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元帥軍銜名單已出爐,共有十人,進入審核階段。
毛主席拿到名單時,看到賀老總的名字后,忍不住笑道:“賀老總啊,他可是個好配角呀!”
賀老總拿著兩把菜刀起義,后來在軍內黨內都擔任過要職,扮演主角,毛主席為什么說他是“好配角”呢?
毛主席這么說賀龍元帥,是從全局上做的評價,而不是局部。
這么解釋會簡單易懂一點,在自己的部門里,賀老總是主角,但在整個革命活動中,他多次扮演的卻是配角。
再不明白,繼續往下看。
八一起義后,賀老總來到湘鄂西,領導發動暴動和起義,建立湘鄂西根據地和紅二軍團。
既建根據地,又建立部隊,因此在湘鄂西一帶,賀老總是主角。
可第五次反“圍剿”后,他做了全局的“配角”。
1934年10月,賀老總與任弼時共同領導剛會師的紅軍,對湘西發起攻勢,試圖減輕紅一方面軍的壓力,以便讓他們突圍和長征。
這時,保全紅一方面軍和中央才是要務,其他的都是配合,賀老總扮演的自然是“配角”。
1937年秋,毛主席和中央讓賀老總率120師東渡黃河,來到晉綏一帶建立根據地。
這個安排,無疑是將賀老總推到最前線,讓他去對付閻錫山和其他國軍,還要頂住來勢洶洶的日軍,拱衛陜甘寧邊區和延安的安全。
可以說,就這一段時間而言,賀老總扮演的無疑是“主角”,而且是“雙主角”,對他所領導的部隊和根據地是,對全局也是。
只不過,隨著毛主席和中央另一個安排的到來,賀老總又做了全局的“配角”。
1942年6月,賀龍擔任陜甘寧和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負責這兩個地區的軍政。
然而,此時淮北、晉察冀、蘇北、山東等十多個根據地已紛紛建立起來,陜甘寧邊區和晉綏邊區成了“大后方”,根本無仗可打,生產與發展經濟才是要務。
換作其他人,一般都會對這種安排表示不滿,畢竟誰不想抗日和殺敵立功呢?
賀老總卻沒有任何怨言,沉下心來,一邊抓軍隊訓練、人才培養,一邊維持社會治安、提高生產、發展經濟,讓兩個邊區都出現欣欣向榮的局面。
兩個邊區都越來越好,其他根據地日子卻過得很緊,時不時就向兩個邊區要人、要槍、要補給。
賀老總也是大方,能給的絕不吝嗇,給不了的,就想盡辦法給,好比爸媽為了孩子的前程,默默地去搬磚、洗碗、送外賣掙錢一樣。
總而言之,賀龍此時負責總后勤工作,不像其他元帥和將領一樣,上前線殺敵,扮演的是“配角”。
解放戰爭時期,賀老總依然扮演“配角”。
1947年,敵人緊咬陜甘寧邊區不放,彭老總率領西北野戰軍跟他們斡旋,賀老總則一邊配合彭老總,一邊繼續搞生產,支援西北野戰軍和其他前線。
整個革命時期,尤其是抗戰中期后,因為賀老總這種為全局“打配合”的歷史表現,毛主席說他是“好配角”,可謂一語中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