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飲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很難想象,如此激昂,如此豪邁的詩詞,竟是民國頭號大漢奸汪精衛年輕時在獄中所作。
從這首詩不難看出,曾經的汪精衛,也是一位熱血青年,可好端端的一個青年,怎么就變成了大漢奸了呢?在《毛選》中,毛主席對他的點評一針見血:
“這是環境順利時小資產階級的革命狂熱和革命急性病的表現;環境困難時,則依照情況的變化依次變為拼命主義、保守主義和逃跑主義。”。
而汪精衛的這種性格,早在他年輕時,便暴露無疑,只是,當時的人們,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汪精衛,本名汪兆銘,“精衛”只是他的筆名,取自“精衛填海”,以此表達他的遠大志向。
汪精衛出身官宦世家,祖籍紹興,爺爺是舉人,對紹興的教育事業貢獻很大,但他的父親是個不得志的讀書人,曾在廣東給人當幕僚,薪水不高又要維持官宦人家的體面,一家人生活的挺難。
老子不行,總會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因此對幼年時的汪精衛管教極嚴,他懦弱自卑,優柔寡斷的性子,跟父母的管束不無關系。
因為管教嚴,汪精衛讀書很好,精通四書五經的他,還在清末考了個秀才,而且還是府試第一名,與他一同中秀才的,還有他的一個兄長,一個侄兒,一門3秀才,汪家可謂榮耀一時。
因為書讀的好,1903年,汪精衛獲得了官費去日本留學的資格,他開始接觸新天地,1905年,他見到了孫中山,并且加入了同盟會,因為文筆好,被安排起草同盟會章程,一個月后,被推舉為評議部評議長。
從這時候起,汪精衛便用筆名“精衛”,開始發表文章,成為宣傳三民主義的筆桿子,因為一篇痛斥康有為、梁啟超保皇派的文章寫得好,孫中山對他是贊賞不已。
時間一長,大家都不叫他本名了,而叫他汪精衛!
1907年初,孫中山遠赴南洋開設同盟會分會時,就把汪精衛給帶上了,在南洋,汪精衛還用筆桿子,跟南洋保皇黨的《南洋總匯報》,開展了一場“筆戰”,打的他們丟盔棄甲!
1908年3月,在馬來亞籌辦同盟會分會時,汪精衛結識了一個大人物,他就是馬來亞華僑巨富陳耕基,并把陳耕基的女兒陳璧君發展成了同盟會員,后來,這位“女強人”成了他的老婆!
1909年,汪精衛又回到了日本,擔任《民報》主編,主持《民報》的發行。
1910年春,汪精衛帶著陳璧君、黃復生、喻培倫回國了,在北京開了一家照相館做掩護,秘密從事革命活動。
當時,同盟會已經發起了6次武裝起義,結果均以失敗告終,也是因此,同盟會成員總是東躲西藏,動不動就逃亡海外,對于此種行徑,梁啟超很不恥,嘲笑他們是“遠距離革命家”。
被人這么罵,年輕氣盛的汪精衛是怒發沖冠,他決定親自出馬,做出一點驚天動地的事情,給這些人看看,于是,他在照相館秘密制造炸彈,打算刺殺攝政王載灃。
當時的汪精衛,可真的是視死如歸啊,炸彈造好后,他派黃復生等人,把炸彈安在載灃必過的一座橋上,而他,則接下了最危險的引爆任務。
可惜,他隊友們在安裝炸彈時,被人發現,報告了警察,隊友人雖逃了回來,但炸彈被收繳了,不僅如此,警察還順藤摸瓜,找到了汪精衛的照相館,將汪精衛給抓了!
攝政王載灃,可是當時清廷的實權人物啊,刺殺他被抓,汪精衛感覺自己是十死無生了,他覺得,即便是死,自己也該死的轟轟烈烈,于是,在獄中寫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豪邁詩句。
這首詩,孫中山看后是拍手叫好,要是這時候他死了,那一定會被歷史銘記,也一定會成為譚嗣同的人物,可是,他沒死成……
接下來汪精衛在獄中的表現,就讓人瞠目結舌了,因為肅親王善耆來找他親切的談話了,模樣和藹可親。
在善耆看來,像汪精衛這樣的人不該殺,殺了反而會激起民眾更大的不滿,會引發更嚴重的后果,于是,他開始軟化他!
幾次談話之后,汪精衛便動搖了,他覺得清廷這些高官,也不是面目可憎,他們一天天,也是想著國家,想著人民。
話題聊開后,汪精衛竟然覺得善耆的許多話,說的都很有道理,再加上善耆貼心的為他改善了獄中的條件,于是,汪精衛動搖了,開始懷疑自己干的這些事情,是不是正確!
這一回,汪精衛在牢里待了2年,2年時間,讓汪精衛的思想發生了極大改變,他甚至成了“親清派”。
1910年,汪精衛被釋放了,釋放他的人,叫袁世凱,當時正是南昌起義爆發之時,手握大權的袁世凱,也想趁著這個機會,成為實權派人物,于是,他開始拉攏汪精衛。
跟袁世凱……汪精衛也相談甚歡,甚至一度認為,袁世凱得了天下,比孫中山得了天下更好,于是,擔任南方民軍議和總代表伍廷芳的參贊的汪精衛,開始暗中撮合,擁護袁世凱為最高領導,甚至在1910年12月,還阻止北方的革命者起義。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汪精衛留在了孫中山身邊,他還力勸孫中山讓位給袁世凱,并且參加北上迎袁專使團。
袁世凱成功上位后,汪精衛自認功成名就,他跟陳璧君結婚了,然后跑到法國去留學去了,這一走就是3年,雖然期間也有回國,但卻表現的對權利一點兒興趣都沒有……
1917年,留學3年的汪精衛回國參加護法運動,受到孫中山重視,并于1919年創辦《建設》雜志,1921年,他出任廣東革命政府高等顧問、教育會會長等職,開始一步步朝著權利中心靠攏。
國民黨改組后,汪精衛加入國民黨,這時候的汪精衛,又慢慢開始進入一個“左右搖擺”的階段。
國民黨改組之初,他是反對“聯俄、聯共”的政策的,他認為,這樣做會動搖國民黨的根基,然而沒過多久,他就改變了主意了,開始擁護這一政策,為什么呢?
因為當時的孫中山,馬上就要走到生命盡頭,他得好好表現,以便獲得更大的權利。
果然,他的作為蒙蔽了所有人,1925年3月,孫中山離世,也是在這一年7月,作為孫中山“忠實信徒”的汪精衛全票當選國民政府主席。
上位之初,他依舊施行的是孫中山的那一套政策,成了國民黨左派領袖,也是從這時候起,他有了個強勁的對手——蔣介石。
比起汪精衛,蔣介石干事情就果斷的多了,人家說干啥,就是干啥,而且,蔣介石遠比汪精衛強勢!
1926年1月,汪精衛上臺的第4個月,蔣介石就搞事情了,他發動了“中山艦事件”,此事把汪精衛給氣的不輕,但他想的不是如何對付蔣介石,而是一氣之下撂挑子了,把一攤子事情扔給蔣介石,自己又去法國“浪漫”去了。
直到1927年4月,蔣介石因獨裁遭到強烈反對他才回國,重新擔任國民政府主席,當時,汪精衛依舊是國民黨左派,在跟蔣介石等人密談時,他曾鄭重的說,他站在工農一方面,誰殘害工農,就是跟他為敵!
緊接著,汪精衛又跟陳獨秀聯名在報紙上刊登“宣言”表明自己的立場,然而,這個人的立場啊,轉變之快令人咋舌。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制造了震驚一時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7月15日,他也舉起了屠刀,制造了“馬日事變”,手段之酷烈,比起蔣介石也不逞多讓!
這年9月,汪精衛在跟蔣介石的明爭暗斗中,又落了下風,他通電下野,下野后的他,是越想越氣,又于12月份發表聲明,說要引退政界,又帶著陳璧君溜到了法國。
這一走,又是2年,直到1929年才回國,繼續自己的“革命事業”,1931年元旦,汪精衛再次通電下野,但下野5個月后,他就在廣州組建了國民政府,還否定蔣介石政府的合法性,頗有些小孩子鬧矛盾,我不跟你玩了的樣子。
再然后,九一八事變爆發,蔣介石壓力山大,害怕汪精衛出幺蛾子,蔣介石托人給他帶了封信,要跟汪精衛講和,汪精衛同意了。
在國民黨再次“重組”后,汪精衛擔任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行政院院長兼外交部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等職。
這時候的汪精衛,又開始“搖擺不定”,這一次,是對日的態度上!
九一八之后,汪精衛是“堅決”的抗日派,他對張學良不放一槍,放棄東三省很是嗤之以鼻,他要號召大家,一起抗日,一起把侵略者趕出中國。
汪精衛的叫囂,讓日本人很是惱火,于是,他們決定給汪精衛一個下馬威,于是,便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變。
這個事情,把汪精衛給嚇得不輕,他開始“恐日”,他開始拿日本和中國做比較,這一比較,就更害怕了。
他認為,中國軍事、經濟、物質皆落后于日本,而且組織“幼稚不完善”,根本打不過人家!
打不過怎么辦?那就求和唄,于是在1932年5月,他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
當時的汪精衛,雖然害怕日本人,但卻鼓動別人去抗日,這年7月,他竟然給張學良下了個電令,讓他帶兵去進攻熱河。
張學良的大哥是蔣介石啊,怎么會聽他的?于是他沒搭理汪精衛,搞的汪精衛很沒面子,這年10月,汪精衛又撂挑子不干了,跑去德國看病去了。
自從“一二八”之后,汪精衛面對日本人,就沒有了底氣,只知一味妥協,一味讓步。
1935年五六月份,汪精衛相繼簽署《何梅協定》、《秦土協定》,等于是把華北拱手讓給了日本人。
此事一出,輿論嘩然,各種反對示威游行不斷,其中最激烈的,就要屬“殺手之王”王亞樵,他派手下義士孫鳳鳴刺殺汪精衛,將其打成重傷,子彈留在了脊椎里無法取出,醫生說他活不過10年了!
要是這時候,汪精衛死了,他在歷史上或許還能留下一個不錯的評價,可他偏偏又沒死。
1937年7月,侵華戰爭全面爆發,看著短短幾個月內國土大片淪陷,汪精衛是心驚膽顫,他更悲觀了,覺得肯定打不贏了,于是便在全國軍民萬眾一心抗戰的時候,想盡辦法跟日本求和。
1938年8月份,汪精衛手下周佛海傳來一個消息,說他們在香港跟日本首相的人接洽時,他們明確表示“不要領土、不要賠款、兩年內撤軍”。
聽了這話,汪精衛開心的簡直要跳起來,既然日本人這么好說話,那還反抗什么?投降了事吧,反正他們兩年后就走了!
于是在1938年11月,汪精衛在上海的土肥圓公館秘密會談,確定了投降事宜,定好要投降后,汪精衛就離開重慶跑到了河內,公開發表投降聲名。
公然當漢奸,讓汪精衛成了眾矢之的,在河內,他和他的身邊人多次遭到刺殺,可他尤不知悔改,1939年5月份,汪精衛跑到了日本,直接進行賣國交易,回國后,更是成立了偽政府,徹底淪為漢奸走狗。
在當漢奸的幾年里,汪精衛奴化人民、組建偽軍、鎮壓抗日群眾,可謂做盡了惡事,當時,中國的漢奸數量,能達到日均的2倍,汪精衛功不可沒。
1944年,汪精衛死了,時年61歲,關于他的死,有多種說法,有的說他是病死的,還有的是他是被孫鳳鳴那顆打進脊椎骨的子彈折磨至死的,還有人說,是他老婆陳璧君亂用膏藥,以致子彈中的鉛擴散,害死了汪精衛……
不管怎么死的,他是死了,一個曾經的熱血“革命者”,背著漢奸的罵名死了。
為什么汪精衛會走到這一步呢?就是毛主席說的,像汪精衛這種人,在順境中那是風光無限,可一旦遇到困境,先是激進、然后保守、再然后是逃跑。
而逃跑這一點,在汪精衛體現的尤為突出,稍遇挫折,就去浪漫之都休養去了,這樣的人,指望他抗日?打艱苦的抗日戰爭,怎么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