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備受關注的2024年度佛山嶺南雕塑園入園作品評審會在禪城區張槎街道成功舉辦。經過專業評審和嚴格篩選,多件高度融合雕塑美學特色和嶺南文化神韻的優秀作品脫穎而出,即將進駐雕塑園并與公眾見面。
嶺南雕塑園位于佛山的新八景之一、汾江水道源頭、嶺南廣府文化的發源地的王借崗森林公園內,西臨東平河、北靠汾江,踞山近水、環境優美,崗頂可鳥瞰全城,景色秀麗。嶺南雕塑園的建設落成將以文化優勢幫助園區轉型升級,營造城市景觀文化新氛圍,以藝術的模式打造“精神視窗”,同時也為廣大藝術家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
藝術家在王借崗公園合影
本年度佛山嶺南雕塑園入園作品征集活動自2024年3月22日肇始,僅3個月時間,就共計收到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海外的雕塑佳作共計338份,彰顯嶺南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以及雕塑藝術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的趨勢。
2024年度佛山嶺南雕塑園入園作品評審會
本次嶺南雕塑園入園作品評選會特別邀請到梁明誠、黎明、陳克、林永康、陸增康、潘奮、吳信坤、廖之春、關宏等九位享譽國內外的雕塑藝術大師以及嶺南民俗文化專家,從雕塑工藝的銳意創新、嶺南文化的高度表現和人文關懷的真摯呈現等角度,甄選出近十組最符合評選標準的雕塑作品。
評委合影
在這些作品中,藝術家們對嶺南文化的深情厚意和對藝術的極致追求,得到了很好地詮釋。
雕塑藝術家李春華的作品《黃飛鴻》結合了“佛山高樁南獅”的呈現手法,把作為佛山武術名片的“黃飛鴻”飛立于高樁之上,在動感的武術瞬間作品體現“形而上”的藝術效果。
《黃飛鴻》
福建籍雕塑家吳金果帶來的作品《功夫》,通過寫實的手法塑造兩小孩在模仿中國功夫出招、過招的精彩瞬間。將雕塑語言和藝術形式巧妙結合,充分表達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力量!少年強、則國強!
《功夫》
青年雕塑家賴杰斌帶來了雕塑作品《獅魂龍韻》。該作品嘗試打破傳統的具象表現方式,通過借鑒龍獅舞中的動態節奏和流暢線條,以扭曲、變形和重構的方式,創造出一種既具有辨識度又充滿現代感的雕塑形態,借此提煉出龍獅的精髓,并賦予其新的形態和生命力。
《獅魂龍韻》
《花花世界》出自杭州的雕塑家陳惠松之手,他將嶺南的杜鵑花元素融入剪紙作品中,以其精湛的剪、雕工藝,細致地刻畫出花瓣和樹葉的形態,呈現出綻放的生動畫面。
《花花世界》
雕塑家謝曉俊的《洞見嶺南》采用正立破殼開口的雞蛋造型,表面由底向上依次賦予陶泥、鐵銹、鏡面金、鏡面不銹鋼原色、透明的五種漸變藝術效果,代表嶺南陶芝、鋼鐵、不銹鋼、鋁型材、有色金屬加工、英料制品產業的發展,新生和成長。
《洞見嶺南》
廣府童謠《落雨大》膾炙人口、廣為流傳,“落雨大、水浸街……”,因此成為創作者上佳的創作題材,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教授楊學軍便深受啟發,他的雕塑作品《落雨大》回歸對嶺南本土廣府文化的情懷表達,彰顯南中國人與自然共存相依的生活理念和嶺南人特有的精神氣質及鮮明性格。
《落雨大》
粵劇中的“耍花槍”,原本只是形容精彩的長槍對打場面,后來引申為夫妻、情人之間打情罵俏,廣州雕塑院藝術家黃奔凱將兩個概念巧妙結合,創作出雕塑作品《耍花槍》——身穿戲服的粵劇男女演員相互調情,形象生動鬼馬、惟妙惟肖,展現出嶺南戲劇和語言文化的另類魅力。
《耍花槍》
旅居嶺南的英國藝術家馬特·霍普在雕塑中融合中西藝術特色,其雕塑作品《傳承之間》將嶺南屋檐這一極具歷史意義和人文記憶的視覺形式抽象并組合為一個四面連接、上下倒影式的結構。作者試圖以當代的度對傳統文化作出回應:主體展現一種現代審美下的嶺南之美,其內的通達四方則直指其文化意義始終存在于我們的歷史和未來,自身和地方之間。
《傳承之間》
雕塑家吳爽的作品《元·原》,通過截取人劃船時的動作,人夾腰的組合方式向目的地劃行圍合成“0”形構圖和中國傳統造型元素,通過高度形象化的雕塑語言,充分體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古到今的時代發展,表達了嶺南地區作為中華文化的優秀分支,更需要“守正創新擔使命,不忘初心促未來”的理念。
《元·原》
此外,為確保嶺南雕塑園的藝術品質與主題特色,園區特別引進了梁明誠老師的經典之作《新娘》和吳信坤老師的浮雕壁畫《嶺南人》。兩件雕塑藝術臻品也在本次評審活動期間正式亮相。
梁明誠作為新中國首批培養的雕塑藝術家,親身經歷了共和國從誕生至今的崢嶸歲月。他的《新娘》作品,以客家女子低頭嬌羞的瞬間為靈感,配以極富民族和地方風情的頭飾,成為那個時代的珍貴唯美之作。
《新娘》
吳信坤依據自己的童年回憶與深厚的家鄉情感,融合對嶺南歷史的深入研究和當代西方藝術精髓,別出心裁地采用佛山非遺瓷片,并運用水刀切割技術,創作了大型浮雕壁畫《嶺南人》。這幅作品生動地描繪了嶺南人民的奮斗歷程,展現了他們的勤勞勇敢、情感起伏以及獨特的鄉土情結,通過現代藝術語言,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濃郁的嶺南風情、中國韻味和國際視野,堪稱嶺南地區的“清明上河圖”。
《嶺南人》
吳信坤老師講解《嶺南人》作品
評審會最后一項重要活動,九位評審專家共同按下象征性的陶泥手印,以此寓意他們共同肩負起推動嶺南雕塑園向更高品質發展的重任,為佛山城市文化藝術升級貢獻自己的力量。
藝術家按下象征性的陶泥手印
藝術家合影
陶泥手印紀念
評審會圓滿結束后,一場主題為《在地文化的當代化——嶺南雕塑賦能城市格調》的交流會熱烈展開,與會領導、專家和學者圍繞嶺南雕塑藝術如何保持鮮明性和原生性、如何與現代元素融合、怎樣借助科技手段傳播、怎樣提升個體體驗和參與等核心議題,以及如何推動嶺南雕塑園的高質量發展,促進佛山城市文化藝術升級等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各自發表真知灼見。
《嶺南雕塑賦能城市格調》交流會
與會各方回顧了嶺南雕塑園艱辛的建設歷程,高度贊揚當地政府的支持,肯定了嶺南雕塑園文化地標意義。在嶺南雕塑園乃至嶺南文化的發展方向上,雙方各抒己見、形成共識,一致認同嶺南文化的獨特性、世界性,和弘揚嶺南文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熱切期望鼓勵藝術家發揮智慧和創意,結合地方文化與環境,挖掘和表現具有時代感的嶺南題材,通過多樣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多樣的藝術形式,展現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保留和傳承嶺南文化的精神財富;同時強調作品注重傳統與現代結合,實現作品的國際性和文化內涵,講好張槎、禪城、佛山和嶺南的故事,展現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作為這一切載體的佛山嶺南雕塑園,是一座集藝術、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一直致力于推廣和展示嶺南地區的雕塑藝術。此次入園作品評審會的成功舉辦,為園區開啟新篇章;未來,佛山嶺南雕塑園將繼續秉承“傳承嶺南文化,推動藝術創新”的宗旨,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帶來更多高品質的藝術盛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