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巨大事件:中華民國的最高首腦蔣介石被張學良在西安扣押了!
對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內戰”深感失望的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促蔣抗日發動“兵諫”是舉世皆知的事,但“兵諫”的具體經過,蔣介石到底是如何被捉的,卻一直是個謎團。
西安事變發生后的43年間,關于“捉蔣”的經過眾說紛紜,人們對蔣介石到底如何被捉拿的深感好奇。
當時,西安事變的主要相關人之一的張學良將軍被蔣介石所囚禁,楊虎城將軍被蔣介石所謀害,蔣介石本人也不可能透露自己這一件丟人往事,把這一件事情的真相帶進了棺材,“捉蔣”的真相成為了一樁“歷史懸案”。
直到1979年,葉劍英元帥收到了遼寧省一位八旬老漢寄來的信件,在這封信件中,老漢詳細的還原了43年前那一樁“歷史懸案”的真相。
葉劍英
那么,這位老漢是誰,他為何會知道當初“捉蔣”的詳細經過呢?西安事變中又有著怎樣精彩的故事呢?
這位八旬老漢叫做王玉瓚,曾經是張學良衛隊第1營營長。
撲朔迷離的“捉蔣”過程
在葉劍英收到八旬老漢來信之前,國內關于“捉蔣”經過的主流觀點認為執行捉蔣任務的是張學良衛隊第2營中校營長孫銘九,之所以這么認為,是因為埃德加·斯諾所撰寫的《西行漫記》中就是引用的孫銘九的回憶,之后孫銘九也多次在各大報紙上發表自己“捉蔣”的經過。
盡管孫銘九本人一直宣稱當初帶人抓蔣介石的是自己,還能繪聲繪色地描述具體經過,但文史工作者根據考據后發現,在孫銘九不同時期發表的文章中所描述的“捉蔣”經過存在著大量自相矛盾的地方,他一會兒說自己率部直搗蔣介石所在的五間廳,一會兒說自己不知道五間廳的位置,實在很難讓人相信他沒有說謊。
孫銘九
很明顯,如果連蔣介石所居住的五間廳的具體位置都不知道,又如何“直搗”呢?所以史學界并不認可孫銘九提供的的“捉蔣”經過,當年的“捉蔣”真相也成了謎團。
直到1979年10月,一位叫做王玉瓚的東北老兵寄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元帥一封長達6000字的信件,他在信中詳細的敘述了當年“捉蔣”的具體經過,請求葉劍英查證,還在信的結尾寫道:“總之,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和《文匯報》上已刊登了孫銘九有關‘捉蔣’文章的今天,不會有敢于冒充捉蔣先鋒官而甘愿受法律制裁的蠢人。”
王玉瓚的這番話無疑是極重的,相當于告訴葉劍英,自己寧愿受到法律制裁,也要還原歷史真相。
葉劍英接到這封信件后十分重視,他本人對當年西安事變的具體真相深感好奇,并不相信孫銘九所說的“真相”,因此迅速將王玉瓚的這一封信件轉發到遼寧省委,并下達批示:“速辦”。
葉劍英
接到葉劍英的批示后,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黃歐東迅速轉批:“請撫順市委調處”,為了體現省委對葉元帥交代的任務的重視,黃歐東還專門派遣自己的秘書前往撫順市催辦本案。
最終,葉劍英交代的任務落到了撫順市委統戰部兩名干部的頭上,他們于1979年6月25日出發,對呂正操、劉瀾波、以及東北軍105師師長劉多荃、原東北軍騎兵軍軍長何柱國等人進行了走訪調查,確認王玉瓚當年的確是張學良衛隊一營營長,一名曾經在東北軍總部衛隊(張學良衛隊)一營當過排長的老兵也能證明:“當年我們是奉營長王玉瓚的命令前往華清池參加的‘捉蔣’行動。”
有這么多的人證明,王玉瓚的身份基本可以說是無誤了。
王玉瓚
在確認了王玉瓚的身份后,1979年10月16日,統戰部的干部們來到了王玉瓚老人的家中,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說道:“王老先生,在葉元帥、省委、市委領導的關懷下,你的問題已經查清了!”然后遞給他一份名為《關于王玉瓚政治歷史問題的結論》的文件,王玉瓚收到《結論》后,仔細地看了一遍內容,只見上面寫著:
“王玉瓚1936年在西安任東北軍總部衛隊營一營營長時,基于反蔣抗日的愛國思想,參加了‘雙十二’捉蔣事件。”
看完《結論》后王玉瓚的眼睛濕潤了,他用激動的雙手拿起筆在結論最后寫下了“符合實際,同意、感激”的字樣。
在接下來的聊天中,王玉瓚跟兩名統戰部的同志講起了西安事變中,自己一直引以為傲的“捉蔣”事件。
兵諫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為了敦促張學良和楊虎城率領東北軍、西北軍共同配合中央軍“進剿”中央紅軍,專門跑去了西安,并將自己的“行轅”設在臨潼縣華清池內。
蔣介石
蔣介石這次只帶了二三十個貼身侍衛,保衛他安全的工作落到了張學良衛隊第1營的身上。
當時的蔣介石畢竟是名義上的中國最高領袖,身為第1營營長的王玉瓚自然十分重視,命步兵連長王世民親自率領部隊把守華清池頭道門及附近公路,騎兵連長邵興基率部隊駐扎十里鋪,在十里鋪至臨潼縣城一線巡邏,手槍排長金萬普率部隊駐扎灞橋,承擔警戒任務。
王玉瓚自己則親率衛士承擔二道門內及五間廳的守衛工作。
當時的張學良對蔣介石一心內戰的想法十分不認同,曾多次前往蔣介石所在的五間廳“爭諫”,在12月10日的談話中,張學良甚至說出了“全國人民都要求抗日,倘再一意孤行,必將成為民族的罪人!”這樣在蔣介石聽來十分“大不敬”的話,憤怒無比的蔣介石怒斥了張學良一頓,并將他趕出了華清池。
張學良
第二天中午,張學良又去了一趟五間廳,和蔣介石談了一會兒后面無表情地走了出來,看了一眼當值的王玉瓚,對他說道:“王營長,跟我回去一趟。”之后鉆入了汽車內揚長而去,王玉瓚騎著一輛三輪摩托跟著張學良到達了東門里東大街路南的金家巷1號。
金家巷1號原本這里是一個資本家的私宅,張學良到了西安后被改建成了張公館,一般都是張學良和達官貴人住的地方,因此王玉瓚到了門口后就停住了腳步,直到張學良叫他進來才邁步進入張公館。
王玉瓚跟著張學良到了大廳后關上了門,只見張學良低著頭坐在沙發上陷入了沉思,他不敢出聲,靜靜地等著張學良下達新的指示。
過了一會兒,張學良似乎在心里下定了什么決心一樣猛地抬起頭,對他說道:“我給你下一個命令,把蔣委員長請進城來。”
張學良和蔣介石
王玉瓚聽到這個命令后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心想你剛從蔣委員長那里出來,為什么不自己去把他請過來呢?
結果張學良說的下一句話就把他嚇了一大跳:“要抓活的,不許打死他!”直到此時,王玉瓚才明白張學良所說的“請”是什么意思,雖然蔣介石也算得上他的領導,但深究起來他還是張學良的“私兵”,再加上王玉瓚對蔣介石的“窩囊”也十分不滿,因此迅速回答道:“保證完成任務!”
張學良滿意地點了點頭,讓他去找譚海副官長了解作戰行動的具體事宜。
王玉瓚離開大廳后立刻趕往了有“張學良第一保鏢”之稱譚海的辦公室,將自己接受的命令向譚海做了通報,譚海告訴王玉瓚:行動時間為12日拂曉,行動開始后孫銘九的2營會配合你們,情況緊急,為避免泄露消息,你不能回家過夜。
就這樣,王玉瓚在譚海的辦公室里待到了凌晨2點多,然后騎著摩托車趕往十里鋪,找到邵興基傳達完張副司令(張學良時任豫鄂皖三省剿總副司令)的命令后,要他立即率領騎兵連包圍華清池外圍地帶,一只鳥也不能放出去。之后王玉瓚馬不停蹄地趕往灞橋找到金萬普,讓他率領全手槍排的戰士前往華清池,準備“捉蔣”。
華清池
之后,王玉瓚再次跨上摩托車趕往華清池外步兵第一連駐地,將王世民和他麾下的三個排長找來,分別安排了任務。
12日凌晨4點,王玉瓚知道是時候動手了,趕緊帶著步兵連的戰士們悄悄的進入二道門中,為了避免聲音過大,在行動開始前就驚動駐扎在院子里的蔣介石衛隊,王玉瓚命令戰士們暫時不要上膛,聽到自己的命令后在行事。
王玉瓚帶領戰士們走至三園門附近時,遠遠地看到了一個蔣介石衛隊的哨兵在庭院內走來走去,王玉瓚看了看表,知道是時候行動了,掏出手槍對那名哨兵“啪!啪!啪!”連開三槍,哨兵應聲倒地,戰士們知道這就是行動的信號,迅速向院內的蔣介石衛隊發起攻擊。
戰斗開始后,王玉瓚派遣通訊兵聯系上了正在趕來路上的孫銘九,讓他和他的2營迅速趕來助戰。
1營戰士和蔣介石衛隊交火了一段時間后,孫銘九的2營和金萬普的手槍排及時趕來加入戰斗,見蔣介石衛隊已經被吸引住,王玉瓚叫上王世民和其他幾名戰士悄悄的翻過荷花閣繞到了五間廳外圍,發現蔣介石居住的3號廳的門沒鎖,心中暗喜的王玉瓚等人趕緊沖了進去。
五間廳
當王玉瓚進去后失望的發現,蔣介石的臥室內一個人沒有,不管是床下還是衣柜里都沒有半個人影,王玉瓚雖然知道蔣介石不可能逃離華清池,但是他內心還是有些打鼓,萬一蔣介石運用某些手段聯系上了外面,或者通過封官許愿收買了某個意志不堅定的戰士,那么不但自己全家要死,張副司令也活不成。
就在王玉瓚因為過于焦急愣在原地時,他猛然發現蔣介石的衣服還掛在衣架上,桌子上的杯子里還放著蔣介石的假牙,他趕緊沖上去摸了摸床單,發現還有溫度,知道蔣介石很可能沒走遠,迅速沖出去對剛擊穿蔣介石衛隊防線沖進來的戰士們吼道:“委員長跑了,快去找!”
正在王玉瓚帶著人在五間廳四處搜索時,突然間接到了張學良的電話:“蔣介石跑了?如果捉不到蔣介石,以叛逆論處!”
蔣介石
王玉瓚不由地更加著急了,就在此時一名衛兵跑過來報告:“報告長官,我們在五間廳外后墻根附近發現了一只鞋,是委員長的。”
王玉瓚聽后十分興奮,知道蔣介石很可能翻墻跑到后面的驪山上去了,趕緊派人通知孫銘九,讓他率領部隊從右側搜索驪山,自己則親率部隊從左側上驪山進行搜索。
捉蔣
此時的蔣介石,的確躲在驪山上。
12月11日的晚上,蔣介石專門叫張學良和楊虎城一起吃了一頓晚飯,宣布中央軍將接替西北軍和東北軍進行“剿共”,正式命令將在明天,也就是12月12日公布。
蔣介石原本以為張學良和楊虎城一定會反對自己的這一項命令,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張學良和楊虎城表現得十分平靜,尤其是張學良,和今天中午來找他“死諫”時的表現相差很遠,蔣介石還以為張學良和楊虎城已經明白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不由得感到一陣暢快。
當天晚上,他睡得很香。
張學良和楊虎城
然而讓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他睡著睡著就被幾聲槍響吵醒了,雖然養尊處優多年,但他多年軍旅生涯中養成的警惕性沒有丟失,知道可能出現兵變了,想到如今自己在西安能倚仗的只有30多個人,第一時間想到自己必須要逃跑。
為了逃跑,蔣介石再也顧不得平日里的體面,穿著他那一身古銅色的綢袍睡衣和白色睡褲,假牙、帽子一個沒帶,把腳往鞋里一伸,就頂著他那蹭亮的腦袋跑出了五間廳。
因為清華池正在發生槍戰,蔣介石不敢貿然上前,他決定翻墻到驪山躲一會兒,結果在翻墻的時候掉了一只鞋,但也顧不得那么多了。
蔣介石一口氣跑到了半山腰上的一塊石頭(臥虎石,此處后來又修建了著名的“兵諫亭”)附近時,發現了一個山洞,想都沒想就躲了進去。
兵諫亭
12月的西安無疑是十分寒冷的,只穿著一身睡衣的蔣介石又冷又困,內心深處十分不安,他知道這次兵變肯定和張學良有關,但他不知道張學良抓到自己后會如何處置自己。因此躲在山洞中的他,時不時地將腦袋伸出去觀察周圍的動靜。
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個舉動直接暴露了他的位置,手槍排一名叫做劉允政的班長看到了蔣介石那蹭光瓦亮的光頭,趕緊大聲喊道:“發現委員長了!委員長在這兒吶!委員長在這兒吶!”
正在附近搜索蔣介石的王玉瓚聞訊后迅速趕了過來,大家一同將蔣介石連推帶搡的架了回去。
此時的蔣介石再也難以保持他的“威嚴”,在下山的途中一直在東張西望,不停地問:“張學···張副司令在哪?我要見他!”
押解蔣介石的戰士沒有理他,當蔣介石被架回五間廳時,一位“會來事”的戰士即興吹響了只有在長官到來時才吹響的“迎官號”,這一滑稽的場面讓除蔣介石之外的所有在場官兵都忍俊不禁,笑出了聲。
蔣介石藏身處
12月12日上午8點,張學良打來電話要求部隊將蔣介石“請”到他和楊虎城的臨時聯合指揮部:西安新城大樓,蔣介石知道自己反抗不了,也不抵抗,任由東北軍的戰士將他推入一輛轎車內押走。
因為出色地捉住了蔣介石,王玉瓚被張學良獎勵了5000塊銀元,不久后被提拔為15旅43團上校團長。
傳奇老人
雖然西安事變最終和平解決了,但王玉瓚也知道自己在這次行動中徹底把蔣委員長“得罪死了”,抗日戰爭期間想辦法跑到了云南“避禍”。
抗戰結束后,王玉瓚在一家教養院內當院長,解放軍進軍大西南時,他率領教養院內數千名官兵參加了盧漢領導的云南起義。
盧漢
1950年7月,根據解放軍昆明軍事管制委員會命令,云南起義人員連同家眷一同被資送回原籍。
王玉瓚回到家鄉后,因為在國民黨當過軍官的經歷,在“鎮反”期間以“歷史反革命罪”判了12年有期徒刑,刑滿釋放后又受到了一些沖擊,被送入山溝里接受了15年勞動改造,1979年“地富反壞右”全部摘帽后他才算恢復了人身自由。
結果王玉瓚剛回到家不久,就知道了“孫銘九是西安事變‘捉蔣’先鋒”的事情,在孫銘九撰寫的文章中,對王玉瓚連提都沒提,王玉瓚覺得自己身為西安事變的親歷者,必須給歷史留下一個真相,于是主動給孫銘九寫了兩封信,請對方證明自己是當年捉蔣介石的親歷者。
結果孫銘九在1979年5月2日的回信中只是客套地表示“欣聞吾兄年過八旬仍然在世”,對于王玉瓚提出的請求完全沒有提及。王玉瓚知道孫銘九不愿意幫自己作證,于是決定給葉劍英元帥寫一封信講清楚這件事情,這也就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對于王玉瓚這位西安事變中的功勛人物,黨組織并沒有忘記,后來讓他擔任了遼寧省政協常委,而王玉瓚也按照組織要求,開始撰寫自己的回憶錄,為史學界研究當年那段歷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邀請王玉瓚參加西安事變研究的通知
1984年2月17日,王玉瓚老人在遼寧省錦西縣(今葫蘆島市)病逝,享年88歲,能在有生之年還原歷史真相,是這位傳奇老人一生中最欣慰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