于107次君子、24次小人的言語,這里就不一一引用了。張曉君《對論語中君子與小人的分析》指出,根據論語,君子與小人與四大區別,主要表現在外表與行為上的區別、在品質上的區別、在意志上的區別,以及在責任意識上的區別。

總體觀感,《論語》中一方面肯定那些位高權重者為君子,同時給他們加上了高尚的道德屬性,君子代表了光明磊落,正直無私,集中了才識淵博、胸懷寬廣、不計得失等等優點,是完美人格的體現。所以,孔子給他們的定位是“上達”;他們的高貴地位是“天命”所定;另一方面,只要是庶民、小人,道德就是低下的,其特點是心理上不成熟、人格上不健全的人,患得患失、蠅營狗茍、拉幫結派、追求蠅頭小利,是人格不健全的、“無德”的典型代表。君子里有可能出現不仁者,但庶民中絕對不會出現仁德之人。因而孔子教育自己 的學生,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努力做君子不做小人,親近君子,與小人保持距離。

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特別輕視下層人士,他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憲問》)意思是君子當中可能有不仁德的人,而小人當中卻不會有仁德的人的。在孔子看來,只有小人才討論言必行行必果這樣的話題,在君子中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他反對自己的學生討論務農的話題。

可見,君子和小人,本來是用于區別貴族與庶民的詞匯,在孔子的帶動下,君子與小人成為兩個有嚴重道德傾向的詞匯。

四看孔子的名實觀。從自然科學的角度看,我們說過,墨子和亞里士多德之所以成為科學與神學的全才,是因為他們都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了歸納、一般定義以及推演論證科學思維三部曲,進而通過“取實予名”,“取名于實”,實現“舉名擬實”和“以名舉實”,實現科學理論與思想上的創新與突破。

孔子也涉及到了“名”論,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孔子的名,只是在“君臣父子”禮樂制度中爭取一個名分而已,在經過頭破血流的努力與個人奮斗,終于成為禮樂體制中的一員、實現了成為人上人夢想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去“治民”了。正如某名人所言,為了不做奴隸,應努力推翻奴隸制;而孔子則不同,為了不做奴隸,要努力擠入奴隸主的行列。孔子關于“名”的論述,成為醬缸文化與內卷的起點。

五看人的驕狂始于何時何處?剛才說到孔子沒有邏輯思維,孔子“禮學”的繼承人荀子對“名”之說,同樣有局限性,因其看到邏輯不利于一家一言之思想壟斷,所以他反對研究問題,要加以禁止,以達到“其民莫敢托為奇辭以亂正名,故一于道法而謹于循令矣。”為后世統治者大搞文字獄奠定了理論基礎。荀子永遠也不會懂,他這里禁止自由思想與批判式思維,是在阻斷通往科學殿堂的通途大道。人的驕狂就是從這種無邏輯開始的。

最早有宴子說孔子“傲慢且順迎有地位的人拍馬屁。不能讓下面的人學這種行為。……知識很多卻不會治理好天下,費盡心思卻不能造福人民。他們對學問的解答長篇累牘,卻教育不出實在的本事。正值年輕有為的年紀的人,卻不懂得自己的社會責任(因為他們整日沉迷禮樂)。他們積累財富,卻不用于快樂的事。他們研究出復雜而花里胡哨的歪理邪說,到各個君主那里去謀求高官厚祿。大肆舉辦華麗的音樂集會,讓百姓沉迷享樂,愚弱人民。他們的思想不可以推行給世人,他們的教育不可以用來引導人民。如今想要給他權力地位,就會改變齊國的風俗信仰,不可以讓儒教在民眾中存在誤導世人。”

墨子也認為孔子會改變人的信仰,他說:“儒以天為不明,以鬼為不神,天、鬼不悅,此足以喪天下。”孔子對天的信仰,將信將疑。他曾經說過:“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先進)、“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問,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子罕)。“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一”(雍也)、“王孫賈問日:‘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八佾)。從這些話語,好像是有天道信仰的。

但是,說他沒有信仰,也是有根據的。比如:“季路問事鬼神,子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進),故“子不言怪、力、亂、神”(述而)等。所以說,孔子對于信仰將信將疑,墨子認為這種“以天為不明,以鬼為不神,”的態度,會引起上天與神明的不悅,此足以喪天下。

我們說過,從世界范圍看,人類有天道信仰的地方,就有普遍遵守的道德,無一人可以例外。但是,周禮分化了普遍意義上的天道信仰,為了家天下與特權,拋棄了本應共同遵守的道德與法律,以禮亂法,以禮亂德,即使井然有序也是暫時的,靠天命這種扭曲的天道觀洗腦,終究不會長久,最終會喪亡。這就是墨子以邏輯為工具所做的預言,最終被應驗了。

儒者不講邏輯,沒有確定性的名詞與概念,必然會造成觀念混亂;而且造成的太多的混亂觀念。比如,論語,大都是武斷的命令式語句,沒有進行完整的論述或者論證,許多心靈雞湯式的片言只語,極易產生誤解,而且已經產生了大量誤解,需要許多人花費許多精力進行各種解釋,解釋也是五花八門,產生了更多誤解。但有一條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給本來屬于職業劃分的君子與小人,加上了強烈的道德屬性,嚴重貶低勞動大眾。歷代皇上依靠半部論語治天下,其頭腦的混亂程度可想而知。再比如,西周井田制,本來是家天下的周天子私有制,非要說成是國有制。儒學自己搞上下尊卑的等級制,愛有等差,非要說兼愛是愛無等差。還有就是,漢朝開啟了一大波援墨入儒、援道入儒的潮流,儒生們借孔子的話,說出了兼愛為主題的大同理想,簡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稍作思考就會知道,孔子孟子的思想與大同理性是排斥的,違背了排中律。可見,沒有邏輯思維,就會導致思想混亂,這是確定無疑的事實了。

六看關于言行一致。 沒有邏輯思維,就沒有言行一致。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孟子: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墨子:言必信,行必果。言不信者行不果,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這個說法,意味著孔子與孟子都屬于“智不達”,智慧不夠高明。

■天下為家:孔孟之爭導致歷史周期律輪回

孔子對于“革命”的態度:“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不得不說,孔子創造了一種新的君臣關系。在《論語》里,孔子直接批評湯武革命:“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此外,孔子還在《論語》中給湯武指出一條相反的道路,向伯夷叔齊學習:“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總之,孔子認為湯武革命違背了“禮”,是不對的。

孟子正好相反,主張革命有理,反對孔子的理論:“君有大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所以,他呼喚必要時就改朝換代:“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在評價湯武革命時,孟子辯護說:“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視君也。”

蘇東坡看出了孔孟的分歧,他說:“孟軻始亂之曰:吾聞武王誅獨夫紂,未聞弒君也。自是學者以湯武為圣人之正若當然者,皆孔氏之罪人也。”孟子認同的人,在孔子那里,是罪犯。

孔孟對革命的分歧,揭示出儒者的思想分化與儒學的邏輯混亂,也導致了后世儒生兩面的政治性格——像孔子的,愚忠愚孝,把天子吹捧上了天,不受任何制約與約束的天子之流,驕奢淫逸、較好跋扈、恣意妄為到民不聊生的程度時,孟子一派就要出來鬧革命了。歷史就是這樣演變出沒完沒了的歷史周期律,與孔孟脫不了干系。

正如墨子所批評的“‘儒之道,貧且亂政之本,’而儒者以為道教”。(《非命》)

首先,墨子對孔子道德觀進行了批判從墨學角度看,墨子一直堅持君子小人這兩個名稱的社會地位性質,不與道德屬性掛鉤。面對孔子把庶民小人與無德相關聯,認為這是對人進行區別對待,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人,有失偏頗,所以,墨子依據兼愛天則,提出“以兼易別”與之對壘,主張“官無終貴,民無終賤”,不論階層,只要賢能,都可以出仕當官,“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

然后,對孔子的君子階層所仰賴的天命觀,墨子也進行了徹底否定。墨子指出,君親師皆不可法,唯有法天,就是對孔子“畏大人”的否定。孔子三畏,其中畏天命、畏大人,都被墨子徹底否定了。現代社會學觀點看,凡是人,無一例外都有私心,從這個角度看,孔子的君子觀是不成熟的、可笑的。而墨子所染說,更具科學性。墨子基于公平的天道信仰,為大眾代言,以一切人的公共利益為本,提出以兼易別的義利觀,保護所有人的基本權利。孔子基于周禮中天子受命于天的片面信仰觀,為君子代言,推行天命,重義輕利,保護天子和貴族的權威。墨子法夏,孔子從周。墨子法天,孔子法天子、畏大人。墨子公天下,孔子奔小康。優劣高低,一目了然。

其次,墨子認為學“足以喪天下”。歷史確實是這樣。周禮維護家天下,其本質是“帝道”,周代時期,成也周禮,敗也周禮,因為其維護世卿世祿,階層固化,利益固化,嚴重阻礙了人才的上升通道,所以,周禮最終成為周代“貧且亂政”之根源。儒者把先王之“王道”“矮化”為以私為公、以家天下為底色的周禮以及禮教,并以此為“道統”,正是所謂“以文害用”“忘其直”,造成謬種流傳,形成一種流弊;墨子徹底認清了這個事實,所以“背周道而用夏政”, 回到先王之“道教”中,把大禹作為取法對象,主張仁人之所以從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力爭復興真正的王道,“傳先王之道,論圣人之言,以宣告人”,宣傳基于先王之道的王道精神。墨徒日夜不休,以自苦而為極。具有實踐精神和救世情懷。而孔子自己承認“吾從周”,力圖恢復周禮,并以此為道統。用墨子的話說,這是以“貧且亂政之本” 為道教。

再次,墨子明確否定孔子是圣人《墨子?公孟篇》中有一段記載:“公孟子謂墨子曰:‘昔者圣王之列也,上圣列為天子,其次列為大夫。今孔子博于詩書,察于禮樂,詳于萬物,若使孔子當圣王,則豈不以孔子為天子哉?’子墨子曰:‘夫知者,必尊天事鬼,愛人節用,合焉為知矣。今子曰‘今孔子博于詩書,察于禮樂,詳于萬物’,而曰可以為天子。是數人之齒,而以為富’。在公孟子看來,孔子就是圣人,應當成為圣王;而墨子明確表示反對,認為孔子并不符合“順天意而明鬼神,兼相愛而交相利”。所以,墨子拒絕承認孔子為圣人,更不可能是圣王。儒家的“人文”嗜好,在后世皇權的推波助瀾下,掩蓋了本該自然興起的科學精神,其孜孜以求“禮樂”治國,這種其全心全意為王權貴族服務的態度,深深打動了漢以后歷代統治者,所以,漢武帝開始獨尊儒術,后世統治者欲罷而不能。學而優則仕,科舉制度,把人才都吸引去當官了。由于嚴重缺乏人力資源,墨子開創的科學精神,被棄置塵封。

最后,墨子不僅揭露了周禮和儒學的弊端,對此進行了系統批判,也提出了復興先王之道的系列主張。欲以非之,必有易之。在墨子看來,天始生民,因為沒有普遍遵守的義規范,所以,天下混亂如禽獸狀,正如《尚同》上墨子所說,“…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墨子給出的方案是,選賢能的仁人做天子,組建政府。然后以相同條件選擇各級政長,協助天子管理天下。《尚同》中講得更加詳盡:“……選擇天下賢良、圣知、辯慧之人,立以為天子,使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

墨子特別重視政府在“治亂”中的作用。同時,他更加重視天子的作用。原因是,他深知,沒有政府,社會肯定是一片混亂,但是,有政府,社會不見得就會變好,社會變好的前提是,有一個好政府;如果政府不好,比無政府狀態更壞。比如西周后期到春秋戰國時期,政令不出王室,天下喪失了道義,君臣、父子兄弟等全民一起互害之亂。這是周禮天命必然產生的潛在之亂。在這種情況下,“正長之不強于聽治,賤人之不強于從事也。民之為婬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率徑,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并作,”這種亂,似曾相識。這種亂,是在有政府的情況下產生的,但政府管理效率極低或者根本就無效。

還有一種混亂,也是在有政府的情況下產生的,那就是桀紂幽厲之暴政產生的暴亂。尤其是厲王、幽王之亂,就發生在墨子生活的周朝。有政府的情況下,各級政長齊備的情況下,天下同樣是會發生大亂的。可見,政長處于昏聵會產生混亂,在認知局限的狀況下發出錯誤的號令會產生混亂;或者,暴王們無天無道無法,亂作為,也會使天下大亂。這就是墨子所說,愚蠢低賤的人爬上高位作管理者,“恣己為政”、恣意妄為所致。所以,我們說,墨子特別重視政府在“治亂”中的作用,同時,他更加重視天子的作用。正如他在“所染”中說過,一個人可以把天下帶到好的方向,也足以把天下帶壞了。可見,以“賢良、圣知、辯慧” 為條件進行選舉,是多么重要。

這還不夠,還有下一步,就是使天子從事于“一統天下之義”。關于“一統天下之義”,我們已經講過,就是要在天子的帶領下,全民“上同于天”,就是堅守根據先王之道所訂立的“天人之約”,要求全體國民從上到下,無一例外,全民學習天道信仰、全民成為義人、全部以統一的天道善惡定是非、全部遵守統一的道德教化、全部遵守統一的法律真正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總之,謹遵天人之約,消除禮教特權,才能擺脫宴子口中儒者特有的驕狂自大,才能以義為正,才能真正讓善發揮作用、避免恣己為正、恣意妄為,才能真正建立起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規則,避免讓劣幣驅逐良幣,才能真正實現人的安定團結,使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這樣的社會,才有可能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繁榮昌盛、興旺發達。

反之,在荀學所謂人定勝天的鼓動下,驕狂地否定天道信仰,就認定了禮教所帶來的特權,就是要享受高高在上的特殊感覺,這樣就注定不會形成“一統天下之義”于天的局面,只是“一統天下之義”于天子,這會使大局陷入危險的邊緣;因為墨子早就預言了,只是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災猶未去也。歷史已經被墨子的神預言所證實不止一次兩次了,而是屢次證實。

總之,是否“一統天下之義”于天,事關“以義為正”與“恣己為正”的墨者之辯:前者,以天道善惡定是非,追求公道,有天,有道,有義,有善,有法,有德,有愛,有信,人人給自己立規矩,兼相愛,交相利,實現安生生。而后者,隨心所欲以自己的立場定是非,人極度自私,無天,無道,無義,無善,無法,無德,無愛,無信,人與人相害,家與家相篡,國與國相攻,人類不可延續。

墨子努力復興先王之道教,以及天人之約,是有其內在邏輯的。墨子在生前為此努力了,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墨子從理論上對西周“禮治”進行全面否定,力圖重建天道之禮。墨子批評時局說,“無君臣上下長幼之節, 父子兄弟之禮,”墨子重新定位君臣、父子、兄弟之間的社會關系與倫理屬性, 希望他們能家、國分離,公私有別,以便各盡其責、各安其分。這是正常的,如果君臣上下有禮儀,就違背“節”,禮,只能對親人,比如父子兄弟,除此之外,就是對天與神明應該施以禮敬;反之,以“禮天”之禮去禮天子,這是對天的大不敬。上文說過,西周之所以產生了以“禮”敬人的做法,一開始理由也很充足,因為周天子把天下劃片區分封給自己有血緣關系的人管理,天子和諸侯的關系大多數是父子、叔侄等類似的關系,按照墨子“父子兄弟之禮”的說法,西周初期制定在統治階層制定“禮制”,似乎合乎情理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血緣關系的歸屬感逐漸消失殆盡的時候,如果還追求以禮治國,就不太現實了。一般而言,出了五代,就可以認定沒有什么親屬關系了。所以,西周后期就開始天下動蕩不安,被迫遷都;到孔子春秋時代,天下一片混亂,孔子夢想再回禮治,于情于理都不合時宜、不識時務。老子對禮的評價也是負面的,他說,“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真是一語中的。禮治不僅擾亂天道,貽誤法治建設,還破壞大家普遍認同的道德觀念,所以,墨子力圖回歸天道之禮,拔除周禮的不良影響,大聲疾呼天子應該“節制”自己的欲望。

墨子力爭重回天道,就是為建設統一的道德教化與統一的法治。所以,墨子特別重視兼愛視角下君臣之間的平等,本著人人忠于職守的原則,避免產生人身依附的奴化現象,所以,墨子針對統治者高高在上的煩文縟“禮”,力倡非儒;指出這些行徑“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之利” ,從根本上違背了“尊天事鬼,愛利萬民”的為政原則,“仁者弗為也” 。他希望君主愛民謹忠和仁惠義政、無以異乎孝子之為親度也,君主為民辦事,如同孝子為父母親辦事那樣盡心竭力,與孔子之說正好相反,君主成為民之孝子,欲“說忠行義取天下”,從理論上徹底扭轉天命與世卿世祿造成的不良后果,實現天意之兼相愛交相利,解放人的思想,進而釋放人的精神和創造力。

墨子說,人皆天臣。所以,他強調“為人臣必忠” ,不是要人們忠君,墨子還說過,君親師皆不可法。所以,墨子所說的“為人臣者”,指的是人人都是天之臣,徹底否定了儒家的君臣觀念;所以,“為人臣必忠”,首先指的是人人都應該忠于天道信仰,在信仰的基礎上形養成忠信的品格。在墨子的話語體系中,特別重視忠信相連,將忠與信作為一對相輔相成的道德范疇。“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彼其愛民謹忠,利民謹厚,忠信相連。” 還將“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 列為第六患。

所以,在這種語境下,“事上竭忠”,指的是對待君王不應有那么多禮儀,更不應該有太多顧慮,而是要主動諫上:“聞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過弗規諫,下有善弗傍薦,下比不能上同 者,此 上 之 所 罰,而 百 姓 所 毀 也”。聽到善或者不善的言行,都不向上級反映,上面說得或者做得對,都不加以肯定;上面說得或者做的不對,都不批評他。上面犯錯,都不加以規勸;下面有做的好的,都不廣泛舉薦傳揚。都向卑下者看齊而忽視高尚者,凡此行徑,上面應該懲罰,即使百姓也會毀譽他們。但是,后世統治者看到了墨學對王權君權的制約效應,所以選擇獨尊儒術,強調忠于君主個人、忠于一家一姓江山社稷的“忠觀念”,成為后世兩千多年專制統治下的主流觀念。

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墨子這樣的平民圣人,盡管復興先王之道教的嘗試起到重要作用,可是,在權力面前,顯得有些渺小。墨子深知這個道理,知道稱霸天下的“諸侯之染”是非常強烈的,所以,他不出仕,只做事。《墨子?魯問》和《呂氏春秋?高義》記載,墨家弟子公尚過游歷至越國時,向越王講解了墨家的學說與理念。越王聽后十分高興,希望公尚把墨子請到越國,許諾把方圓五百里故吳之地封給墨子。

可是墨子聽完事情的原委后,態度卻十分冷淡。他知道,他的主張與越王格格不入,何況越王只是想利用他稱霸一方,所以他批評公尚說,越王不知道我的主張,難道你也不知道嗎。然后他說,“越王不聽吾言,不用吾道,而受其國,是以義翟也,義翟何必越,雖中國亦可。”大意是,越王不會聽我的話落實先王之道。今天要是接受了越國的封地,那就是拿墨家的原則做交易。真要是出賣原則,又何必去越國呢?中原哪個諸侯國不行?

墨子不依附于權貴,而是不遺余力按照自己的步調行事。墨子除了做思想、教育、科學、軍事等方面的理論研究,成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他背周道而用夏政,“法夏宗禹”,創立了自己的墨家學派。

年輕時創辦了一個設有文、理、軍、工等科的綜合性平民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史稱“弟子彌豐,充滿天下”。

墨子還是一個社會活動家,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西到鄭、衛,南到楚、越,止楚攻宋,止魯陽文君攻鄭,阻齊伐魯。墨子經常插手國際事務,以及諸侯國內政,連齊楚之類的大國,也不得不給他面子,可見墨子影響之大。墨家弟子充盈天下,平時學習墨家各種理論,從事教師、工匠、商務、政務、或耕種等各種職業,還為周圍的人們做好事;戰時則自愿結成軍團奔赴前線為和平而戰,墨子止楚攻宋時,禽滑釐就帶領墨家弟子三百人立于宋國城頭。后來,墨家軍團最高的領袖被稱為“巨(鉅)子”,作為戰時軍團,巨子有很大的指揮權威。巨子的職位是由集團中公認的賢者互相傳讓的,而墨子可謂墨家軍團的第一任巨子,墨子的大徒弟、守住宋城的禽滑釐則是墨家的第二任巨子。墨家學派的成員被稱為“墨者”,皆愿追隨巨子。墨者大多來自社會的下層,能夠吃苦耐勞,平時短衣草鞋,參加生產勞動,“串足胼胝,面目黎黑”。墨家軍團擅長守城,作戰十分勇敢,即使是犧牲了個人性命也在所不惜。《淮南子》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化之所至。”意思是說墨家弟子之中在軍團中服役的有一百八十余人,他們愿意赴湯蹈火,至死也不轉腳跟后退。這是因為他們受到墨子的人格感化和行為事跡的感召所致。

墨家并不是一個專業的武士團體,主要是一個學術團體。墨家人數眾多,墨家軍團之外還有眾多游離于軍團之外的說書者、談辯者、墨家政客等其他從事者。說書者是專門從事經典傳承與理論著述的墨家學者,《墨經》的著述主要是他們的功勞。談辯者所從事的是一般游士的共同事業:完成學業,然后四處游說,用自己的觀點和辯才去影響諸侯各國,并爭取出仕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以建功立業。如墨子曾使其弟子耕柱子于楚,游高石子于衛,游公孫尚過于越,出曹公子于宋,使勝綽事齊國項子牛。很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味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男子花18萬娶越南新娘,領證3月后她“消失” 法院判介紹人退回4.5萬

男子花18萬娶越南新娘,領證3月后她“消失” 法院判介紹人退回4.5萬

紅星新聞
2025-05-09 13:13:22
于謙被曝自家馬場拆遷!占地4萬平方獲賠4個億,本尊終于回應了

于謙被曝自家馬場拆遷!占地4萬平方獲賠4個億,本尊終于回應了

八星人
2025-05-09 09:33:11
為什么每個人的頭發都有“旋”?這門數學可能藏著物理世界最深刻的真相

為什么每個人的頭發都有“旋”?這門數學可能藏著物理世界最深刻的真相

中科院物理所
2025-05-08 13:28:35
女性偷腥后當晚與丈夫同房是什么感覺?一位39歲的女人說出實情

女性偷腥后當晚與丈夫同房是什么感覺?一位39歲的女人說出實情

混音情感
2025-02-15 11:31:02
硬漢!愛德華茲帶傷血拼!追夢犯病!蘭德爾打爆勇士,巴特勒低迷

硬漢!愛德華茲帶傷血拼!追夢犯病!蘭德爾打爆勇士,巴特勒低迷

Tracy的籃球博物館
2025-05-09 11:03:11
高三的孩子在公交車上崩潰大哭!叔叔一句話太暖心,阿姨遞上紙巾

高三的孩子在公交車上崩潰大哭!叔叔一句話太暖心,阿姨遞上紙巾

趣文說娛
2025-05-09 14:04:02
女子騎電動車去樹林約會,約會對象開老頭樂,路人全程吃瓜

女子騎電動車去樹林約會,約會對象開老頭樂,路人全程吃瓜

唐小糖說情感
2025-05-09 08:46:39
汨羅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黃永紅被“雙開”

汨羅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黃永紅被“雙開”

三湘都市報
2025-05-09 15:25:57
莫斯科再現蘇聯軍隊攻入柏林國會大廈場景

莫斯科再現蘇聯軍隊攻入柏林國會大廈場景

中國青年報
2025-05-05 19:48:12
里瓦爾多:在歐冠半決賽兩場丟7球對于巴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我十分痛苦

里瓦爾多:在歐冠半決賽兩場丟7球對于巴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我十分痛苦

雷速體育
2025-05-09 10:26:18
S媽快哭了,說見不到兩個孩子!汪小菲飛速回應,再次打臉S媽!

S媽快哭了,說見不到兩個孩子!汪小菲飛速回應,再次打臉S媽!

小娛樂悠悠
2025-05-09 15:16:59
特斯拉Model Q路測圖曝光?法拉第未來:這是俺家的車

特斯拉Model Q路測圖曝光?法拉第未來:這是俺家的車

手機中國
2025-05-09 15:34:07
曝蓉城外援將遭重罰!上輪中超惹眾怒:騎浙江國腳后背做爭議動作

曝蓉城外援將遭重罰!上輪中超惹眾怒:騎浙江國腳后背做爭議動作

我愛英超
2025-05-09 11:45:53
許利民真大膽!總決賽直接棄用3冠功臣,12人大名單僅他沒上場

許利民真大膽!總決賽直接棄用3冠功臣,12人大名單僅他沒上場

弄月公子
2025-05-09 07:44:25
中俄剛簽下大單,特朗普就讓中國幫個忙,并稱:這是很自然的要求

中俄剛簽下大單,特朗普就讓中國幫個忙,并稱:這是很自然的要求

泠泠說史
2025-05-09 09:26:40
有性生活的人和沒性生活的人,有啥不同?

有性生活的人和沒性生活的人,有啥不同?

農村情感故事
2025-05-02 14:25:36
續約無望!廣東隊后衛場均5.9分,杜鋒給2年機會,3名小將搶位置

續約無望!廣東隊后衛場均5.9分,杜鋒給2年機會,3名小將搶位置

體壇大事記
2025-05-09 15:34:38
美國將改變芯片出口三級管制,美芯片巨頭AMD高管:中國為芯片市場和AI產業帶來“巨大機遇”

美國將改變芯片出口三級管制,美芯片巨頭AMD高管:中國為芯片市場和AI產業帶來“巨大機遇”

環球網資訊
2025-05-09 06:56:31
毛主席為啥要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直到如今,才懂偉人的深意

毛主席為啥要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直到如今,才懂偉人的深意

歷史求知所
2025-04-23 20:30:06
423萬拆遷款女兒一分沒有,父親大壽她不去,一月后哥哥送來文件

423萬拆遷款女兒一分沒有,父親大壽她不去,一月后哥哥送來文件

林林故事揭秘
2025-05-06 15:43:19
2025-05-09 16:55:00
墨者辯 incentive-icons
墨者辯
察類,明故,出理。
361文章數 230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印巴125架戰機激戰1小時 巴總理:敵方戰機被炸得粉碎

頭條要聞

印巴125架戰機激戰1小時 巴總理:敵方戰機被炸得粉碎

體育要聞

對話薩維奧拉:希望中國能有更多武磊出現

娛樂要聞

災難性公關 毀掉曾黎二十年人緣積累

財經要聞

降息潮延續 存款利率全面邁向“1時代”

科技要聞

奧特曼:不怕中國趕上 就怕美國犯愚蠢錯誤

汽車要聞

訂單破萬/32.98萬起 全新高山家族于5月13日上市

態度原創

本地
親子
游戲
教育
軍事航空

本地新聞

非遺里的河南|汴梁鳶舞千年韻!宋室風箏藏多少絕活

親子要聞

【絲德黎育兒大講堂】單海軍:兒童抽動與多動障礙的科學應對

賽博都市、奇幻國度:盤點史上最經典開放世界舞臺

教育要聞

他們的建議最接地氣,點贊收藏給孩子看

軍事要聞

加沙多地遭襲 巴武裝人員與以軍激烈戰斗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乡县| 商南县| 那曲县| 沙坪坝区| 和田市| 铜陵市| 松滋市| 遵化市| 娱乐| 商都县| 那曲县| 文昌市| 青田县| 钟山县| 炎陵县| 绍兴县| 武宁县| 临泽县| 江油市| 保康县| 化隆| 喀什市| 石棉县| 昌宁县| 中卫市| 翁源县| 佛坪县| 合水县| 蕲春县| 台前县| 营口市| 屏边| 南靖县| 吉水县| 怀集县| 尉犁县| 崇礼县| 离岛区| 莫力| 中西区|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