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最近又上熱搜了。
這一次并不是他說錯話了,而是他的掌上明珠上綜藝了。
9歲的小女孩和爸爸張雪峰長相酷似,十分活潑可愛。
讓人熱議的是他女兒的名字:張姩菡。
三個字的名字有兩個生僻字,可見張老師是下足了功夫。
張老師在家里也沒少給孩子解釋,她大方解釋說,我爸爸希望我出淤泥而不染,又希望我吃飽穿暖。
隨后張老師又補充道,我女兒沒解釋全,姩菡還有“念寒”之意,目的是想讓孩子記住自己是個東北人。
張老師還頗為得意自己“有文化”,光女兒名字就翻字典翻了半年。
種種行為只有一個指向:張雪峰超愛他女兒。
出于老父親的擔心,張雪峰給老朋友汪涵寫了三個字:“拜托了!”
讓人不得不感嘆,這樣的人才配生女兒。
愛是常覺虧欠
看過張雪峰考研演講的人應該都知道,他出身寒門。
父母都是普通人,根本無力給他任何托舉,就連他上大學的學費都得發愁。
雖然他的高考成績不錯,被鄭州大學錄取,但專業卻是被調劑到冷門的排水專業。
大學時因為家境貧寒,被女朋友的父母瞧不上,最終無奈分手。
好在大學時張雪峰到考研機構做兼職,發現了考研學生需要大量的信息差,于是立即執行,翻遍了800多所考研招生單位,整合資料,硬是沖出了一條新賽道。、
畢業即創業;
張雪峰一直走在披荊斬棘的路上,錢賺了不少,相較于普通人他可以說已經完成了普通人一輩子難以企及的財富積累。
但是提及女兒的到來,31歲的張雪峰卻難掩愧疚。
他高興女兒的到來,卻又時常后悔:要是孩子晚點到來,就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了!
愛是常覺虧錢,在張雪峰身上具象化了。
大多數人生孩子,考慮的是早要孩子,母親恢復的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可以幫忙帶孩子。
或者更極端,別人有孩子我也到年紀了,該生了!
身為父母的責任全然不顧,一心只為自己的父母,又怎么能當好父母呢?
孩子從來不是工具,也只有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才能養好孩子,養出健康的孩子。
真正有責任的父母,先考慮的永遠是自己是否能擔起責任,是否能夠帶給孩子好的環境和資源。
愛是全力托舉
自詡還不是好父親的張雪峰,依舊還是工作狂。
但是又多了一個新身份——女兒奴。
他形容女兒是對自己最好的獎勵。
女兒賦予他的不僅僅是父親的身份,更讓他對工作有了更深刻的共情力和使命感。
每當聽到家長對孩子的擔憂,張老師總能從父親的角度為其分析利弊。
遇到家境貧困的考生,他時常伸出援手,為其撐傘。
為客戶助力,也在成為女兒的后路。
他多次坦言,他之所以如此拼命就是為了讓女兒未來不那么辛苦。
為女兒賺夠這輩子不發愁的錢,是為了讓做任何想做的事。
只有“有選擇”,才不會盲目走錯路,少走彎路。
愛是擠出來的有效陪伴
很多失職的家庭,父親都是缺席的。
他們強調自己忙于工作,把養孩子當做包袱扔給父母、妻子。
可是這些人中有幾個有張雪峰忙?又有幾個賺的有他多?
難得的是,張雪峰陪女兒的時間從來沒有缺席。
每周一天全力陪女兒,平日里沒時間陪孩子就接孩子放學,晚上和孩子公司吃完飯再陪著到附近的公園一圈。
無論再忙,也不會拒接女兒的電話。
面對女兒,秒變夾子音。
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真正做到的寥寥無幾、
難得的是,張雪峰的陪伴不光是呆在一起,而是潛移默化地言傳身教。
帶著女兒去書店,一呆就是一整天。
提起爸爸的愛好,女兒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爸爸愛跑步。
張雪峰雷打不動每天五公里。
潛移默化之間,女兒騎著車跟在爸爸后面,學會了什么叫堅持。
網上有人說,怎么能確定父母愛你呢?
答案是,問問自己你愿不愿意回家。
如果答案是確定的,那你很幸運。
如果不是,那大概率是父母生病了,逼著孩子吃藥。
真正有責任感的父母,不卷孩子卷自己,不強調犧牲感,無條件付出,不苛求回報,這樣的父母這樣的家,怎么會不想回呢?
如果你考慮要孩子,不妨看看張老師如何養女兒的。
如果你生的是女兒,讓她有枝可依,有家可回,讓她成為自己,讓她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