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知陽批評我關注了某個批評女權的視頻號,而這個視頻號有個視頻說“有本事的男人都是獨裁者”。討論問題應當就事論事,不因言廢人,也不因人廢言。這個號在我看來,似乎是對女權主義的一種反動行為。矯枉過正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它是女權主義的一面鏡子。
男權女權問題,當下是一個極易引起爭議的話題,很難達成共識。幾乎我加入過的所有討論群,一旦觸及這一話題,總是免不了爭執,因為分歧實在太大。觀察周圍的人們,審視統計數據,不難發現,現狀并不理想。想要在這個議題上取得一致意見是相當困難的。
女人們強調她們要淘汰低端男人。至于誰會最終被淘汰,真的難以預料。許多心高氣傲的女性,往往是因為自身的行為而失去了機會。去相親市場走一走,你會了解實際情況。我并非認為追求獨立精神等同于心高氣傲,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少大齡未婚女性正是因為過于挑剔,最終導致自己被邊緣化。
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她們的月薪只有五千,卻要求對方月薪達到兩萬,并且還要求男方將收入交給她。這真的只是表演嗎?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人強調女性不愿意結婚,因為男人是婚姻的既得利益者,而女人們在婚姻中付出太多。真實的情況并不都是如此。一些女性她們的要求過高,男方實際上無法滿足。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男性不愿再扮演討好者的角色,他們選擇躺平,等待對方先邁出步伐。讓我們來看看誰更能堅持下去。
盡管雙方都在相互淘汰,但這種淘汰后還會形成一種歧視鏈。我認為,既然選擇了孤獨終老的生活方式,就不應該對他人持有偏見。
我們都擁有自由,誰也不妨礙誰。現在有些獨身女性的心態并不健康。既然選擇了獨身,就應該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刻意擺出各種姿態來挑釁他人。她們常常表現出一種姿態:“你看我多么美麗,多么高貴,你們得不到我,急不急?”這種做法其實并無益處。雙方都不肯讓步,看誰能堅持到最后。女性生氣于男性,男性也生氣于女性,最終雙方都陷入了僵局。
男女之間的分歧也是有益的,它迫使社會付出一些代價,從而引發反思。現在的大齡未婚群體還不夠多。如果未來街頭出現一大批無家可歸、年邁體弱的老人,或許才能真正觸動社會。看看那時的情況,還有人會擺譜嗎?還會孤芳自賞嗎?
從某種意義上講,維持一段婚姻關系從來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這是一個事實:大多數婚姻都充滿了瑣碎和平凡。盡管生活如同苦酒,但每個人都不得不一杯接著一杯地品嘗,無法逃避。
結婚率持續下降,離婚率卻不斷上升,這就是現狀的答案。如果不看數據,很容易將問題歸咎于個體。然而,數據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說到三觀一致的問題。你覺得兩個人之間,價值觀完全一致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實際上,無論怎樣選擇,兩個人的價值觀都無法做到完全一致。這是因為價值判斷本身的特點決定了這一點。普世價值是可以成立的,這說的是每個人都有基本的需求。但親密關系中的三觀一致,并非如此簡單。女性經常強調“情緒價值”,但這實際上是很難完全滿足的東西。
無論是選擇獨身還是步入婚姻,人生都是一場修煉,都需要克制那些不切實際的欲望。一個人自己與自己都難以達成一致。一個人二十歲時與四十歲時的價值觀可能截然不同,甚至會對自己過去的某些想法感到懊悔。兩個人價值觀一致,如果沒有經歷過修煉,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想說的是,無論選擇何種生活方式,都需要經歷修煉的過程。獨身需要修煉,婚姻關系同樣需要修煉。那種想象中的價值觀完全一致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與自己和諧相處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不經歷修煉過程就想達到兩個人價值觀的一致,那只是妄想。修煉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蛻變,不可能輕松。兩個人一起修煉更是難上加難,很多人甚至在開始之前就已經退縮了。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過程。那些擺拍的姿態并不代表真實的人生。一個人,他經歷了痛苦、焦慮、思考和體驗,這才是真實的人生。而那些造作的姿態,不過是虛幻的幻想。對于愛情和婚姻,我們也應抱持同樣的態度。獨身主義的遺憾在于拒絕體驗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