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給計劃生育時代的“70后”、“80后”發放養老金特殊補償,這則消息經貝果新聞報道,迅速引發了輿論關注。
這里要先給專家點一個贊,這一次我們的專家總算是說了一次人話,建議是否可行另說,至少不再是像以往那樣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了,這一點改變就值得點贊。
當然,這篇報道除了建議向受計劃生育影響的70后80后一代發放養老金補償外。還有另一條建議,那就是對處于生育年齡階段的年輕人,主要是90后一代實施生育補貼。
應該說這兩條建議都很重要,但后面那條顯然占了更大的篇幅。
一篇論述養老金的文章,卻用更大的篇幅闡述如何刺激生育,乍看上去似乎有些文不對題,但卻恰恰抓住了問題的本質。
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理解,
這么說吧,
以我們現在的社保制度舉例子,我們的養老金是現收現付制,所謂現收現付,簡單來講,就是用年輕人交的社保給現在的老年人發養老金。
你現在交的養老金用來養上一代的老人,
等你老了,再靠下一代的年輕人交的養老金來養你。
如此循環往復,這便是現在養老金的運轉模式。
有人說,
這樣的養老金制度可以永遠維持下去嗎?
當然可以,但前提條件是要始終保持充足的勞動年齡人口,說得更明確一點,至少老年人不能比年輕人多。
很顯然,在老齡化大潮下,這個前提是無論如何也保持不了了。
這里有人可能會說,
不是還有一種個人養老金制度嗎?
的確,全球養老金制度有兩大模式,除了我們熟悉的現收現付制之外還有一種完全積累制,就是建立個人賬戶,參加者從年輕時開始繳費,到了退休時再從賬戶中領取。
應該說這樣說的人還是沒有弄清楚一個道理,
單個人這樣做其實沒有問題,但如果全社會都想這樣做就不行了。
貨幣本身只是一種交換媒介,
在超老齡化社會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人力成本就必然上升,相應的經濟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到了那一刻你的錢還不能如愿買到你所需要的服務,這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樣的事情在日本、韓國、新加坡早就發生了N次。
到頭來問題還是回到了原點:生娃。
有人說,這似乎不能歸咎于計生,
你看韓國沒有計劃生育,老齡化程度不也同樣嚴重。
但問題是,老齡化也是分速度的,速度如同我們這樣快恐怕還沒有第二家,這原因是什么人們都心知肚明。
報道中說,向70后、80后實施養老金補償,可以“增強國家凝聚力,體現國家責任擔當”
這不能只是一句空話。
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