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三國時期的頂級謀士。曾在新野助力劉備大敗曹兵,要說他應該是智慧和謀略的代言人。然而,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徐庶,卻是進入曹營后一言不發的神秘形象。
那么,這位曾以智謀左右戰局的謀士,為何在最輝煌的時候選擇了沉默?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和心路歷程。
徐庶
一、徐庶劉備相識
徐庶與劉備的緣分始于劉備屯兵新野之時。
新野雖然說是劉表的地盤,但天下都被曹丞相劃到自己名下了。
因此,別說新野是下南陽,取荊州、破東吳的跳板,只要知道現在守在這地方的,居然是想用衣帶詔勤王起兵,偷襲許昌的劉備。曹操就忍不了。
當時劉備手下也沒有幾個兵,更沒有什么抗曹良策。面對虎視眈眈曹軍,整天只能用關、張、趙云之勇,壯一下膽兒,勉強hold住場面。
而徐庶就是在這個時候,化名單福,帶著一身智謀,適時地走進了劉備的視野。
二、智敗曹兵
曹操一聽在汝南被打敗的劉備,又跑到新野落了腳,立刻就派遣大將曹仁領兵來砸場子。
曹軍兵臨城下,可徐庶絲毫不亂,淡定排兵布陣。關羽、張飛、趙云等猛將一出手,不但把曹軍殺得丟盔棄甲,還把呂曠、呂翔兩個先鋒送上了路。
曹仁氣炸了,不聽李典退回樊城的勸諫,執意親自帶兵上陣,他擺了個八門金鎖陣,以為能一舉拿下新野。哪知道又被徐庶一眼識破,場外指導趙云以少勝多,輕松破解了這個所謂的無敵大陣。
不甘心失敗的曹仁,又想趁夜偷襲找回面子。可徐庶早就料到了這一招,反手就是一個預判了你的預判,不僅打的曹仁狼狽逃竄,還趁勢一鼓作氣奪下了樊城。
三、訣別劉備
然而,就在劉備與徐庶的合作漸入佳境之時,一個驚天的變故發生了。
曹操聽說徐庶居然是在為劉皇叔打工,心里十分忌憚。于是在程昱的一番建議下,他把徐庶的老媽抓來許昌扣為人質,然后,又讓程昱把偽造的徐母親筆信寄給了徐庶。
得知母親被曹操囚禁的消息后,徐庶不得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離開劉備,前往曹營。
臨行前,徐庶深感愧對劉備的知遇之恩。于是,他向劉備推薦了隱居南陽的諸葛亮,希望這位臥龍能繼續輔佐劉備完成大業。然后,他孤身一人前往許昌。
四、徐庶入曹營
徐庶一見到母親,就知道自己被曹操套路了。
氣憤的徐母在痛斥兒子書讀傻了后,用自盡表達了對曹賊的抗議和對兒子的失望。
母親的死深深地刺痛了徐庶。他在悲痛中發誓,終生不再為曹操獻出一計一策。
曹操對于徐庶的投奔自然是欣喜若狂。作為天下的雄主,曹操早就對徐庶的智謀和才華垂涎三尺,一直想要將其招致麾下以增強自身的實力。
然而,徐庶投奔曹操后的表現,讓曹操大跌眼鏡。與之前為劉備出謀劃策、屢建奇功的形象截然不同,徐庶在曹營中選擇了直接躺平。
他不再過問軍政大事,也不向曹操主動進言獻策,仿佛真的變成了一個一言不發的旁觀者。
這樣的表現自然讓曹操相當失望和無奈,但或許出于對徐母之死的愧疚,也或許怕殺了徐庶會砸了自己招納天下人才的招牌,曹操并未對徐庶采取任何過激的行動。
就這樣,徐庶在曹營中度過了余生。他的才華和智謀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現和發揮,但他的忠誠和孝道卻得到了后人的贊譽和敬仰。
五、歷史的推測
《三國志》等史書并沒有給徐庶單獨立傳,他只是在別人的某個段落里蹭個鏡頭。至于他到底有沒有給曹操獻過計,歷史上并沒有明確的記載,然而,也不能草率的就給他貼上一個一言不發的標簽。
因為在《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中曾提到,徐庶在投奔曹操后,被任命為右軍祭酒,并與荀彧共同負責兵事。要知道,能干到曹軍參謀長,單純靠名聲和刷臉是絕對做不到的。
曹魏的政治環境復雜。徐庶曾經是劉備的謀士,新野之戰。他把曹軍二把手曹仁打得灰頭土臉,滿地找牙。如今兩人一個辦公室混飯吃,這畫面感可想而知。
作為一個有前科,上司還是死對頭的新人。徐庶在曹營的日子指定不輕松。但作為一個頂級謀士,他深諳進退之道。所以,他可能會選擇以謹慎的態度應對日常事務,并在大部分時間都保持著沉默。
六、三國演義的徐庶
然而,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徐庶的形象被賦予了更多的傳奇色彩。書中描述徐庶在赤壁之戰時識破了龐統的連環計,但出于對曹操逼死母親的怨恨,他并沒有向曹操說明。
相反,在龐統的點播下,徐庶制造了西涼馬騰、韓遂造反的謠言,以此為借口離開赤壁。這一情節雖然增加了故事的戲劇性,只是不是歷史事實。
其實。早在識破連環計之前,徐庶也曾獻過一策。
當年趙子龍在長坂坡殺的七進七出,曹操謀士主張射殺他。徐庶卻說,生擒此人,我能勸降。
正是徐庶的神助攻,才有了寧要活子龍,不要死趙云的命令,最終讓趙云背著阿斗沖出重圍。
所以,徐庶進入曹營后,并沒有像羅貫中所描述的那樣,堅決不為曹操出一計。他不僅出謀劃策了,還前后獻了兩計!然而對曹操而言,每一次聽從,都是打開了噩夢的開關,令他陷入困境。
結語:
總的來說,對徐庶一言不發的解讀,其實和歷史事實沒多大關系。但要說爭議,現在看來,更多是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這種解讀的變化,反映了羅貫中對徐庶形象的塑造和再利用。
所以,徐庶在曹營的表現以及他的一言不發現象,不一定是歷史、文化和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但一定是羅貫中先生對這位三國時期智者的理解。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