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日報社成立暨
《鄭州日報》創刊75周年紀念特刊
@1300萬鄭州市民
這是我們的——報答
凌云縱筆書大城
——寫在鄭州日報社成立暨《鄭州日報》創刊75周年之際
75年筆底生花,75載滿紙風華。
2024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103歲生日,與共和國同齡、由毛澤東同志題寫報頭的《鄭州日報》《鄭州晚報》也走過了75年的光輝歷程。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我們慶祝自己的生日,“一座城,一張報”的底蘊更為厚重綿延。
無論是建黨103周年,還是75周年社慶,既是一個光輝的里程碑,又是一個嶄新的出發點。
凌云縱筆書長卷,櫛風沐雨破浪行。在兩個重疊的節日里,鄭報人心有所持,溫和堅定,胸懷光榮與夢想,致敬理想與擔當。
烽火征程,我們長歌浩蕩。
穿越硝煙戰火,回眸烽火征程,這里是一塊凝結著無數共產黨人精神血脈的紅色沃土,紅色血脈生生不息。
1948年10月22日,有著3600年歷史的古都鄭州解放,一個全新的時代從此開啟。百廢待興的鄭州,為及時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映群眾呼聲,加強黨同人民的聯系,進一步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1949年6月,中共鄭州市委決定創辦《鄭州日報》。
這一年7月1日的清晨,散發著油墨清香的《鄭州日報》浴光披霞,正式創刊,發表了題為《發刊詞》的創刊致辭:“經過一個月短暫時間的籌備,《鄭州日報》在7月1日黨的28周年紀念日與讀者見面了。《鄭州日報》是中國共產黨鄭州市委的機關報,是人民的代言人,是黨的耳目喉舌……”
因即將成立的新中國而生,為剛剛解放的鄭州城而歌。這是作為中共鄭州市委機關報的《鄭州日報》,第一次向這座城市以及海內外發聲。今天,我們重溫這篇創刊獻辭,心潮依然澎湃如海。
何為現代城市?先進的生產力水平和高度的物質文明。《鄭州日報》的初啼,是一個標志性事件。這份新鮮如斯的新聞紙,在更深層次塑造了城市感官系統。《鄭州日報》的誕生,讓鄭州這座解放后處于成長之初的城市,完成了至關重要的一塊拼圖,達到結構和功能上的完整。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自此,扎根鄭州、聚焦中原、放眼世界的《鄭州日報》,像奔騰的黃河一樣,開啟了為城市發展鼓與呼、同人民群眾心連心、與時代潮流同步的光輝歷程,無時無刻不在觸摸著時代脈動,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城市發展,無時無刻不在見證商都鄭州前行的每一次歷程,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市民群眾的工作與生活,無時無刻不在謳歌中原大地在偉大時代中的變革與夢想。
作為中共鄭州市委機關報,從誕生伊始,《鄭州日報》就深受黨中央和省委的關懷與厚愛。1950年初,在新中國成立伊始的百忙之中,毛澤東主席揮筆寫下了遒勁有力的“鄭州日報”四個大字。1964年12月,毛澤東主席第二次為《鄭州晚報》題寫了報頭。偉人兩次為一家報社題寫報頭在全國報業也屬罕見,這是鄭州日報社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無上的榮光、巨大的鼓舞,時刻溫暖和砥礪著鄭報人初心永摯、勇毅前行。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從75年前的那個盛夏出發,《鄭州日報》與新中國一起成長,與鄭州這片土地血脈交融。紅色,成為這份報紙永遠的精神底色。
崢嶸歲月,我們步履鏗鏘。
承載著市委機關報的榮光,《鄭州日報》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人民共情共鳴,以宏大的敘事和細膩的筆觸,忠實記錄鄭州兒女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奮發圖強的偉大實踐與壯闊征程。
百廢初興的火紅年代,鄭州人民每每都能從《鄭州日報》中讀到振奮人心的文字,激蕩起華夏兒女重整山河的豪情與力量:1965年4月19日,中國乒乓球女隊在容國團的帶領下,在第二十八屆世乒賽女團決賽中,戰勝日本隊斬獲女團冠軍。1965年4月20日上午,《鄭州晚報》立即發行“號外”,讓市民感受到勝利的喜悅。
1965年5月14日,我國又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鄭州晚報》于5月14日上午發行“號外”,第一時間報道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記錄歷史,也被歷史記錄:《鄭州日報》勇立潮頭,及時捕捉時代大潮中的第一朵浪花,第一時間將重磅消息及時傳遞給讀者,為歷史存照、為發展留痕。
與時代同行、與城市共進。進入上世紀80年代,沐浴著改革開放浩蕩的春風,鄭州日報社與各行各業共同迎來了新的發展好時期,堅持黨性原則,堅守人民立場,忠實記錄這片熱土上的每一次變革、每一步跨越,報社整體事業也不斷取得長足進步。
“中原之行哪里去,鄭州亞細亞”。上世紀90年代,鄭州商貿城建設點燃了商戰之火,讓鄭州一躍成為舉國矚目的“商都”,而作為鄭州商戰的代表者,亞細亞商場被公認是中國現代商業發展的里程碑。
亞細亞商場的曇花一現,在中國商界具有很強的典型意義。1998年9月9日至16日,報社連續刊發《“亞細亞”商譽還值1200萬嗎?》等6篇深度調查報道,全景再現了鄭州亞細亞商場集團由盛極一時,到夢想破滅的歷程,深刻揭示了亞細亞商場衰退的原因。該組報道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最終榮獲1998年度“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未來任重道遠。在古老厚重的中原大地上,一代代鄭州兒女矢志不渝,接續奮斗。《鄭州日報》與全市人民風雨同舟、休戚與共,一起走過百廢待興、激情燃燒的歲月,大力唱響“春天的故事”,豪情滿懷步入新時代,和一代代鄭州市民共筑屬于這座城市的精彩。
壯闊時代,我們踔厲奮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五次親臨河南考察調研,為河南、鄭州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買全球賣全球”“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多做貢獻”“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溫暖瞬間歷歷在目,殷殷囑托句句在耳。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鄭州發展、牽掛鄭州人民。從聲情并茂的現場報道,到出版和刊發《總書記,中原大地向您述職——澎湃動力》《“一帶一路”朋友圈·全球可見》《大河奔流》等主題特刊、專題專欄,《鄭州日報》以大規模主題報道,全媒體全景式再現了總書記對鄭州人民的親切關懷,生動講述了鄭州人民踐行領袖囑托、擔當重大使命的火熱實踐。
去年以來,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鄭州實踐、加快推進制造強市建設、“三個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等中心工作,《鄭州日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策劃推出《家國同春——中國式現代化的“鄭州圖景”》《奮躍》《風華“鄭”茂之“給點陽光就燦爛”》《“一帶一路”朋友圈·全球可見》《鄭“重”其事·我們身邊的寶藏》《數字賦能創造“數字鄭州”提速》《搶抓新機遇 領跑新賽道 鄭州制造業的新表情》《天地之中·何以為中》《一座城市的調研報告》,以及《我的年度“小確幸”——煙火日常里的民生暖心事》《吸鐵石·問鄭》《第一要務看鄭州》《新質生產力 誰是鄭州最強IP》《向新向心·MY CITY》《厚文強工·問鄭》《文化中國行·坐標鄭州》《“鄭”在城長》《HERE鄭州 擦亮城市文化IP》等一系列有立意、有創意、有新意、有深意的全媒體新聞作品、評論文章、特刊專題,進一步匯聚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力量,受到業界內外廣泛好評。
新時代畫卷氣吞山河。75年來,鄭州始終緊跟新中國成長步伐,一代代鄭州人民在黨旗的指引下接力奔跑,以信仰信念信心的磅礴偉力,書寫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壯麗詩篇,記錄了中原腹地發生的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從“火車拉來的城市”到全國第一個“米”字形高鐵網落成,從昔日默默無聞的小縣城到如今崛起為常住人口突破1300萬人的璀璨明珠,從航空港獲批到國務院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75年來,《鄭州日報》胸懷“國之大者”,立足鄭州,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定音鼓”“風向標”作用,有力詮釋了黨的初心使命,勁筆書寫了鄭州取得的非凡成就。在滾石上山、闖關奪隘、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中,不斷地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我們深知,能夠成為7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和這座歷久彌新的城市發展進程的記錄者、見證者和推動者,我們是何等的幸運;我們深知,《鄭州日報》每一點進步、每一滴成就,都離不開時代發展的強力助推,離不開這座城市的有力托舉,離不開廣大讀者的一路陪伴。這是我們踔厲奮發的動力所在,也是我們勇往直前的底氣所在。
奮進新時代,鄭州正一步一個腳印走出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鄭州日報》緊扣時代脈動,奮力抒寫鄭州人民的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展現“文化鄭、年輕鄭、國際鄭、科技鄭、服務鄭”的精神氣象,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鄭州實踐發出城市黨報最強音。
媒體融合,我們革故鼎新。
進入新時代,《鄭州日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以爭創新時代一流黨報集團為目標,記錄時代砥礪奮進、探索融合發展途徑、走在創新引領前列。
75年來,我們數度捧得“中國新聞獎”獎杯,四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一系列經典作品穿過歷史的時光,至今仍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我們連續三年發掘推出三位“感動中國”人物,鄭州大愛之城、溫暖之城、正能量之城實至名歸;我們加強頂層設計,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互聯網主戰場,打造定位準確、圈層清晰、分工明確的鄭報媒體生態圈。
從鉛與火、光與電到數與網,每一次工業革命掀起的技術浪潮,都驅策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毫無疑問,媒體也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75年的積淀,給予我們飛躍關山的勇氣與底氣。無論發展形勢、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如何變化,黨報都是黨媒的根本,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是黨報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一代代鄭報人迎風破浪、接續奮斗,守正創新、準確識變、善于應變、主動求變的《鄭州日報》,已從一張報紙的單元生態,蝶變為目前擁有以《鄭州日報》為核心的“旗艦領航·全域影響資源生態”、以《鄭州晚報》為底色的“扎根成長·社域下沉資源生態”、以“中原網”為依托的“城市智庫·城域數字資源生態”、以“正觀新聞”為藍本的“全球視野·廣域流量資源生態”和以“鄭報傳媒科創”為底版的“合縱連橫·跨域多元資源生態”五重核心資源生態,成為有較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省會城市主流媒體。
面向未來,我們勇毅前行。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
惟實勵新,是對城市、對未來最有力的擔當。
位于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的鄭州,以信仰信念信心的磅礴偉力,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書寫了從鄭縣小城到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的壯麗詩篇。《鄭州日報》也從創刊之初的幼苗拔節,到如今的枝繁葉茂,見證了時代的發展進步,記錄了歷史的重要時刻,在鄭州人的腦海里留下難以磨滅的回憶。
嵩山巍巍,黃河泱泱。弦歌不輟,薪火相傳。唱響奮進主旋律,是對歷史最誠摯的緬懷;篤行致遠,惟實勵新,匯聚磅礴正能量,是對未來最有力的擔當。
大道之行,壯闊無垠;大道如砥,行者無疆。時間一直向前,通向新聞現場的路一直向前,《鄭州日報》一直向前。不管追求理想的道路幾多波折,只要我們有如磐的信念、必勝的信心,敢于擔當、勇于作為、奮發有為,就一定能與理想相擁。讓我們迎著陽光、向著夢想、結伴而行,一起見證這個時代的朝朝寸進,一同書寫這座城市的日新月異,一同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似錦前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走過風華75年,所有的銘記和領悟都將成為前進動力和肩頭使命——向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鄭州實踐的美好愿景,重整行裝再出發!
75歲,正青春。
75載,正芳華。
75年,再出發。
鄭州報業集團黨委書記
鄭州日報社社長
盧士海
第一篇章
一城錦繡
第二篇章
一紙榮光
第三篇章
一往無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