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玫導演的《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公映了。
爭議比較大,胡玫很生氣。
豆瓣差評不斷,胡玫開始律師函警告。
胡玫估計沒想到,自己準備多年的《紅樓夢》竟然被吐槽“一黛不如一黛”。
我看過很多版本的《紅樓夢》和幕后故事,發現吐槽最新版《紅樓夢》簡直是近幾十年的常規操作。
即便是現在風評最好的陳曉旭版林黛玉,當初開播后,也是備受質疑的。
比如87年《紅樓學刊》發表《形似與神似》提到觀眾對陳版黛玉的不滿:
黛玉的屏幕形象受到較多批評,主要的原因是演員未能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側面,缺乏人物的深層情感。邸瑞平也較早指出‘黛玉’三氣缺一,神氣不足。黛玉集書卷氣、孤傲氣、富貴氣于一身,而《紅》劇沒把她的內在感情表現出來,感情反應較為簡單”。
盡管網上常見的觀點是陳曉旭版林黛玉不可超越,但這更像是一個小時代的溢美之詞。
在陳版黛玉出現之前,風評最好的是越劇電影王文娟版林黛玉。
歐陽奮強在《1987,我們的紅樓夢》一書中就提到,
說熟悉,是因為以前看過越劇版的電影《紅樓夢》,王文娟演的林黛玉和徐玉蘭扮演的賈寶玉已經深入人心,而且是一個經典電影;里面著名的唱段“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更是家喻戶曉。
王安憶就對比過王文娟版和87版的區別,認為王文娟版更好。
越劇《紅樓夢》,王文娟版林黛玉,也是大家子的閨秀。她雖然多情善感,對寶玉有著私心,性子還有些乖張,但形態上卻不失持重。她聲調低低的,回眸轉身都有些“慢”,這就是有規矩,穩重。
像電視劇《紅樓夢》里,那一群小姐,不知為何一律那么“嗲”。說話尖起了嗓子,眼睛活動游轉,神情又是那么嬌嗔任性。賈母經常夸獎薛寶釵,說她“敦厚”,可見“敦厚”是大家風范里的上品。
陳曉旭演出林黛玉弱柳扶風的憂郁氣質,但是黛玉的貴氣,活潑,可愛,她是沒有演出來的。
紅樓夢學術研討會對陳曉旭版林黛玉的批評,用了一個詞”比較一致的批評“。
林黛玉形象的塑造受到比較一致的批評。這個人物是曹雪芹濃墨重彩著力刻畫的美好形象的代表,她雖然具有尖酸,刻薄、乖僻、小性兒等性格特征,但可愛可憐是沒說的。電視劇在刻畫這個人物形象時,不僅沒有利用原著提供的豐富材料和必要的影視表現手段充分挖掘她復雜悲涼的內心世界和展示她美好真摯的情感追求,反而將一個“妒”字移為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反感。林黛玉形象塑造的失敗,與改編者對原著詩化小說個性的忽略有直接的關系,導演亦沒有利用影視表現手段有效地彌補演員造型的優勢與表演的劣勢之間的差距。
這應該不是夸張。
1989年,第四代導演謝鐵驪執導陶慧敏主演的《紅樓夢》就上映了。
兩部《紅》的影視作品的播出時間如此接近,簡直是一種宣言,王扶林沒有拍好《紅樓夢》,謝鐵驪來試一下。
在這里插播一下,當時挨批評的其實不止陳曉旭,歐陽奮強的賈寶玉被認為“神采不足”,張莉的寶釵”世俗圓滑和‘冷’的一面表現不夠“,賈母“缺乏高雅氣質的體現,俗氣太重“,劉姥姥”太村“。
唯一能得到廣泛認可的是鄧婕的鳳姐。
王熙鳳的熒屏形象光彩照人,得到交口贊譽。馮其庸認為無論就扮相還是表演來說,都可與原著對得上號。
鄧婕的表演是86版《紅樓夢》中高光代表,各大獎項對鄧婕的肯定也是證明。
第五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獎電視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獎首屆十佳演員獎
除了演技不行,顏值也不達標。關于這一點,導演王扶林也承認過。
事實上,王扶林等主創在開拍前就知道陳曉旭臉不對稱,略微齙牙 ,三白眼。
根據歐陽奮強的記載,當時黛玉的候選人,除了陳曉旭,還有張靜林和張蕾。后來,張靜林被pass,因為太健康,沒有那種弱柳扶風的感覺,去演了和黛玉眉眼相似的晴雯,張蕾顏值高,不過年齡大,皮膚不適合拍特寫。
陳曉旭這才被選中。
角色得之不易,開播后備受爭議,陳曉旭應該想不到,在90年代后期,87版憑借”服裝、音樂、布景“等方面的成就口碑發生逆轉,2010年李少紅版《紅樓夢》開播后,87版正式走向封神之路。
我用ChatGPT40繪制了一張87版《紅樓夢》2006年到2024年的評分趨勢圖。
從爭議之作到不可超越,87版《紅樓夢》走了二三十年的時間。
現在買票看胡玫導演的《紅樓夢之金玉良緣》的網友,想對李少紅說聲”對不起“。我總忍不住想,如果再有新版《紅樓夢》,會不會有人對胡玫導演說”對不起?“
開播后差評不斷,然后口碑反轉,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我不是說胡玫導演的《紅樓夢》是超越時代的佳作,時間會給它答案。我想說的是,像《紅樓夢》這種國民級超級大ip,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習慣用原著的眼光審判影視版《紅樓夢》。
然而,有個事實是,文學和影視本就是兩種不同的媒介,兩者有不同的表達語言。原著粉越多,影視化改編引起爭議的可能性就越大。
況且,紅樓原著中的世界,尤其是林黛玉,是很難用畫面來還原的。
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中提到,林黛玉長什么樣子,原著并沒有交代。
或許有人難以認同,寶玉第一次見黛玉,就寫了一大段話。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其實,這是寶玉眼中的黛玉,實在算不得面目描寫。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態生兩靨之愁”,無非在說黛玉有彎眉,眉色清淡,臉有酒窩。
這些都不是具體的五官形態。
還有,曹雪芹說林黛玉是仙女,而仙女穿什么衣服,前八十回基本沒有寫。
說基本,因為只有第八回,提到黛玉 穿“大紅羽緞對襟褂子”
“通部書不提黛玉衣飾,只有那次賞雪,為了襯托邢岫煙的寒酸,逐個交代每人的外衣。黛玉披著大紅羽縐面,白狐里子的鶴氅,束著腰帶,穿靴。”
“寶玉見他外面罩著大紅羽緞對襟褂子,便問:‘下雪了么?’”也是下雪,也是一色大紅的外衣,沒有鑲滾,沒有時間性,該不是偶然的。“世外仙姝寂寞林”應當有一種飄渺的感覺,不一定屬于什么時代。”
曹雪芹不寫黛玉服裝,或許是因為服裝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階層屬性,人靠衣裝馬靠鞍,黛玉的美不需要服裝的搭配。
在寶黛第一次見面的那天,曹雪芹用各種華麗的文筆寫鳳姐的服飾,”恍如神妃仙子“,會心人明白,不寫服裝的林黛玉才是真正的神妃仙子。
說到這里,我可以下一個結論,我們知道林黛玉很美,但仔細閱讀原著,就會發現,黛玉的服裝和相貌基本上都是一片空白,任何女演員演林黛玉,都會有被吐槽的風險。
至于《紅樓夢之金玉良緣》被嘲”一黛不如一黛“中,我更傾向于相信這不過是一時的氣話。
文章臨近結尾,分享我用ChatGPT匯總的《紅樓夢》影視化版本的表格,竟有24個。
這不是全部。
維基有專門統計《紅樓夢》影視化版本的網頁,胡玫導演版目前沒有添加,共有26部。
那么請問,這么多版本中,有多少人看過多個版本的林黛玉?
胡玫版林黛玉真的是這27個版本中的最差?
陳曉旭版林黛玉多有借鑒王文娟版黛玉,而曾經被當做國禮被視為經典的王文娟版《紅樓夢》,有多少小年輕看過呢?
此外,這個網頁給我最大的觸動是,自從謝鐵驪導演的版本以來,胡玫是第一個拍電影版《紅樓夢》的導演。
近二三十年,中國電影行業高速發展,電影圈卻忘了國民度極高的《紅樓夢》,對此,我很不理解。
就像我不理解拍電視劇佳作頻出的胡玫導演,當年把劇版的導筒給了好友李少紅,自己為何要拍電影版《紅樓》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