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是一部神魔小說,里面塑造的角色絕大部分都是神佛和妖怪,但也是一個個文學化的“人物形象”,他們的所作所為,也都是從人性的善或惡出發的。
在很多人看來,孫悟空是英雄,因為他表現出嫉惡如仇、機智勇敢的英雄氣概,但如果他只有這些光明面,沒有任何的缺點甚至惡習,那他就不是一個立體的英雄、可信的英雄,《西游記》的藝術水準也會降一個段位。
在路sir看來,原著里的孫悟空,既有人性的一面,又有動物性和神性的復雜特征,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孫悟空到底是個怎樣的英雄。
1.自由讓孫悟空很任性
要說孫悟空人性的一面,首先就會讓人想到他對絕對自由的向往,即不受束縛,不被控制,想干嘛就干嘛。
我們都知道,孫悟空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沒有家庭成員,沒有社會關系,所以他一出生就很自由。
孫悟空,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這種天生自由的屬性,也就決定了他在成長過程中受不了任何約束。在花果山當美猴王時期的孫悟空,那真是隨心所欲,無拘無束,沒人管得了他。
當然,這種沒人管只是他的錯覺。他一出生,一舉一動,就在天庭的監控之下。只是當時玉皇大帝沒把他當回事,因為天底下妖怪太多了,只要不鬧出大事,天庭也懶得管。
就這樣自由了兩三百年之后,孫悟空感受到的第一個不自由,就是生命的約束。
本來,生老病死,那是生命的規律,自然界中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逃不了這個規律。但對于孫悟空來說,這么逍遙自在的日子,三五百年怎么夠,跟歷史上很多皇帝一樣,他也怕死,也想長生不老。所以,當想到將來會老死時,孫悟空第一次哭了。
花果山的猴子不解,說大王我們這么自由,誰也管不著,你怎么還不知足?孫悟空就對猴子們說:“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內?”
哭完后,聽說修仙就可以獲得無限生命,孫悟空立馬放棄花果山帝王般享受的生活,將角色轉換為小學生,從頭開始學本領。
很多讀西游的人沒有意識到,孫悟空這一舉動,已邁出了“為追求自由而失去自由”的第一步。
他在菩提祖師那里上學,每天都要掃地、鋤園、養花、修剪樹枝、撿柴火、挑水做飯等,一干就是六七年。他在花果山當猴王時,怎么可能干這些。但為了學到本領,他愿意付出代價。他以為,這些代價將換來永遠的自由。
事實上呢?孫悟空有了神通之后,回到花果山,確實比以前更自由了。首先是殺了敢來欺負花果山猴子的大流氓——混世魔王,接著鬧龍宮,強借了金箍棒,升級了武力;又鬧地府,強銷生死簿,獲得了生命的自由。
但他沒想到,這么干,已破壞了三界中維持平衡的規則,挑戰了天庭的權威,本來懶得管他的玉皇大帝,開始要管他了。孫悟空能服管嗎?當然不服了,于是有了大鬧天宮,最后被如來佛鎮壓,失去自由五六百年,身體連動都不能動。
后來他遇到觀音,求觀音放他出來,答應觀音保取經人去西天,目的只有一個:恢復自由。當時他跟觀音說得很誠懇,說老師我錯了,我改還不行嗎,只要放我出來,叫我干啥我就傻傻干。
但他真實的內心戲可能是:能出來再說!后來被唐僧放出來,身體看來是自由了,頭卻被戴上緊箍咒,一不聽話,就會被勒得滿地打滾痛不欲生。直到保唐僧取經成功,成佛了,緊箍咒才自動消失。
本來,追求自由是沒錯的,只是要清楚,絕對自由是不存在的。不管天上人間,神仙、人類都在社會中生存著,就像我們一個班級、一個年級、一座學校,其實也是一個個小小的社會。
我們在社會中學習、生活,就得有一定的規則來約束所有人的行為。如果每個人都要有絕對的自由,那肯定會影響、甚至傷害到其他人。
所以,三百年前,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就說過:“自由是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任意行事的權利。”
兩百年前英國著名哲學家穆勒也在《論自由》中說過:“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
也就是說,自由必須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用法律、規則、紀律這些東西來約束所有人,讓所有人在行使自由的同時不會傷害到其他人。
恰恰孫悟空要的,就是絕對的自由,不顧他人的自由。他強闖東海,大鬧龍宮,把定海神針強行借走,我們看的時候,覺得他這樣任性很爽,卻沒有想到,這樣對所有水族是不公平的。因為定海神針是維持大海生態平衡的寶物,你這一拿走,所有水族就遭殃了。
同樣,孫悟空為了自己和同類能長生不老,鬧地府強銷了生死簿,對其他生命是不公平的——所有生命都得生老病死,你想長生不老,可以通過修仙獲得,憑什么把生死簿強行銷掉?如果誰都這么來,那陰間和陽間豈不都得亂了套?
“我厲害我有理”,只顧著自己,將自己的自由建筑在別人的不自由上,這就是取經前的孫悟空。
他一出世就想當王,統治花果山群猴;后來想當齊天大圣,甚至想當玉皇大帝。他當玉皇大帝,可不是想為三界的神仙、人類、妖怪服務,而是以為當上了之后,權力最大,沒人管得了。
直到吃盡苦頭、受盡磨難,才明白絕對自由是不存在的,于是接受了天庭和佛家的游戲規則,服服帖帖地保唐僧西天取經,并成了一個能自我約束、甚至能約束別人的成熟少年。
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說過:“不能制約自己的人,不能稱之為自由的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如來、觀音讓孫悟空受盡磨難,就是要讓他學會“制約自己”。
如來封孫悟空為“斗戰勝佛”,更多的是表揚他終于能夠戰勝自己,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覺悟者。到這個時候,頭上的緊箍咒也就不需要了。
站在人性的角度來看孫悟空,他就是這樣的一個為追求絕對自由而犯錯、受了教訓的問題少年,付出自由為代價,最后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大人。
2.神性讓孫悟空很可敬
什么是神性?這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簡單可以這么說:神性,就是升華了的人性。也可以通俗地理解為,見義勇為、舍己為人、嫉惡如仇、英勇頑強等褒義詞,還有諸如奉獻精神、犧牲精神等,都是神性的具體表現。
孫悟空有嗎?有,但那是在踏上取經路之后,才慢慢在他身上呈現的。
前七回的孫悟空,雖然也有英勇頑強的英雄主義的一面,但他的出發點,是為了能夠擁有絕對的自由,而這種自由,是以破壞規則、犧牲他人的自由為代價的。說白了,那是一種自私、任性的表現。
就說在他大鬧天宮、大戰天兵天將的時候,也曾經很自私過。那是第六回,他第二次反下天宮,托塔天王帶著十萬天兵布下天羅地網,一場大戰過后,孫悟空打敗了哪吒和五個天王,收兵回洞。
手下四健將哭著來報,說七十二洞妖王與獨角鬼王都被天兵天將抓走了,孫悟空一聽,竟然這么說:“勝負乃兵家常事。古人云: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況捉了去的頭目乃是虎豹狼蟲、獾獐狐狢之類,我同類者未傷一人,何須煩惱?”
要知道,這七十二洞妖王和獨角鬼王可是來幫他對抗天兵天將的,現在被抓了,孫悟空的手下都哭了,他自己竟然毫無感覺,只因為他們不是猴類。這么自私的猴王,也就難怪他后來被如來鎮壓了五六百年,竟然沒一個相熟的來看他了。
所以我們要說,這個時候的孫悟空,雖然看起來很勇敢,但他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管他人死活的。如果只有這七回情節,這樣的形象,是不能稱為英雄的。
到了取經路上呢,在接受了觀音、龍王、唐僧等“老師”的輪番教育之后,孫悟空身上才慢慢顯現出神性來。
這種神性,首先就表現在見義勇為、扶危濟困上。
比如第十八回,跟唐僧走到高老莊,一聽說有豬妖在此害人,就主動擔起除妖任務,最后收了豬八戒,為高老莊除了一害。
第三十七回,師徒走到烏雞國,真國王的冤魂托夢唐僧,求幫他報仇,孫悟空一聽說,也主動攬下救國王除妖魔的任務,最后終于救了國王一命,還烏雞國一個真的國王。
在車遲國,為救被迫害的五百個和尚,孫悟空機智勇敢跟三個妖道斗法,最后殺了妖道,臨走時還教育國王,要他“把三教合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在通天河,孫悟空也主動承擔起假扮童男童女去斬妖除魔的任務,最后終于請觀音收回了金魚精,保護了陳家莊免再受妖怪的傷害。
過火焰山,孫悟空機智勇敢,三調芭蕉扇,最后扇滅了大火,徹底解決了火焰山的環境問題。
在祭賽國、朱紫國、比丘國、鳳仙郡等地,孫悟空也都是主動為當地斬妖除魔,救了和尚、皇后,甚至還有上百個嬰兒,也讓天降甘霖,解除了當地的旱災,給了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機會。
如果你喜歡看武俠小說,應該知道,在《神雕俠侶》中,郭靖曾經說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也可適用于所有的大俠,包括孫悟空這樣的神話英雄。
我們看孫悟空的所作所為,他之所以踏上取經路,一開始,確實只是為了能給自己一個自由身。
但隨著經受的磨難逐漸增加,他切身體會到妖魔鬼怪對百姓的禍害,心生憐憫,俠義精神——也就是神性油然而生,于是一次次主動攬起為民除害的重任。
在這個過程中,孫悟空也曾多次被妖怪打到懷疑人生,比如遇到紅孩兒、青牛精、黃眉怪、青獅白象大鵬時,孫悟空都被他們打哭過,特別是獅駝嶺那一次,他根本打不過獅象鵬三妖,沒辦法只好去找如來。
見到佛祖時,他淚如泉涌,悲聲不絕,捶胸頓足,甚至心生退意,要如來幫他解下緊箍,放他回花果山當猴王。
但這些磨難,只是一次又一次讓他認清自己能力的局限,最終都沒能真正擊倒他,最后他還能戰勝了內心的恐懼,去面對一個又一個的妖魔鬼怪,直至保唐僧取得真經,也為西行路上的黎民百姓消災除難。
所以我們說孫悟空是英雄,更多的是指他在西行路上從“為我”到“為人”的轉變,斬妖除魔的同時,內心里的神性也在慢慢戰勝魔性。
如果只看前七回,他的各種鬧,更多的是無理取鬧,過程中雖也算英勇,要稱英雄的話,最多也只能算一個“痞子英雄”。
《西游記》孫悟空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英雄是不存在的。
真正的英雄,就應該像孫悟空這樣,能戰勝內心的自私、黑暗和懦弱,化成智慧和勇氣,經受磨難,舍己為人,最后也成就了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