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導演,她在央視春晚擔任過多年的導演,她經手的小品捧出了許多喜劇明星,是公認的“造星”達人;但在職業生涯的頂峰時期,她又遭遇了乳腺癌的打擊,與病魔抗爭了數月,她就是婁乃鳴——她的傳奇人生究竟是怎樣的,近況又如何?
厚積薄發,年少成名的天賦型創作者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歷過特殊時期的創作壓力,我國的話劇界涌現出一批新的作品,讓有一段時間只能面對“樣板戲”的創作者和觀眾們找到了新的希望。同時,為話劇創作者和表演者設立的獎項也應運而生。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在話劇界堪稱天賦異稟的新人導演婁乃鳴——在1984年首次舉辦的金烏獎與1988年首次舉辦的話劇金獅獎中,都不約而同地在最佳導演的獲獎名單中評選出婁乃鳴,這對一位新人導演來說無疑是最高的褒獎。
當時,婁乃鳴在話劇領域佳作頻出,除了獲獎的《雙人浪漫曲》《唐明皇與楊貴妃》等,她執導的《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更是從話劇屆一路火上熒幕前,讓不少電視機前的觀眾也認識了這位導演。
婁乃鳴的成功絕不是“偶然”“巧合”,其實是她厚積薄發的成果。說起婁乃鳴的戲劇生涯,就要從她青年時與“話劇演員”身份結緣開始。她從小就展現出對戲曲、話劇的強烈喜愛,在同齡的孩子們喜歡聚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婁乃鳴反而更喜歡往劇院、戲臺跑。
她就這樣一天天看著臺上演員們的精彩表演,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已經隱約對“表演”這件事有了自己的理解。婁乃鳴在15歲時從中學畢業,進入廣東省話劇院,她早期的表演也集中在這段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婁乃鳴對表演的態度不像年輕的初學者那樣,很多新人演員會追求“主角”或是看起來更為“光鮮”的角色,她追求的則是更純粹的、站在臺上享受表演——這就導致她在很多話劇中扮演的都是些沒人愿意選的“老太太”類型的角色。
從這件事中就能看出婁乃鳴雖然年紀尚小,但是對戲劇儼然有著自己的理解。她的藝術生涯由演員啟程,但不會終止于簡單的“登臺演出”,她的理想是更廣闊的“導演”天地,她渴望能夠成為那個調度全場、將自身理念更準確直觀傳達給觀眾的那個人。
在全國高考恢復后,28歲的婁乃鳴終于成功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成為當年導演系在全國范圍內錄取的18個人之一。話劇導演的工作量之大、工作內容之復雜,是很多不熟悉這個領域的觀眾想象不到的。
首先他們要負責解讀劇本,敲定立意;再到劃分段落,確定舞臺事件;而后與演員溝通,構建角色形象;還要組織起這場話劇的節奏、調度。婁乃鳴能在業內收獲好評如潮,是很不容易的。
據身邊的工作人員的反映,婁乃鳴對劇本和場景把握非常準確,在排練的時候遇上演員忘詞、記錯動線,婁乃鳴總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提醒演員,真正做到了讓所有人心服口服地聽她調度安排。
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發展自然不會止步于文工團的各類演出活動——1994年,婁乃鳴就成功擔任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品類節目總導演一職。不負眾望的婁乃鳴在就任后的第二年春晚舞臺上拿出了自己導演并參演的《楊白勞與黃世仁》,給了觀眾一個驚喜。
這個出自經典話劇《白毛女》中的故事,被婁乃鳴通過自身深厚功底進行分析再創作,搬上了面向全國觀眾的幾分鐘小品舞臺,不僅沒有“毀經典”,反而成為了春晚小品舞臺上的經典。
與丈夫相濡以沫,成功戰勝病魔
婁乃鳴在事業上的成就不斷,外界除了對她的工作多有關注,對她的個人生活也十分在意。這點不僅是各大媒體,就連婁乃鳴的父母都有催過她該找個對象了,婁乃鳴對此是以樂觀輕松的態度調侃過去。
由于婁乃鳴在生活工作中是大大咧咧、愛說愛笑的性格,還從上大學起就被同學們調侃地稱為“婁爺”,面對父母和外界的催促,婁乃鳴還笑著拿自己的外號打趣:“誰找對象敢找一位‘爺’啊?”
值得一提的事,婁乃鳴沒有因為年歲漸長就“恨嫁”亦或是對愛情絕望,她對愛情始終保留最初的熱忱。這讓她在1992年與小自己七歲的孫文舉正式領證,邁入婚姻的殿堂的舉動顯得既“不可思議”,又很符合她一貫的“人設”。
兩個人之前只是文工團內的同事,婁乃鳴是導演,孫文舉則是一名舞蹈演員,原先只是“知道”有彼此這號人物,結識的契機是婁乃鳴需要一位形體指導——緣分就是如此奇妙。在兩人結婚之初,外界也曾有過議論紛紛:無非都是些對雙方年齡、地位不對等的質疑。
不過這對愛人從戀愛起到婚后,都始終有自己的節奏,這讓外界的流言蜚語不能夠傷他們分毫。婁乃鳴工作繁忙,在生活上不甚注意,孫文舉就主動承擔起照顧家務的活計。
他對妻子的工作充滿理解和支持,不僅沒有反對、影響婁乃鳴的導演工作,反而讓婁乃鳴在家庭中沒有“后顧之憂”,只有“后勤保障”,這是需要對愛人很深的愛意和尊重才能做到的,相信這也是兩人走到一起的原因。
時間來到1999年,這年的婁乃鳴照例忙起了春晚的導演工作,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就在幾天后,婁乃鳴就確診了乳腺癌。
據婁乃鳴回憶,當時醫生讓她本人先回避,她還心想“怎么像拍電影一樣”,覺得這是醫生的小題大做。可緊接著文工團副團長一個電話打給她,告訴她住院和手術需要的支票馬上就送過來,她才感到晴天霹靂:自己真的確診了乳腺癌。
從這天起,婁乃鳴住進了醫院接受治療。而丈夫孫文舉也從她住院第一天起,就帶著鍋碗瓢盆在醫院“安了家”,成了她病房的陪護,每天換著花樣為妻子做飯;
病患的心理總是復雜沉重、忽上忽下的,尤其是面對實打實的“癌癥”二字,就連婁乃鳴這樣開朗的性格也也初期著實低沉了很久。在此期間丈夫孫文舉主動擔起了精神和現實壓力,一次次鼓勵婁乃鳴,讓她重拾堅強的心態去面對病魔。
其實作為婁乃鳴的愛人,孫文舉內心的沉重絕對不會少——有次治療手術前的家屬簽字環節,孫文舉緊張的手抖,就連近在眼前的簽字筆都看不到,還問醫生要筆簽字,那種焦灼不安的心情可見一斑。
在婁乃鳴住院后,與她有合作的喜劇演員、工作人員們中的許多人都來看過她。她的病房里沒有愁云密布,只有歡聲笑語。牛群頗為佩服地說,能“讓病魔也咧嘴笑”的人,莫過于她婁乃鳴了。
為藝術奉獻整個職業生涯,到如今依然活躍
俗話說得好,“患難見真情”,在這段時間內,婁乃鳴和孫文舉不僅沒有出現感情上的嫌隙,兩顆心反而貼得更近了,這段經歷成了兩人感情的最佳證明。最終,婁乃鳴戰勝了病魔,在經歷了乳房切除手術和數次化療后,她在2001年正式痊愈出院。
并且,因為婁乃鳴自己曾經就是與乳腺癌斗爭過的人,所以在出院后她對于乳腺癌的病人群體有了特殊的感情與關懷。她參與有關乳腺癌的宣講和病友集會,毫不避諱地談起自己得乳腺癌、切除乳房的經歷,以此鼓勵那些病友們積極治療、樂觀向前看。
出院后婁乃鳴不僅工作熱情與之前一樣飽滿,而且在創作領域依然活躍:在千禧年后,她在電視劇領域做出了嘗試,收獲了更多的好評。一部《閑人馬大姐》,是至今都會被許多觀眾拿出來反復觀看的喜劇佳作。
被譽為“武則天專業戶”的劉曉慶在62歲登上話劇舞臺演出《武則天》,導演正是婁乃鳴。由于劉曉慶之前曾經三次在電視劇中出演“武則天”的角色,所以單從劇目選擇來看,大眾并不會覺得多新奇。
但最終這部話劇《武則天》能做到全球演出、好評如潮,這里面是有導演婁乃鳴的功勞的:她與編劇團隊選取了武則天傳奇人生最有代表性的幾個篇章“立碑、立寵、立佛”等,成功做到了在話劇舞臺的范圍內讓角色立起來。
在話劇的結尾,武則天除去了政治對手,卻對親信坦言還有一個對手會打敗她,那就是“時間和歲月”。沒有經歷過歲月風霜的人是很難從這個角度去看待人生的,相信這其中也有婁乃鳴的許多感慨。
而婁乃鳴在導演和演員事業上的成功除了幼時的環境熏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愿意全身心投入工作,真的做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而她對喜劇的深刻把握,注定了她生活中不會缺少幽默與活潑,這種陽光的特質又讓她與演員們相處融洽、戰勝病魔,還收獲了珍惜一生的愛情,與孫文舉相守到老。
參考文獻:
- 張子揚.世紀之約——致中央戲劇學院“導79班”同學的倡議信[J].戲劇,1999
2.張曉丹.婁乃鳴一切從快樂出發[J].抗癌之窗,2006
3.張曉丹,劉巍.婁乃鳴的“復活”[J].抗癌之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