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慷慨解囊的朋友們的打賞,我的推薦,我的認知能得到您的肯定,一直是我堅持的動力,非常感謝!
有些電影明明很爛,卻因為一個很好的名字而吸引觀眾入場;但有些電影明明很好,卻因為一個很爛的名字而讓電影明珠蒙塵。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李連杰的《給爸爸的信》!
該片片名一聽就非常文藝,讓人以為其是一部文藝片。同時,片名也與徐靜蕾自導自演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高度相似,能讓觀眾在兩部電影之間來回串戲。
因此,我們可以說《給爸爸的信》是一部被片名嚴重耽誤的動作片神作!
《給爸爸的信》由邵麗瓊、王晶編劇,元奎執導,李連杰、梅艷芳、謝苗等主演,于1995年3月在中國香港上映。取得了1553萬港幣的票房,位列當年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第11名,見證了香港電影由盛轉衰。
本片還拿到了9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與95年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動作指導提名,只可惜這一年遇到了成龍的《紅番區》。本片在豆瓣上共有8.4萬人為其打出了8.1的評分,可以說是從《黃飛鴻系列》以后,李連杰豆瓣評分人數最少的電影,也足見本片究竟被片名耽誤得有多嚴重了。
從人物與故事上講,本片可以說是《新少林五祖》+《中南海保鏢》的續集,在故事結構、故事呈現上都比《中南海保鏢》強非常多,說一聲吊打也毫不為過。
《給爸爸的信》在故事上橫貫內地與香港,整體節奏張弛有度,動作戲與喜劇橋段搭配,讓整部電影觀感非常好。如“一個月幾百塊,你拼什么命啊”這樣臺詞的加入,讓整部電影多了一分戲謔卻又肅穆的糾結感。
但整部電影最驚艷的還是動作場面上的呈現,尤其是最后大戰于榮光時,于榮光的“衣服拳”和李連杰、謝苗的雙打,都把動作戲的想象力與驚艷感展現到了極致,可以說在李連杰的所有電影中,本片的動作戲都是可以排進前三的。甚至在整個香港動作電影影史上,本片的動作戲都是可以載入史冊的。
不過,與動作戲的好看、臺詞的驚艷相比,本片在電影結構處理上就明顯問題頗多。雙線敘事嚴重割裂了電影的整體性,比之同樣雙線敘事的《新少林五祖》就要差遠了。
綜合來說,本片是一部神級動作片,卻不是一部優秀的故事片,與《導火線》的感覺非常相似,遺憾!
以下嚴重劇透,建議沒看過的朋友,先去看電影,再來看落雪推薦!(沒有渠道的,可以在菜單欄點擊落雪觀影)
1、影史最佳動作戲之一
李連杰的動作片很多,但在整體感官刺激上能夠讓觀眾覺得很爽的動作片卻很少,更多是通過道具使用,增加電影動作場面的新穎。比如《黃飛鴻系列》里的竹梯、布棍、桌山,《方世玉系列》里的木架、凳山、人樁等,主打一個創意。
而在《精武英雄》、《中南海保鏢》中,雖然打得也多,卻始終缺少一種“狠勁”,不說像《突襲系列》一樣的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都沒有《導火線》、《殺破狼1》一樣的每擊全力,想要一拳搞死對方的感覺。
因此,李連杰的動作電影雖然多,但是在動作場面上真正具有震撼力、具有驚艷感的,其實只有《給爸爸的信》里最后大戰于榮光的這場戲。
鞏偉在大戰一開始使用的拐棍,不僅耍得流暢自然,更重要的是,他的整體動作勢大力沉極為用力,有種獨特的陰狠勁,甚至比《精武英雄》里大鬧虹口道場那段還要狠。
與古裝動作片相比,《給爸爸的信》這樣的現代時裝動作片,在場景搭建上就會更務實一些,因此一些絢爛的場景設計就不可用。不過,本片卻另辟蹊徑,通過對衣服這一道具的運用,將動作戲的變化多端、大氣磅礴給呈現了出來。
于榮光以風衣外套為道具,呈現了一個奇詭多變、狠辣陰險的反派高手,一件風衣被他耍得出神入化,那不知何時何地會出現的具有攻擊力的雙手讓人眼花繚亂、防不勝防。可以說,在耍衣服上,至今還沒有一部電影能夠超過本片里的于榮光。
再加上于榮光那張狂的表情和極具力量感的動作控制,讓他把這個反復無常的反派直接演活了。
而于榮光+鄒兆龍+盧惠光三人的三大腿功迅捷有力、勇猛刁鉆,三人配合之下讓人眼花繚亂,李連杰也都只有挨打的份,如果不是謝苗前來助陣,李連杰肯定被打死了。雖然兩人在《新少林五祖》中有過精彩的配合。但用繩子始終還是不如用長槍帥氣,并且導演也沒有給兩人凹造型的時間,哪怕李連杰綁著謝苗的戰斗非常驚艷,其實還是沒有三大腿功看起來更有殺傷力。
可以說本片從于榮光展現風衣戰技到三大腿功再到李連杰與謝苗的長繩大戰,都呈現出了極為高明的動作設計。
在普通的場景環境里,竟然展現出了如此不俗的動作設計,不得感慨元奎在動作設計上的造詣,以及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本片也順利拿到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臺灣電影金馬獎的動作指導提名。
如果在不疊加民族情緒、家國情懷等深層次情緒的情況下,我愿稱本片里的動作設計是李連杰眾多電影里最好看的一段,視覺震撼力最強的一段。
不過,本片在動作設計驚艷的同時,導演對電影結構的控制卻嚴重拖累了本片,讓電影呈現出了一種比較擰巴與尷尬的割裂感,也就讓故事看起來不完成。
2、嚴重的割裂感
本片的故事相比《中南海保鏢》、《精武英雄》、《方世玉系列》等片要復雜不少,也明顯可以看出編劇王晶對謝苗的偏愛。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復雜與偏愛,導致電影整體其實有較強的割裂感。
電影上映于1995年,距離97香港回歸僅有2年。在此期間,一方面是香港人對回歸的迷茫與不確定,而另一方面則是香港電影人對祖國的示好。
比如,在《97家有喜事》、《黃飛鴻之西域雄獅》、《算死草》等電影中,都能看到這兩種情緒。對電影市場更為敏感的王晶,自然也將這種情緒放置到了本片劇本之中。
李連杰飾演的鞏偉,是一個內地的臥底公安,懷揣著使命,到香港黑幫中臥底,最后在兒子的幫助下,成功鏟除邪惡勢力。
本質上來說,這樣的劇本在香港并不少見,成龍的多部電影其實都是這樣的設定。只是成龍的電影里,本土戲份非常少,這樣就避免了二者的割裂,而本片卻與成龍恰恰相反,內地與香港戲份看起來統一,實際上非常割裂。
鞏偉抓做假證、妻子有病、兒子被欺負等戲份,于故事而言是豐富了,但是于鞏偉這條主故事線來說就嚴重沒有必要。這些情節的加入,導致鞏偉的臥底工作并沒有完全展開,不能讓觀眾更好共情。
比如,在《無間道》里,故事的主線放在陳永仁身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他臥底工作的辛苦與承受的壓力。又比如在《中南海保鏢》里,導演就只講好保護這一個主題,所以就會顯得許正陽極其專業。
但在《給爸爸的信》里,由于劇情被切割,就導致男主的臥底工作沒有深入進去,而反派的壞也壞得極其表面,沒有體現一種獨特的壞人魅力。男主妻子與兒子的北京故事戲份,于整個電影中,就顯得其實沒有什么必要。
這部電影直接從鞏偉接受任務到香港臥底,然后方逸華帶著鞏固來到香港開始都完全不會有影響,中間穿插回憶,可能效果會更好。就類似成龍的此類電影,從電影一開始直接就去到別的地方,然后開展完整的故事。
但本片的割裂其實還不只是內地與香港故事的割裂,更有父與子的割裂。
在電影《新少林五祖》中,導演王晶也采用了這樣的雙線敘事,一方面是洪熙官與紅豆的感情糾葛,另一方面是洪文定與少林五祖的糾葛。但因為兩人始終在一起,哪怕支線故事有變化,主線故事也始終統御著支線故事。洪熙官與洪文定兩人在一起,隨時都將支線故事互補,也就不會有割裂感。
但是在《給爸爸的信》中,大篇幅展現鞏固對病重母親的照顧,其實對于電影臥底抓反派的主線故事來說,基本沒有任何作用!沒有這一段劇情也不影響故事發展,甚至可以說北京與鞏固這兩段劇情,完全就是電影人為了向內地示好,展現我們公安舍小家為大家的大無畏精神而強行增加的劇情。
另外,對于方逸華最后和鞏偉、鞏固相互喜歡,將要組建一個新家庭的設定,本質上來說并沒有錯,如果只有香港戲份,那么會合情合理。如果再加上北京及鞏固的戲份以后,這段感情就變得極其擰巴與骯臟。
按電影里的時間線來說,鞏偉的妻子死后不到半年的時間,兩人就在一起,而且兒子還非常喜歡,對于比較傳統的落雪來說,實在難以接受!
綜合來說,本片從故事本身來說,其實要強于《中南海保鏢》,從武打設計以及反派張力來說,本片明顯好于《新少林五祖》,甚至從個人角度來看,最后的這場打斗比黃飛鴻與納蘭元述的最終大戰還有好看,還要有感染力。
我個人愿意稱本片的動作設計是李連杰所有電影中,最好看、最富想象力、最有感染力的一段!
另外就是,本片真的被片名害慘了,遠不如其另一個名字《赤子威龍》好聽,太文藝了,嚴重帶偏觀眾的想象空間!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兒,覺得落雪說的還有幾分道理的,就請轉評贊,隨便給一個,想從不同維度了解一部電影,想看好電影的話,麻煩大家關注落雪,謝謝!
感謝各位老師的打賞,相比于不多的幾元錢,落雪更欣喜的是我的想法、我的認知能得到您的肯定。茫茫人海,能得到您的欣賞,是生命中難得的快樂。無以言謝,卻也只能說一聲,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