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父異母三兄妹”突然起訴宗馥莉開始,一場牽扯200億股權和18億美元資產的豪門大戲就牢牢霸占著各大頭條。
在全網吃瓜的氛圍中,7月24日,一份由杭州市東方公證處出具的繼承公證書首次曝光,炸出了宗家爭產案的關鍵證據。
它像一柄出鞘的“尚方寶劍”,不但坐實了宗馥莉的唯一合法繼承人身份,也在法律層面徹底堵死了“非婚生子女”主張繼承權的通道。
公證文件的曝光讓這場混戰的走向,多了幾分確定性。
繼承公證書曝光
宗馥莉手握三張王牌
據財新網消息,杭州市東方公證處的這份繼承公證書,編號(2024)浙杭東證字第1695號,是宗馥莉在2024年3月1日申請的。
那時距離宗慶后去世才幾天,在提交的12項材料里,其中三項關鍵信息成為了宗馥莉確立繼承權的核心支點。
最核心的是一份遺囑公證書——編號(2024)浙杭東證字第1056號,上面白紙黑字寫著,宗慶后名下娃哈哈集團29.4%的股權及收益全部由宗馥莉繼承。
更關鍵的是另外兩份證明材料:宗慶后與施幼珍的合法《結婚證》,以及宗馥莉的《獨生子女光榮證》。
●圖源:網絡
公證書還特別注明:“宗慶后生前并未與施幼珍離婚。”這一點直接掐斷了其他“非婚生子女”主張繼承的合法路徑。
畢竟法律上的婚姻關系沒斷,婚生與非婚生的界限就很難模糊。
至于獨生子女證,更是給宗馥莉的身份蓋了章。這意味著,在法律層面確立了她是宗慶后與施幼珍唯一被認可的合法婚生繼承人。
而宗馥莉的香港身份,也成了這場跨境財產爭議中的法律護盾。
●圖源:小紅書@親愛的卡瑪
據公開資料,她早在2010年便放棄了美國國籍,并于2018年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此舉確保了她在中國大陸法域內作為繼承主體的合規性。
對比之下,三名聲稱為“私生子”的原告——宗繼昌、宗婕莉與宗繼盛,均為美國籍。在香港法院和中國大陸法院的雙重視角中,宗馥莉的身份合法性與遺產繼承資格顯然更具說服力。
現在,香港法院凍結了匯豐銀行18億美元賬戶,杭州中院等著DNA鑒定結果,8月1日香港高等法院還要開庭。
而這份繼承公證書已經讓宗馥莉在這場拉鋸戰里,站在了更穩的位置上。
離岸公司
藏在英屬維京群島的籌碼
宗馥莉的準備,顯然不止一份公證書。
7月21日,英屬維京群島金融服務委員會披露:宗馥莉是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建昊創投)的唯一董事。
這家離岸公司正是本案中最具爭議的資金中樞——香港匯豐銀行18億美元賬戶的持有人。
●圖注:英屬維京群島金融服務委員會查詢的信息/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簡單來說,這家公司就是“金庫”,而宗馥莉是唯一有權“開門”的人。
這意味著,哪怕部分資產被法院暫時凍結,宗馥莉也依然保有對離岸賬戶的操作記錄、資金流動和權屬解釋的優先話語權。
再看另一邊,三位“非婚生子女”連信托書面文件都拿不出來,僅憑“父親承諾”就想平分股權,顯然在法律上站不住腳。
多位信托與公司法專家指出:在沒有有效書面信托的情況下,遺囑仍具有優先效力。
而宗馥莉所持2020年遺囑明確指出:“本人所有境外資產均由獨女宗馥莉繼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張任何權利”。
雖然這份遺囑的見證人都是娃哈哈高管,被對方質疑“程序有瑕疵”,但結合她對離岸公司的掌控力,這依然是能夠直接將三人攔在法律門外的重要籌碼。
●圖源:界面新聞
法律界人士分析,香港法院要等杭州中院先確認兩件事:三個原告到底是不是宗慶后的親生孩子,以及娃哈哈29.4%的股權到底算不算遺產。
更有意思的是時間線。宗馥莉在2024年3月7日正式成為建昊公司唯一董事,恰好在繼承公證完成的六天后,距離宗慶后去世也才半個月。
離岸公司的權杖交接與境內繼承程序幾乎同步推進,顯示出宗馥莉團隊對全局的精密把控。這種速度,很難不讓人覺得是早有布局。
但不管怎么說,宗馥莉握著離岸公司的決策權,又有公證遺囑加持,手里的牌不算少。
鐵腕改革者被圍攻
宗馥莉的艱難傳承路
宗馥莉接棒娃哈哈的這一年多不是很順利,但在商業上亦早有布局。
從2023年底接掌娃哈哈以來,她全面整合生產線、改革供應鏈、啟用代工模式(轉交今麥郎),砍掉了“宗家其他分支”控制的18條產線(其中5家工廠董事涉及宗繼昌、宗婕莉),扶持宏勝系獨立運行,牢牢將企業命脈握在自己手中。
一句話總結:就算有人分走股權,宗馥莉依然掌控著經營權,她已將娃哈哈這艘巨艦的方向盤牢牢握在手中。
從取消經銷商返點,到合并水廠管理,再到壓縮冗余工廠、集中資金投放新設備,這些動作讓娃哈哈2024年營收重回700億。
但與此同時,宗馥莉也得罪了不少人。
●圖源:娃哈哈
老員工罵她忘本,砸了45歲以上工人的飯碗;而華東經銷商卻表示統一管理后損耗率降了30%,但既得利益者的反撲也來得猛烈。
最致命的攻擊還是來自家族內部。
親叔叔宗澤后多次公開指控宗馥莉“掏空娃哈哈”:將核心業務轉向個人全資控股的宏勝系公司;使用娃哈哈商標未支付費用;更斥責她雇傭水軍打造人設,把父親的臉按在地上摩擦,甚至喊話別逼得“弟弟妹妹”無路可走。
如今,20多年沒分紅、持有娃哈哈46%股權的杭州上城區文商旅集團,已經成立專項工作組介入糾紛。“宗慶后海外資產是否涉及國資股權覆蓋部分”這一大眾關心的問題,或在不久后揭曉答案。
●圖源:小紅書
娃哈哈早就過了靠“家文化”和老產品吃飯的年代,從企業治理的角度來看,宗馥莉的做法或許正是娃哈哈繼續生存的必要之舉。
娃哈哈此前由于家族股權分散、工廠歸屬混亂,導致產能重復、品牌形象混亂、供應鏈難以優化。
宗馥莉以高壓手段打破這一困局,某種程度上是將一個大家族控股公司拉回到了現代化商業公司的軌道上。
●圖源:微博@新浪財經
今年上半年商超里娃哈哈的銷量成倍增長,AD鈣奶靠聯名和年輕化營銷圈了不少年輕人,“哈寶送水到家”小程序粉絲也突破了千萬。
可一場糾紛下來,各地經銷商開始觀望,7月電商銷量驟降30%-50%,剛攢起來的勢頭又弱了下去。
改革的本質是新舊兩種企業邏輯的生死博弈,但宗馥莉大概也沒有退路,只是這條路,注定要踩著質疑往前走。
遺產紛爭之外
娃哈哈往哪兒去
這場遺產官司,打疼的不只是宗家,還有娃哈哈。
這個靠“AD鈣奶”“純凈水”刻進幾代人記憶的品牌,正處在最關鍵的轉型期。
宗馥莉想把它從“宗慶后個人光環驅動”變成“制度驅動”,可這場糾紛已讓品牌形象打了折扣,宗慶后“布鞋首富”的人設塌了,連帶消費者對娃哈哈的信任也晃了晃。
但換個角度看,這或許也是個機會。
香港的聆訊只有5分鐘,杭州的DNA鑒定還沒結果,不管最終股權怎么分,娃哈哈的根基還在,它依然是中國市場上最有群眾基礎、產能最穩定的食品飲料企業之一。
宗馥莉要是能借著糾紛徹底厘清股權和家族關系,把“宏勝系”和娃哈哈的關聯擺上臺面,反而能讓公司更加透明,也有望重新贏回市場信心。
有人說宗慶后靠個人能力撐了幾十年,可真正的傳承是讓企業離開誰都能轉。
宗馥莉現在要做的是帶著這家公司走向品牌重構、渠道精細化管理的新時代。
因此不管贏輸,這場官司對宗馥莉來說,都是逼著她把娃哈哈從家族企業推向現代企業的最后一腳。
而娃哈哈的故事,或許才剛到轉折點。
*編排 | 黃家俊 審核 | 黃家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