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共產黨,是無神論者,不是無情論者,19年前,是他把我從鬼門關抬了出來,我現在不送他一程,死人也會說話的!”。
1954年12月7日,是人民解放軍第一任總后勤部部長兼國家食品部部長、中央軍委財政部部長楊立三追悼會的最后一天,也是他出殯的日子。
他生前的戰友們,只要能抽出身的,都趕來送他最后一程,周恩來、彭德懷、賀龍、陳賡、聶榮臻、陳毅、葉劍英等重量級人物悉數到場。
就連87歲的陳叔通、77歲的徐特立、76歲的吳玉章都來參加他的葬禮。
在這最后一場追悼會上,作為主祭人的周總理做了長篇發言,總結了楊立三的一生,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
當天上午11點,楊立三出殯,左右兩側帶頭執紼引棺的,分別是彭老總和周總理,這個“排場”,在新中國是獨一份,楊立三的家人,都引以為榮。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儀式結束后,周總理竟然跑過來,要給楊立三抬棺!
這個舉動,讓楊立三的家人大吃一驚,要知道,當時來參加追悼會的人有1000多人,青壯多的是,而周總理已經56歲,這種體力活,怎么能讓他做呢?
楊家人趕忙過去勸阻,可周總理卻執意為其抬棺,并且說出了19年前的隱秘,說19年前,是楊立三把他抬出了鬼門關,今天他也必須為楊立三抬棺!
19年前,究竟發生了什么?為何周總理會說,是楊立三把他抬出鬼門關呢?事情還要從紅軍過草地時說起。
楊立三,原名楊詠南,湖南長沙人,出身當地郊區的一個佃農家庭,自記事起就常常食不果腹。
幼時的楊立三,跟當時大多數佃農家的孩子一樣,小小年紀便跟著父母給地主家打工,受盡壓榨欺凌,不同的是,他的父母有遠見,吃糠咽菜攢下錢來,讓他上了幾年私塾。
就讀這幾年書,就讓楊立三跟村里其他孩子不一樣了,他開始明事理,辯是非、知善惡。
從小受盡苦楚的楊立三,對現實很不滿,很想改變現狀,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參軍入伍,投身湘軍張輝瓚部隊,擔任文書、司務長等職。
在這里,他接觸到了許多新思想,還曾擔任孫中山討賊軍浙軍第一路軍軍需官。
可惜,這個張輝瓚雖然是留學日本的“新軍人”,也擁護孫中山,但他帶的這支部隊,依舊有許多舊軍人的惡習,這讓楊立三很是看不慣。
這個張輝瓚的行徑有多惡劣呢?僅1929年1年,他擔任南昌衛戌司令時,就殺害1000余人,這些人包括革命者、愛國人士,甚至還有不少無辜群眾。
因為殺孽造的太多,1931年他被紅軍俘虜后,在公審大會上被失控的群眾活活打死,想攔都攔不住……
跟著張輝瓚討伐陳炯明失敗后,楊立三心灰意冷,離開部隊返回了家鄉。
當時的楊立三22歲,他對以后的人生和國家的前途感到迷茫,若中國的軍隊,都像張贊輝的部隊那樣,國家談何興盛?
因為看不到希望,楊立三意志消沉,甚至起了出家為僧的念頭,這讓他的親朋好友很是擔憂。
后來,在友人的介紹下,他成了一名基督教徒,希望通過宗教,來尋找心靈的慰藉,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讓楊立三重新找到人生意義的,是1925年的五卅運動。
當得知社會上有著大批像他這樣憂國憂民的有志青年后,他開心了,他覺得中國有救了,他立馬聯系自己的同學們展開聲援活動,在此過程中,楊立三結識了共產黨人,并積極投入到了農民運動中來。
1927年1月,楊立三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同年7月,他帶著一批農民兄弟前往武昌參加革命,被任命為排長,到武昌不到半個月,汪精衛叛變革命,開始大肆屠殺共產黨人。
嚴峻的革命形勢,并未嚇到楊立三,他跟著警衛團,積極朝南昌靠攏,可惜,他們一行人未趕上南昌起義,只能轉到湘贛邊界。
在這里,楊立三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也重新干回了“老本行”,那就是管后勤和財政。
當時的紅軍底子很薄,上井崗山后,吃飯都是個大問題,為了解決生計問題,楊立三做了很多工作。
比如廢除薪餉制,比如施行官兵待遇平等制,比如打土豪籌款子,比如建立根據地財政,比如開展紅軍后勤建設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楊立三的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毛澤東看在眼里,是贊嘆不已,交給他的任務,也越來越重。
到1930年6月,紅一軍成立時,楊立三已是方面軍副官處處長兼總經理處處長,負責這支軍隊的所有后勤、財政事宜。
當時,紅一軍已有3萬人,能把這么龐大的一支部隊的吃喝拉撒交給楊立三,足見朱、毛對他的信任。
為了更好的為紅軍服務,楊立三是絞盡腦汁,竭盡全力的完善紅軍后勤,補充紅軍財政。
在他的領導下,紅軍在根據地先后建立起了兵工廠、醫院、制藥廠、被服廠等等。
因為運輸困難,他又在各地建立大戰、中站、小站,方便戰時物資轉運。
他的這些舉措,在中央蘇區的三次反圍剿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甚至在第二次反圍剿時,3萬部隊隱蔽待機,楊立三都能通過后勤運轉,維持部隊的糧食消耗。
他的這個本事,就連彭老總都贊嘆不已,說他是第二次反圍剿的大功臣,只是個中艱辛,只有他這個“紅色蕭何”心里才清楚。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紅軍長征后,楊立三的責任更重了,他先后擔任或者兼任總兵站部部長、保管處處長、糧秣隊隊長、總醫院院長等職,一路上都在為紅軍的吃喝拉撒奔忙,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
可就是這樣忙的腳不沾地,在周總理生病后,他還肩負起了抬擔架的重任。
1936年6月12日,紅軍對“神仙難過”的夾金山發起挑戰。
當時,夾金山上白雪皚皚,而紅軍隊伍,在搶渡瀘定橋時,為了加快行軍速度,丟掉了大部分的衣物,許多人過雪山時,穿的還是單衣單褲,甚至是短褲,要想翻過這座大山,紅軍需要的是超乎想象的意志!
就是在這里,周總理積勞成疾,染上了風寒,開始不停咳嗽,當時隊伍缺醫少藥,周總理又要不分晝夜,不停的工作,一拖再拖,小病就拖成了大病。
在過草地前,他已持續高燒,連路都走不了,甚至還患上了肝膿瘍,生命垂危,雖然經過治療后情況稍稍好轉,但想走過草地,希望渺茫。
得知周總理狀況,毛主席心急如焚,他直接給彭老總下令,就是抬,也要把他抬出草地。
而彭老總下的命令更直接:“把帶不走的迫擊炮埋掉,寧愿損失100門大炮,也要把周恩來抬出去!”。
底下的同志們得知情況,更是爭先抬周總理,時任干部團團長的陳賡,兼任起了“擔架隊隊長”一職。
過草地的時候,缺吃少喝,草地又軟乎乎、稀松松,大部分人連走路都困難,更不要說抬擔架了,諾大的隊伍中,竟然湊不足給周總理抬擔架的人。
得知這一狀況,時任兵站部部長,身體帶病的楊立三,立即加入"擔架隊"。
之所以如此做,有三個原因,第一,他知道周恩來對于紅軍的重要性;第二,周恩來是他的革命同志,第三,周恩來對他有恩!
早在1927年,楊立三離開老家前往武漢,找的就是周恩來,是在周恩來的引薦下,他和他帶來的人才得以進入葉挺部隊,這才有了后來秋收起義、上井岡山等等事情。
這次分別后,二人再次相見,已是第四次反圍剿時,當時的周恩來,已從上海回到瑞金,在蘇區工作,是楊立三的頂頭上司,他給楊立三提了不少有用的意見,對他的工作幫助極大。
1933年第五次反圍剿時,王明大搞“AB團”,楊立三也被抓了,得知此事后,周恩來立即讓劉伯承前去調查,最終還楊立三清白。
若不是周恩來出手,在這次事件中,楊立三能不能活還兩說,畢竟,當時被錯殺的同志,可不止一個兩個!
草地難走,抬著一個人就更難走了,第二天,楊立三就發現自己的肩膀被磨破了,衣服與壓爛的肩膀粘在一起,脫衣服的時候撕下一片血肉,疼得他齜牙咧嘴。
草地上,老天說變臉就變臉,一會兒傾盆大雨,一會兒冰雹驟降,一會兒又是鵝毛大雪,搞的“擔架隊”苦不堪言。
可他們卻顧不上自己,只能先用油布和斗笠,保護好擔架上的周恩來,抬擔架的陳賡和楊立三,被淋成了落湯雞,從后面騎馬趕來的鄧穎超,恰巧看到這一幕,是感動不已。
又走了沒多久,楊立三發現,自己腳和小腿開始鉆心的疼,低頭一看,上面被枯草劃出了一道道血口子,可即便如此,楊立三都不愿意放下肩膀上的周恩來。
再然后,楊立三的小腿開始紅腫、潰爛,他的身體也越來越差,可他依舊咬牙堅持,還是不愿意放下肩膀上的周恩來。
楊立三的意志,讓“擔架隊長”陳賡側目,好幾次勸楊立三自個走,換別人來抬,都被楊立三拒絕,因為當時所有人狀況都不太好,沒人能接替他……
終于,在第6天,楊立三抬著周總理走出了草地,他感覺肩上的擔子驟然一輕。
來不及歇息,楊立三就安排人趕緊去周圍找草藥,來給周總理治病,因為接下來,周總理又該開始繁忙的工作了,沒有個好身體不行……
辛苦6天,把自己抬出草地,周總理雖然嘴上不說,但始終把這份情誼放在心間。
草地都能過,還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
在此后的工作中,楊立三更加得心應手,肩上的擔子,也一天比一天重。
抗戰爆發后,他先后擔任八路軍兵站部部長、軍委后方勤務部副部長兼兵站站長、第十八集團軍后勤部部長、政委、晉冀魯豫中央局經濟部長兼中央局常委等職,干的都是繁冗復雜,但又責任重大的工作。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他的壓力更大,先是擔任晉冀魯豫軍政聯合辦事處主任,緊接著是華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再然后是軍委后勤部部長兼華北軍區后勤部部長。
即便是新中國成立,楊立三也是片刻不得閑,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業部部長、中央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財務部部長,無論哪個都是責任重大。
從1927年上了井岡山開始,楊立三就一直在無止境的勞心勞力,這對他的身體造成了極大損害,用他的話說,就是從頭到腳都是病。
1954年春,楊立三查出了惡性腦瘤,可即便如此,他還是放不下手頭的工作,他還想趁著能做的時候,多做一點。
1954年7月,楊立三病情加重,他的老戰友們得知后,強行安排他去蘇聯治病。
可即便到了蘇聯,楊立三滿腦子還是想著工作,甚至在病逝前的一天,還勉力自己:“繼續干,繼續干!”。
1954年11月28日,楊立三離開人世,年僅54歲。
當了一輩子“紅色管家”的他,沒有給子孫留下一點財產,留下的,只有二十多本珍貴的工作筆記。
楊立三歷史的消息傳回國內,他的老戰友們是痛心疾首,因為這個人對革命的貢獻太大太大。
也是因此,在他接連3天的追悼會上,幾乎能趕到的故舊都趕到了,都是為了來送楊立三最后一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