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的各個領域近幾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品類細分,這是產業發展的一個常見趨勢。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激活產能,另一方面也為不同用戶提供了更具定制性的服務。不過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游戲手機成為手機界的超級品類的時候,學習平板則成了平板界的一大主流。
學習平板之所以風靡,除了疫情階段培養除了線上學習的使用習慣,更重要的因素是,平板的操作邏輯、設備尺寸和適配場景都與學習場景高度契合。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前沿廠商不斷推動技術進步。持續涌現的新成果讓平板提供越來越好的學習體驗。
5月15日,華為發布新品平板電腦HUAWEI MatePad 11.5”S,這款新品堪稱為學生——尤其是需要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大學生——量身打造。HUAWEI MatePad 11.5”S搭載了生態內容豐富的鴻蒙系統,研究學習中經常用到的工具一應俱全;設備還配備了華為最新研發的云晰柔光屏,抗眩和護眼效果大幅提升,幫助使用者更加專注于學習內容。
再尖端的技術最終都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服務的,這是一條貫穿華為產品的核心理念。平板產業的發展本來就是向著更細分的方向發展,體驗與品質,將成為市場穩健發展、大廠競逐份額的核心抓手。
學習平板,自然“以學生為本”
有多家研究機構將2024年視為平板電腦的關鍵一年,產業品類將進一步細分,市場規模將回歸穩健發展。在筆者看來,這意味著市場競爭正在發生一些本質的變化。細分市場的選擇,以及產品功能的匹配,往往取決于廠商有多“用戶視角”,在品類逐漸細分、用戶人群逐漸細化的階段,這一點尤為關鍵。
之所以HUAWEI MatePad 11.5”S甫一發布,就被認為是最適合大學生的生產力工具,一方面固然是源自其肉眼可見的硬件、技術優勢;另一方面,正是因為這些技術優勢并非簡單堆疊,整個產品在外觀、性能以及使用體驗上是自洽的。一句話,技術從來不是賣點,技術改善了哪些體驗,才是產品的賣點。
大學生的學習場景相對復雜,首先是對紙質材料的脫離,大量數字化文件的重要性遠遠超過課本;其次是工具多元,文獻閱讀,文字翻譯,資料批改,筆記整理,收藏,錄音,繪圖……不一而足;第三是對效率和體驗的綜合要求,學生時間彈性很大,有空和很忙可能在轉瞬間切換,他們所需要的趁手的工具,既要能幫他們在短時間之內高效完成工作,也要能在長線作業中保持良好體驗。華為對這些痛點有充分的洞察和消化,這讓HUAWEI MatePad 11.5”S恰如其分地應對和解決了這些訴求。
華為基于無紙化學習一站式終端的理念,有選擇地為HUAWEI MatePad 11.5”S配備了適用于學習場景的新技術。通過與其他華為設備的協同與整個鴻蒙生態的融合,HUAWEI MatePad 11.5”S可以實現超級中轉站、多設備移動通信共享、遠程PC等便捷的互聯功能,自由多窗、演示批注、全新通知中心及實況窗隱私安全保護等也已經是鴻蒙系統上早已成熟的功能點。學生在學習、社交、記錄、娛樂等方面都將擁有躍升式的體驗。新銳技術與成熟功能基于明確產品定位的協同,既提升了平板本身相對于前代的性能,也顯著提升了用戶在學習、生活場景下的效率。
無紙化學習的決定性助力
HUAWEI MatePad 11.5”S究竟有哪些突破,使學生用戶的體驗得以大幅提升?
外觀方面,HUAWEI MatePad 11.5”S承襲并繼續發揚了MatePad的美學基因,在經典宇宙星環外觀的基礎上使用了金屬一體化設計,具有鮮明的青春感。主力款配色有羽砂紫、海島藍、冰霜銀、深空灰四種選擇;靈動款提供湖光青、深空灰兩種選擇。
屏幕方面,相比于MatePad系列的前作,11.5”S一個極大的技術突破就是屏幕,這次首次使用了云晰柔光屏,是華為在柔光屏上多年的研發成果得到了高光的展現。在保留第一代的抗昡效果的基礎上,云晰柔光屏進一步提升了清晰度,并且還能更好地防止環境的干擾,更好呈現畫面本真。
華為在柔光屏技術方面一直引領行業體驗升級,華為柔光屏技術在CG表面形成微米級的凹凸結構,這既能夠提高對環境光的散射能力,也能夠帶來書寫的“類紙”感。柔光屏2.0則進一步在CG表面增加減反膜層,整體降低反射率,大幅降低環境光影響;此外,在CG表面生成納米的全氟聚醚層讓屏幕更加耐磨、爽滑,減小了臟污附著的可能性。這些改進讓云晰柔光屏同時具備“舒適護眼、清晰透亮、紙感書寫、順滑觸控”四大特點,完美地契合了大學生的學習、娛樂場景。在電子屏幕越來越普遍、視力問題越來越嚴峻的當下,這種技術突破帶來的不僅僅是使用體驗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技術發展倡導。就像游戲手機本身就是對用戶行為的一種議程引導,學習平板也是一種助推力。有利于學習效率和身體健康的功能點,自然也是這種推力的一部分。
系統方面,則是早已為大眾所熟的鴻蒙生態。對于學生黨來說,鴻蒙生態目前的豐富程度已足以應對學習需求,主流工具均已入駐甚至實現了更好的使用體驗,在全新升級的HarmonyOS 4.2下,WPS、CAJ Viewer、億圖圖示、華為筆記以及海量的華為自研軟件都獲得了更好的體驗。以華為自研的專業筆記軟件“華為筆記”為例,深度綁定鴻蒙底層架構讓它在功能、性能和體驗上都展現出強大統治力,結合傳統紙質習慣,華為筆記對整個交互界面做出全面升級,推出了素材集市、音記同步、套索改色、快捷手勢、筆記多頁簽等海量新功能。華為筆記能夠實現音頻與手寫內容的精準同步,雙向結合,解決了傳統電子筆記在記錄復雜信息場景中的痛點。
抓住這兩點,引領新增長周期
2014年,全球平板電腦的出貨量達到2.3億左右的峰值,隨后進入了一個長達五年的存量調整期。此后,疫情引爆了全球范圍內線上教學的需求,平板迎來新一輪爆發,教育品類的細分也隨之脫穎而出。
那么在如今的后疫情時代,平板市場的新增長點又在哪里?
實際上摸著我們上面提到的產品思路和以“用戶為本”的脈絡,幾乎已經可以得到答案了。HUAWEI MatePad 11.5”S代表了產業宏觀上的演進方向,這也是我們反復強調的重點:基于品類細分提升不同用戶的體驗。
過去十年間,通用型平板的形態和功能已經基本固定了下來,存量調整期穩定了這一市場的基本盤,并完成了早期的用戶教育。相比于手機,平板的使用場景要窄很多,所以在調整期主流廠商就已經開始考慮新增長點的問題,而學習平板堪稱時代賦予的答案。其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在疫情階段短暫提升了平板的銷量,而是將品類細分和體驗提升變成了公認的產業前景。細分市場得以讓蛋糕持續做大,數十年積累下的產能得以穩固,體驗為先、用戶為本,則確保了新品所代表的品類不會成為一種“偽需求”。
在市場誕生并擴張的階段,先發優勢也許很重要,大型廠商可以很快基于資源優勢和規模效應占據市場甚至形成壁壘;但在市場深化發展變革的階段,技術創新和產品理念將占據主導地位。從規模發展到高質量發展,誰能高品質地解決場景需求,即以更細化的分類提升不同場景的使用體驗,誰才有可能占據主動。換句話說,抓住創新和細分品類的用戶體驗這兩點,就是平板領域的“新質生產力”。
華為平板在過去十年中逐漸形成以專業生產力和創造力的MatePad Pro系列,以時尚ID和潮流生產力為主導的MatePad Air系列,家庭影音娛樂的全能伴侶MatePad SE,以及構筑一站式學習體驗的無紙化“神器”MatePad系列。術業有專攻,雄厚的技術積累最終都是以具象化的產品為用戶服務的。技術實力可以成為拉開與競爭者之間差距的勝負手,但只有專注細分用戶的產品理念才能跨越時代、引領全新的增長周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