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是志愿軍的一名排長,但卻在戰爭結束后,跟楊勇、王平一道受到了金日成的親自接見。
不光如此,他還前前后后受到過毛主席的4次接見,2021年,92歲高齡的他還被抬進了人民大會堂,被授予了我黨最高榮譽——“七一勛章”。
他是誰?他又有哪些傳奇故事呢?
抗美援朝的回憶
2020年10月份,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的電影《金剛川》上映,91歲高齡的王占山和他的外孫一同觀看。
看的是同一部電影,但兩人的感受卻截然不同。
精彩的劇情、慘烈的戰斗場面讓外孫感到極為震撼,沖擊了外孫的心靈。
反觀王占山,情緒卻顯得異常平靜,他輕聲說道:“真實的戰斗比這慘烈多了!”
原來,王占山是抗美援朝的親歷者,他切身感受到過戰爭的殘酷,也曾經與死神擦肩而過。
不過,每逢看到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劇時,王占山的腦海里總是會回憶起那段慘烈但無上光榮的往事……
1950年6月,朝鮮爆發內戰,最初的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韓軍根本無力抵抗。
不過,美國選擇插手,強行武力干涉朝鮮,戰火越來越往北發展,甚至燒到了我國東北邊境。
為了保衛新中國,同時也為了中朝友誼,毛澤東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歷史性決策。
當指令傳到王占山所在的部隊時,他是無比興奮和激動的。
1953年7月,美援朝金城反擊戰中,時任排長的王占山主動請纓,攬下了最艱巨的任務。
收到任務后,王占山帶領著戰士們搶占了408.1高地,此地是金城戰役的戰略要點之一。
7月18日,天剛剛要破曉,高地陣地上的志愿軍戰士們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飛機的轟鳴聲。
緊接著,王占山所在的408.1高地就迎來了狂轟濫炸,與此同時,408.2高地、418.1高地和一個無名高地也難逃被轟炸的命運。
轟炸結束后,美軍集中兵力對408.1高地展開了進攻,王占山帶領著戰士們英勇抵抗,成功擊退敵軍數次進攻。
但是,自身的傷亡也極為慘重,駐守在高地上的300多名戰士,最后只剩下了70多人,干部僅剩下了王占山一人。
身負重傷的指導員用盡最后的力氣說道:“咱們連就剩下你一個干部了,打到最后,一定要頂住!”
王占山看著指導員,眼神堅毅地說道:
“人在陣地在,絕不退后半步,咱們一起就在這兒了!”
其實,在這場仗開始之前,王占山就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現在的他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他唯一要做的,就是用生命守護陣地。
因為志愿軍太過頑強,敵軍久久不能攻下高地,于是就封鎖了交通要道。
這樣一來,志愿軍戰士們就無法獲得供給,糧食彈藥本來就所剩無幾,沒多長時間,戰士們就只能靠挖野菜充饑。
可一直這樣耗下去肯定是不行的,野菜也有吃完的一天,這時候,王占山站了出來,做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
“想家,想您老人家!”
金城戰役的“高地攻堅戰”上,王占山和戰友們幾乎陷入了絕望的境地,彈盡糧絕,供給被切斷。
萬分緊急之時,王占山想出了一個辦法:從敵人口袋里拿。
其實,王占山早就想到了這一步,提前就開始了對敵軍的觀察,最后還真找到了敵人的活動規律。
等天徹底黑下來后,王占山帶領著幾名戰士偷偷爬過戰壕,來到了此前戰斗最激烈的地方。
來這里干什么呢?原來,這里有很多已經陣亡的敵軍士兵,他們身上有很多食物和彈藥,王占山和戰士們索性全都拿了回去。
最驚心動魄的是,王占山竟然還偷偷潛進了敵人的炊事班,背回來了半袋子胡蘿卜。
有了糧食和彈藥,志愿軍戰士們在與敵人的戰斗中才更加有底氣。
4天時間里,敵人前前后后發動了近40次進攻,并且還伴有飛機的轟炸和坦克的炮彈。
戰斗的最后,王占山用盡最后一絲力氣,甩出了最后一顆手榴彈。
王占山倒下了,同時,不遠處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援軍來了,駐守在高地的志愿軍戰士們出色完成了阻擊任務。
這場戰斗,殲滅敵人400多人,而王占山的連隊只剩下了不到10人,而且全部都身負重傷。
王占山,身負4處重傷,全身上下足足有38個彈孔,最后經過好幾天的搶救才撿回來一條命。
而他醒過來后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把陣地弄丟吧?”
王占山傷情好轉后,戰爭也已經結束了,不過,他并沒有閑著,而是投入到了幫助朝鮮恢復生產的工作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1958年10月,王占山還與楊勇(志愿軍司令員)、王平(政治委員)等人一同受到了金日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相)的親自接見。
這種待遇,可不是人人都有的,這也足以見得王占山的貢獻之大。
王占山也因為出色的表現,被志愿軍總部授予了“二級戰斗英雄”榮譽稱號,還榮獲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
有人曾經問過王占山,打仗的時候怕不怕?王占山語氣堅定地回答道:
“沒有時間害怕,心里很平靜……只想著怎么勝利,誰害怕誰就輸了。誰快,誰就贏了!”
10月底,回國后的王占山作為志愿軍官兵的代表,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自接見。
毛主席親切地與王占山握手,問道:“你們想家沒想家?”
王占山激動地回答道:“咋不想,想家,特別想念您老人家!”
2021年6月29日,對王占山來說是特殊的一天,也是十分莊嚴的一天。
當那枚象征著榮譽的“七一勛章”被佩戴在王占山胸前時,他的內心是無比驕傲和自豪的。
“沒想到,這么多年了,黨和國家還沒有忘記我這個老兵!”
已經92歲高齡的王占山的內心感慨萬千,29號那天晚上,他久久不能入睡,腦海里浮現出了年輕時期的點點滴滴……
當好黨的“守門員”
王占山于1929年出生在河北唐山,幼年時期的他見識到了日軍的殘暴,也親眼見過共產黨為人民謀福利,給鄉親們分糧食的情景。
所以,在16歲時,他毅然決然加入了民兵組織,兩年后,如愿以償入伍,擔任起了通信兵。
1948年,王占山所在的東北野戰軍連隊正在備戰遼沈戰役,一天,指導員找到他,嚴肅地說道:
“馬上要打大仗了,雖然你兵齡不長,但入黨愿望很強烈,黨組織想重點培養你,現在你跟著我一起宣誓!”
在指導員的帶領下,王占山莊嚴地說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宣誓完畢后,指導員問他:“你入黨了,打仗要沖在最前面!”
王占山堅定地回復道:
“我不怕,黨指到哪里,我戰斗到哪里!”
平津戰役爆發后,王占山所在的連隊接到了任務,攻打天津海河大橋,這座橋上有國民黨軍的重兵把守,在國民黨軍看來,這座橋不可能被擊垮。
戰斗過程中,當初帶領王占山宣誓的指導員沖在最前面,但是,沖在最前也意味著風險最大,指導員中彈犧牲了。
王占山親眼目睹這一幕,那一刻的他心如刀割,那種痛是常人難以感受的。
戰斗到最后,連隊的100多名戰士只剩下的24人,一支像鮮血一樣紅的紅旗被插在了海河大橋上面。
后來湘贛戰役、衡寶戰役和兩廣戰役等戰役中,都能看到王占山的身影,因為他作戰勇敢,屢屢建功,升任為了排長。
1953年,王占山回家探親,他第一個去的就是張冠左的家,兩人是同鄉,也是戰友,只不過,張冠左不幸犧牲在了戰場上。
王占山召集了幾名戰友,請求大家能幫忙照顧張冠左的孩子。
后來,張冠左的女兒長大后,王占山還幫助她找到了一份工作。
王占山是一個講原則,有底線的人,絕對不會以權謀私。
有一年征兵,王占山的妹妹把她兒子帶到了王占山的部隊。
當時的王占山已經是團長,在部隊里威望很高,妹妹此行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想把兒子送到王占山的部隊里,已經能謀得一個“好前程”。
王占山對此表示:
“到哪個部隊當兵都一樣,保家衛國還挑地方?”
還有一次,王占山跟一位許久沒見的老部下在一起聊天,聊著聊著,老部下就開始吐怨氣,嫌棄自己提拔太慢。
對此,王占山直接怒懟道:
“30多年前,你是大巴山里連飯都吃不飽的窮小子。如今,你坐上了處級干部的位置,卻還發牢騷!”
離休后的王占山也沒有閑著的時候,他致力于傳播紅色歷史,一次,在河南省軍區安陽軍分區黨史學習教育課上,王占山深情地說道:
“入黨儀式一生一次,思想入黨一生一世。黨員就要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咱們要共同為黨當好‘守門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