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大學,尤其是頂尖研究型大學,不僅承擔著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擔,同時也在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的發展上發揮重大作用。就拿每一屆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來說,高校單位一直都是“國家三大獎”最主要的得主。
剛剛新鮮出爐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共同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而“國家三大獎”共授予250項成果,其中通用項目202項,專用項目48項。
就通用項目而言: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4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40項;108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3項,二等獎93項,創新團隊1項。
2023年度國家三大獎高校獲獎情況
在所有獲獎的202項通用項目中,有135項為高校所得,占比高達66.8%,由此可見高校在“國家三大獎”中的主導地位。
特別是在國家自然科學獎,高校的表現尤為搶眼。本屆國家自然科學獎共授予49項成果,其中有37項成果的第一完成單位為高校。
以下我們就來細細分析一下哪些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中獲得優異表現。
北京大學
國家自然科學獎
作為國內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最高榮譽,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予在基礎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術等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科學家。
國家自然科學獎的獎項分為一等獎和二等獎兩個級別,對做出特別重大科學發現或者技術發明的公民,可以授予特等獎。不過,迄今為止,國內還沒有授予過國家自然科學獎特等獎,如果有,那必定是取得“諾獎”級別研究成果的科學家。真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
國家自然科學獎的評審十分嚴格,對于一等獎的授予更是慎之又慎,每屆一般授予不超過2個項目。從199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進行改制至今,“國家三大獎”共頒發了22屆,有9屆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為空缺,僅有14個項目獲得這一榮譽。
2023年度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方忠院士,獎勵其在“拓撲電子材料計算預測”研究所取得的重大突破。這是繼2013年之后,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第二次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上一次,物理所的趙忠賢院士與中科大的陳仙輝院士并列第一完成人,而方忠院士為第五完成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高校占比超七成
國內研究型大學充分發揮在人才、平臺等方面的優勢,繼續引領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雖然無緣一等獎,但48個二等獎項目中,有37項的第一完成人來自高校單位,占比達77%。
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高校獲獎情況
(1)25所高校榜上有名
本屆共有25所高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除了清華、北大這兩所國內“龍頭”高校表現突出之外,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等傳統強校也有不俗表現。這些高校,大部分是綜合實力或者在理學、醫學等基礎研究領域有突出優勢的高校。
值得一提的是,陸軍軍醫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這三所院校,尚未入選“雙一流”工程,但是其研究團隊卻能憑借在醫學領域的學科優勢獲得重大突破,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可見,這些院校同樣臥虎藏龍。
中山大學
(2)清華北大高居榜首
作為國內“龍頭”高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頂尖人才薈萃,活躍在基礎科學研究的最前沿,也是“國家三大獎”的常客。
北大向來以“理學”為傲,堪稱國內理學最強大的院校。在本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中,北大以4項二等獎再次證明了其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的強大實力。
向來以“工科”最為突出的清華,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的實力同樣不遑多讓,本屆斬獲4項二等獎也讓清華與北大并列榜首。
不過,迄今為止,北大還未斬獲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而清華已經有2次問鼎這一榮譽,想必北大也是心有不甘的。北大究竟何時能夠穩定“自一”,我們都在拭目以待。
清華大學
(3)多所頂尖研究型大學共同發力
除了清北之外,南大、中大、浙大等傳統理學強校,同樣有3個或2個項目獲獎,而西安交大、上海交大、華科、西工大等“工科”強校同樣榜上有名。
略為遺憾的是,以“理學”見長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及實力不俗的武漢大學、蘭州大學等院校,卻在本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中遭遇“滑鐵盧”。
毋庸置疑,能夠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固然是強大實力的表現,但對于本屆沒有獲獎的院校也沒有必要“上綱上線”。有些研究成果的產出需要時間的沉淀和檢驗,有些成果的體現需要數年的時間,相信這些實力強大的院校在未來的研究中能有更多重大突破。
南京大學
高校成國家自然科學獎主力
國家自然科學獎的得主,通常來自高校或研究院所,其中以高校最多。
確實,研究型大學匯集了大批行業領軍人物,坐擁頂尖的研究設施,同時有良好的學術氤氳,一心專注于學術研究的科學家們,能在這里引領學科前沿發展。這些都是孕育前沿研究成果的絕佳條件。
從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改制至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14個項目中,有10個項目的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是高校,其中清華、中科大以2次并列第一。這也充分說明了,高校成國家自然科學獎的主力,是自然科學研究的主力軍。
另一方面,我們又必須看到,在基礎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我們的高校與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還有一定的距離。期待我們的高校在未來能有更突出的表現,畢竟,誰不想看到更多“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諾獎”級別成果的誕生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