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垃圾時間
1
在西港那棟樓塌了之后,老張倒吸了一口氣,慶幸自己沒去。再晚幾個月,可能就掉坑里了。
事情要從2016年說起。
當年,西港掀起開發熱潮。后來主要在昆明做地產承建的老張,在重慶和一幫朋友做完舊城改造項目后,幾個合作伙伴都奔赴西港。
那時候西港是真正的人傻錢多,韓國人和中國人最多。老張的一個項目經理朋友也過去了,在重慶的工資是1~1.5萬,去西港就2~3萬。朋友過去一年多后,老張也在2018年忍不住過去看了看。
一個巴掌大的地方,首期開發面積5.28平方公里,不到昆明滇池度假區的1/3,人滿為患,差不多有15萬人左右。到處都是賭場,和操著江西、福建、重慶口音的中國人。旅館生意也爆好,一個相當于中國縣城小賓館的酒店,一天住宿費是80美金,按當時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6.9算,也要550元左右人民幣。
做什么發什么。只要租得到鋪面,哪怕一小塊,賣火鍋就能賺翻:
人均五六十美元的消費。
老張決定去淘金,回到昆明后就開始準備。他的打算是,那邊遍地是工地,需要大量的涂料,收幾百萬的貨拉過去賣,包賺。
運過去也不容易,需要從廣西或廣東走海運,繞一圈從越南的海防港進入柬埔寨——這也是為什么今年柬埔寨宣布要修建德崇扶南運河的核心原因。
柬埔寨境內河流很多,但并不連通,雖然湄公河流經柬埔寨,但柬埔寨的大部分貨物只能借道湄公河下游即越南轉港出海。這就好比兩個鄰居,柬埔寨的門卻開在越南那邊,進出都要給老表送點紅包、發幾支煙咂咂。
關系好時無所謂,萬一哪天吵架了,越南把門一關,柬埔寨就得干瞪眼,還影響和中國的合作。誰都不愿意看別人臉色活著,所以柬埔寨就得:
自己開個門。
德崇扶南運河長約180公里,計劃是把金邊的內河港與該國唯一的深水海港西港,和沿海省份貢布的新港口直接相連。建成通航后,柬埔寨將實現從湄公河直通大海,而且運河途經四省,也順便打通其他三條重要河流。
不走海運、走陸路行不行?成本先放一邊,光看柬埔寨的公路現狀,就腦殼青痛。
直到2022年10月,柬埔寨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金邊到西港)才正式通車,車程從5小時以上縮短至2小時以內。第二條高速去年6月才開工,第三條也才同步規劃。
2019年,老張備好了貨,計劃10月就拉過去。結果,讓西港從驟熱到驟冷的一件事發生了。
當年6月22日凌晨4點45分,西港一棟由中國老板和承包商建設的7層鋼結構樓房,塌了,造成28人死亡、26人受傷。當時正參加東盟峰會的柬埔寨首相洪森連夜趕回來,西哈努克省省長潤明后來也引咎辭職。
老張驚呆了。不過他并未立刻放棄,想等事情穩定下來后再做決定。后來才發現,這件事:
一瞬間就把西港拉爆了。
樓塌的原因事后被查清楚了。那個中國開發商趕進度,三天一層,就連拆掉建筑模板的時間都省了好幾天。
拆模有一套非常嚴格的流程,通常是從上到下拆,同時必須滿足水泥凝固應該達到的周期才能拆。西港這棟倒塌的樓房,顯然時間沒到,就把對樓房最重要的底部支撐結構給拆了,不出事才怪。
一只蝴蝶卷起了風暴。所有在建工程全部停工,重新檢查建筑質量,老張認識的幾個老大哥也在其他項目投了不少錢進去,全被焊死。同時,被封的還有不少賭場。
無事可做之后,不少去投資的中國人就只能回國。和當年海南樓市泡沫破滅一樣,西港也變成了巨型爛尾大工地:
至今都未恢復元氣。
老張是幸運的,當時所訂的那批涂料還沒生產,他直接取消了訂單。與之相比,他聽說的一對福建夫婦就虧大了。兩口子在工地附近賣包子饅頭,以前人多的時候,一天要賣一兩萬個。沒有賣不掉的,只有做不出來的。
看見生意這么好,夫婦倆后來心大,一口氣從國內進了400噸面粉。塌樓事件發生后,人作鳥獸散,面粉全砸手里,賣不出去就只能發霉,全給倒掉了。
老張感嘆,要是他當時把建材拉過去,吃不掉、喝不掉,加上運輸成本,血虧是必然的。
老張身邊的重慶老板回去之后,其中只有一個在后來重返過西港,為的是把蓋好的房子低價賣掉。其他人,在2019年之后,再也沒有出現在那里。霧都的老板都知道了:
嘞是“賠”都。
一直到今年,有個朋友去了金邊做涂料銷售,老張才跟他打聽了下西港。朋友說,涂料銷售還是起不來,建筑還是停滯著的。
或許有心理陰影,即便柬埔寨今年5月宣布開啟366億美元(人民幣2646億元)的大基建計劃,老張身邊有想法的朋友也不多。對于今年1月柬埔寨出臺的針對西港的投資特別促進計劃,也無動于衷。
老張說,盡管西港在柬埔寨1694萬人口中只占30多萬,但這里留下的爛攤子,對于柬埔寨經濟的影響,是不小的。
這里還有段插曲。他在和當地商會的朋友交流中,還聽到了一些關于云南前邊境首富董勒成的消息。
朋友告訴他,老董現在在金邊搞商業地產,和當地權貴關系較深。他開著賭場,但本人也愛賭,在那邊的口碑仿佛也不怎么好,從國內帶過去的錢:
也折騰得差不多了。
2
老凌今年也去了柬埔寨考察。
回來之后和我說,那邊的消費還是那么貴。他們四個人去金邊中國城吃蘭州拉面,花了90 美刀;七八個人吃頓火鍋,吃出1000美刀來。
當地人不會去中國餐廳消費,大多數愛吃本地大排檔,花個四五元人民幣就能吃頓簡餐,按照最新匯率1:572計算,就相當于2300~2800瑞爾。坐在桌子上吃點菜的,多數是中日韓三國人。
這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整個東南亞,金邊的生活成本僅次于新加坡。
202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除房租外,僅伙食、交通、娛樂及生活雜費和其他開支,單身人士在金邊每月生活成本約為591.2美元,一個四口之家每月費用為2082.8美元,這還不包含小孩的教育費用。換算成人民幣,分別是4000多和14000多。
房價也挺貴。如果租個一居室的公寓,在市區和郊區分別為408美元和225美元;買房的話,市中心的均價每平米2035美元。
電費也貴,通常每度0.25美元,合人民幣1.75元左右。難怪老凌說,雖然有中國新能源電動車品牌在柬埔寨投資,但現在大街上:
很少看見新能源車。
去那邊投資安全嗎?
老凌說,其實也還好,不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潛規則,摸清楚就好。
他認識當地一個很吃得開的人物小黑,但就連小黑的兄弟,也曾經在某一個夜晚酒后獨自行走,中途差點被人綁了。當地有不少勢力,有地下秩序。
比如當地某個有背景的企業建了園區,一家韓國企業去里面租了一棟樓,一年交租幾百萬美刀,那么就會得到保護。無論在里面做什么,政府輕易不會來查。
電詐也有,最著名的就是西港的中國城。老張也說過,當年西港那波撤離潮中,一部分回了國,一部分去了中國城和緬北搞電詐。
和老張的朋友們判斷不同,老凌覺得,柬埔寨啟動的基建計劃,還是會吸引不少中資企業過去。
他的朋友、一個小姑娘,這兩年只身闖金邊做快餐,一個月也能賺個1萬刀左右;云南建投在柬埔寨也做得風生水起,園區、六星級酒店等等都是建投承建的。加上之前的柬埔寨暹粒吳哥國際機場和第一條高速等諸多基建項目,都由中資企業建造。
首相洪瑪奈雖然是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個人情感上或許更親西方,但從經濟發展角度,他肯定得更多仰仗中國,畢竟中國是柬埔寨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最大外資來源國。這次德崇扶南運河就是明證之一。
從數據看,中資企業也不該錯過這次基建盛宴。
柬埔寨是東南亞地區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2023年,柬埔寨GDP約332億美元,同比增長5.6%,2024年增速預計將達到6.6%。盡管經濟總量也就和云南紅河差不多,年財政收入也不到60億美元,但柬埔寨愿意在2023~2033年,用十年時間共投入366億美元來搞174個基礎設施項目,也確實下了大決心。
這些錢肯定不可能完全由自己來投,中國和日本是兩大主力,從經貿關系的緊密度而言:
中國顯然更占優勢。
3
既意外,也不意外。
和第一篇里的老楊一樣,老凌也看好緬甸,而且還把它列為自己的首選投資國。因為這里太落后了,也就是太多機會了。
他說,別看緬北在打仗,但跟緬甸的經濟重鎮沒啥關系。
從地圖上看,緬甸的地形就是一長條,從北到南較長,東西很窄。南邊臨海,原來的首都仰光就是海港城市。后來為了軍事防御和限制緬北軍閥的勢力,遷都腰部地帶的內比都。
不過內陸受制于交通和經濟基礎諸多原因,發展始終不如仰光。而且作為臨海國家,緬甸最重要的出海口就兩個,一個是仰光迪拉瓦港,一個就是位于西邊、大家很熟悉的皎漂港。
所以,去仰光發展就很有機會。老凌說,中國沿海城市的企業比內地企業敏感很多,福建的兩大企業361度和貴人鳥都在那邊建了廠,更多的泉州人也去密集考察了。當地人工太便宜,一個熟練工平均月薪才:
550元人民幣左右。
在他一個泉州朋友的衛生巾廠,廠里工人的月薪平均在8000多。真是天壤之別。對于現在打算在泰國建廠的他來說,只要緬甸政局穩定下來,他肯定會首選去緬甸建廠。
另一位胡建老板也告訴財哥,越危險的地方,反而機會越多。別看緬甸在打仗,只要誰贏了,還是會叫你回來,不會占你的土地和財產。你發展你的,他們提供保護,不像某些網紅在視頻里渲染的那樣可怕。的確也有亂的地方,比如電詐園區,但多是中國人多的地方。
老張也認同他們的說法,他也在等待緬甸的機會。
道理很樸素。政局穩定了,那邊需要蓋更多的房子,他就能運建材過去賣,甚至承包工程。農民出身的他,還想去那邊包一座山種糧食或水果。他認識的好幾位紅河朋友,就在老撾種香蕉,也能賺不少錢:
那邊的地又平又好。
就像緬甸的莫比米,大莫比是硬米,他一位成都朋友的釀酒廠就超級喜歡,出酒率高;小莫比是軟米,煮出來是真的香。
不過他現在可能暫時不會往東南亞走,想依靠以前的老關系,傍著一家國企去非洲坦桑尼亞看看,還是搞基建。這家國企在當地經營了十五六年。
站穩腳跟后,再往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發展。當然,現在還處于考慮階段,沒有正式邁出那一步。
他還在尋找其他機會。比如新疆,基建火熱,身邊好幾個人都過去打螺絲了。再看遠點,就是中亞各國。
他的一位做鋁合金門窗的朋友還去塔吉克斯坦走了一圈,一個月跑下來,結論是不怎么看好。朋友說,當地的民居普遍還像中國七八十年代,鋼條、鐵門窗,再刷點油漆,裝點普通玻璃。跟人家推薦斷橋鋁門窗,當地普遍接受不了:
經濟水平還沒到那一步。
悻悻而歸后,朋友反倒對老張去非洲投資涂料廠的想法頗感興趣,也就投資個百把萬,如果三四個人,人均二三十萬可以開干。
就算去非洲,老張也打算最多干個5年就撤。理由是:中國人一旦多了,就太卷。
他有個重慶老哥曾講過一個故事:90年代,這位老哥在越南建了兩條力帆摩托組裝生產線,做到2000年初就把廠子賣了。原因是覺得當地的中國人做事沒有原則,無底線地打價格戰,最后大家都賺不了錢。當地人也不接受。
鐘飛騰的調研也顯示,東南亞國家并不是特別歡迎華人,這不是國家間的反對,和意識形態等政治原因無關。而是因為華人去了之后喜歡住在華人的生活社區,從而間接抬高了物價和房價,擾亂了當地生活。
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就最典型,很多中企原以為這是本地化的優勢,但馬來西亞當地華人組織給他的一份調研結論則完全相反。馬來西亞最反對中企在當地經營的族群是:
馬華人。
另一個故事是他自己的,關于昆明建筑外墻材料鋁板的廝殺。最開始昆明只有兩家在生產,到2022年,一下子冒出20多家來。投一條生產線大約需要600萬。到今年,據他所知,真正還在生產的,應該不超過10家:
你說這怎么玩?
既然玩不下去的人這么多,老張也冒出了另一個思路。受“餐飲收尸人”的啟發,他也想做一回“建筑收尸人”。
他有個發小在滇西某市做鋼化玻璃廠,當地今年存活下來尚在生產的玻璃廠,除了發小家,就只剩一家了。其他的幾乎都處于停產狀態。另一個邊境州市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老張想按一兩折的價格去收購殘余價值還不錯的玻璃廠,不一定馬上能生產,但經濟壓力也不大。他相信三四年后,經濟就會好起來,以緬甸為例,如果三四年后不打仗了,廠子是不是就可以開動了:
東南亞市場潛力無邊啊。
(文中受訪人物均為化名)
云財財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轉載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