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長安汽車的官方渠道發布了一張海報:一頭藍鯨,一個宇航員,搭配上寥寥數語。海報一出,猜測而生——藍鯨動力系統,這是要升級呢,還是要煥新啊?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次長安似乎會卷到極致,因為太“鯨天動地”了。
與其狂卷價格,不如在技術的藍海里遨游
應該說長安是明智的,因為汽車產品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核心技術的競爭,所以,想在愈演愈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唯一途徑就是堅持技術創新,當然,也只有更多的新技術,才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的長安,早早地從價格混戰中抽離,潛心新技術,特別是動力系統的研發,畢竟,一臺車最本源的作用是駕駛,最核心的部分是動力。也因此,無論是超級增程、數智電驅還是智電iDD,長安的“藍鯨”動力一直在瘋狂進化。
油價與續航的雙重壓力下,插電式混合動力是最熱門的選擇,長安當然不會放棄這條路線,智電iDD也就應運而生。拋開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它的優勢可以總結為兩點,智電經濟和智電安全。簡單來講,就是通過高聚能電池、高效能動力、高智能電控三大硬件的支撐,結合智能算法,打造AI智慧節能和衡溫智慧安全兩大系統,從而實現經濟性與安全性的全面升級。
再說深藍的超級增程。它基于正向設計的純電動平臺,以純電驅動技術為基礎,引入原力智能增程系統,為純電汽車補能提供了解決思路,打造出比較符合中國國情的全場景出行解決方案。據說,深藍超級增程已經累計為用戶節省使用成本超過5.4億元,減少了6.06萬噸碳排放……
還有長安的數智電驅。它采用雙電機混動構型,支持純電驅動、串聯混合驅動、并聯混合驅動、能量回收等等多種工作模式,應用車型廣泛,使用效率也更高。
認知決定格局。長安汽車從最開始就沒有陷入“價格”陷阱,而是著眼于技術邊界的拓展,堅持厚積薄發,期待如藍鯨般暢游深海,縱橫全球。
卷價格的,不如卷技術的
放眼如今的汽車消費市場,經過多次“價格戰”的輪番轟炸,消費者早已幡然醒悟,對價格的認知,從曾經的“充滿期待”轉變成了“保價維權”——卷價格,不好使了。
那么,“卷”技術的,如何了呢?
先來看一組數據,2024年1-2月,長安汽車銷量433,071輛,同比增加19.37%;自主品牌銷量368,088輛,同比增加18.96%;自主乘用車銷量280,421輛,同比增加15.74%;自主品牌海外銷量75,661輛,同比增加106.19%。自主品牌新能源2月銷量23,226輛,同比增加12.87%;1-2月累計銷量75,807輛,同比增加55.97%,在龍年,實現了啟新的開門紅。
內行看門道,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不是一組枯燥的數據,而是對于“卷”技術企業的深層認可:市場平穩時,銷量好,非常正常;但在市場充滿動蕩與不確定的大環境下,依然堅持考慮消費者感受,考慮解決消費者痛點,在技術上全面進化,高能創新,從而做到銷量始終向好,才是企業強悍實力的真實體現。
人是技術的底色,潛心儲備,百舉百捷
想要擁有世界級的創新能力與實力,就需要具備世界一流的人才儲備。
對于長安汽車而言,研發實力的底氣是全球“六國十地”的研發布局,是圍繞智能化、新能源等核心領域,構建起的17家科技公司以及16個技術研究、產品開發中心,還有來自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1.8萬余人技術研發團隊。
據說,未來長安汽車將堅持每年研發投入占比不低于收入5%,以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到2030年或將累計投入2000億元,新增1萬余人的科技創新團隊,形成全新的頂級技術天團。
因為在海洋中沒有天敵,藍鯨成為了地球上最大的動物,但同時,它又是性格溫和,愛好和平的。我們期待,全新升級后的藍鯨新動力,能夠在動力技術領域持續創新,保持引領地(參數丨圖片)位,如同藍鯨一樣,成為最溫和,最強大的隱形大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