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第二十條》
守檢察初心
為進一步增強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的檢察工作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聚焦公平正義,2月20日,長樂區檢察院開展“守護公平正義 強化檢察擔當”主題觀影活動,組織干警集中觀看電影《第二十條》。
影片簡介
電影中的“第二十條”,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影片以正當防衛為主題,通過3個案件5個家庭的故事,從小人物的視角向受眾揭示“第二十條”背后更深層次的法理人情。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我們辦的不是案子,是別人的人生。”
“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
兩個多小時的影片,全面、系統地呈現了正當防衛制度從不敢適用、不愿適用到切實轉變司法理念依法適用,維護公平正義的過程,也引起了觀影干警們的共鳴。
第一檢察部
影片中對于“正當防衛”法條的探討,不僅僅局限于法律條文的解讀和適用,更是深入到了法理和人情的層面。正當防衛作為一種法律制度,既是對個人權利的保護,也是對社會秩序的維護。然而,在實踐中,如何界定正當防衛往往涉及復雜的利益沖突和價值判斷。影片通過展示角色們對于這一法條的不同理解和爭議,引發了觀眾對于法律與人情、正義與邪惡的深入思考。
第二檢察部
電影《第二十條》不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劇情片,更是一部反映當代社會現實和人性挑戰的作品。電影以一位中年檢察官韓明為主角,在法律與道德、利益與正義之間,最終作出自己的選擇。作為檢察官,我們時常需要在復雜的案件中作出判斷,而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的命運甚至整個社會的公正,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更要有一顆對正義的執著追求之心。
第三檢察部
正當防衛制度體現了人們對罪惡的反抗精神,是公民的基本權利。當年的于歡案、昆山案、趙宇案等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刑法》第二十條,這部電影再一次喚醒了《刑法》第二十條。作為檢察官,我們應當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呼聲。
第四檢察部
影片中,呂玲玲檢察官 “我們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作為一名基層檢察干警,我要時刻牢記初心和使命,落實“如我在訴”的辦案理念,對每一個案件都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守住良心和法律的底線,為司法公正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五檢察部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電影闡釋了《刑法》第二十條賦予公民的正當防衛權,鼓勵公民見義勇為。作為一名基層檢察干警,我體會到在辦案中要注重法理情的有機統一,關注鮮活的案件當事人,從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最樸素的期待出發,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
第六檢察部
觀影過程中當鄰座的朋友問:如果你的孩子見義勇為,你會讓他去道歉嗎?我搖搖頭給出了回答。這是對正確價值觀的一種肯定,也是對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堅定信仰。堅持不道歉的兒子、勸父親上訪的女兒、執意尋找物證的呂玲玲、不愿簽字的郝秀萍,他們心中都有著對法律最樸素的情感期待。我們不是案件中冰冷的旁觀者,我們要勇于站出來保護每一位勇敢者的善意,讓弱者不再絕望,讓法律彰顯溫度,要讓大家知道人世間正義總比邪惡多一點。
綜合業務部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檢察官通過王永強案聽證會,正面肯定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向社會正面宣傳了法律保護公民在面對不法侵害時有正當防衛的權利,使正義得到了伸張,法情理實現了高度融合。我們在平時辦案中要善于應用檢察聽證這個工作機制,不斷提升檢察工作開放度、透明度和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司法辦案活動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用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公平正義的可感可觸。
編輯 | 黃穎、王慧慧
本文由長樂區檢察院出品,轉載請標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