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都說“民以食為天”,作為全球兩大人口國,中國和印度的人口相差無幾,但耕地面積我國卻比印度少的多。
據統計,2023年印度的耕地面積為1.6億公頃,約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而中國的耕地面積僅有12758萬公頃,比對方少了將近3億畝。
在印度1.6億公頃的耕地面積中,有將近6億畝用于水稻種植,因此他們的稻米年產量也常年位于世界前列超過了1.2億噸,年出口量更是占全球出口量的40%。
那么比印度耕地面積要少的中國,稻米種植面積有多少?年產量和出口量又能否跟對方掰掰手腕?
稻米
稻米,作為世界上近一半人口的主食,人們對它的需求量可謂是十分龐大。
在當今世界,全球種植稻米的大國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越南、泰國等。
其中印度的耕地面積廣闊,水稻覆蓋面積更是將近6億畝,再加上其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條件適宜水稻生長,并且當地政府也非常重視農業,因此印度的稻米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22%。
要知道,印度尼西亞的稻米總產量占全球的7.4%、孟加拉國占7.2、越南占5.7%,也就是說印度的稻米產量比他們三國的總和還要多,這也使得印度的稻米在世界上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巨大的產量自然是離不開深厚的歷史底蘊,而印度的稻米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
據國際期刊《自然》上的報告指出,印度的水稻起源地在印度北部的恒河,所以也被稱為“恒河谷”。
再經過時間的推移,印度的稻米逐漸向東北部及半島沿海地區靠攏,因為這里的地勢地平、溫度適宜、降水充足,能為水稻的生長提供有利的環境。
到了2022年,印度的稻米種植面積已達到將近6億畝,年產量更是達到了1.2億噸,貢獻了印度糧食總產量的4成。
根據美國農業部海外農業局發布的最新報告來看,在2024年印度稻米的產量,預計會達到1.35億噸左右。
那么作為全球的人口大國、亞洲第一大經濟體的中國,稻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又有多少呢?
中國稻米歷史
雖然印度稻米的歷史非常悠久,但卻并非起源地,而真正的起源地其實是中國。
據江西吊桶環遺址考古發現,長江中下游及周邊以南地區,是中國栽培水稻的起源地,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
稻米的發展經歷了從野生稻的馴化、種植技術的傳播與交流、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以及面對挑戰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四個階段。
其中野生稻的馴化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并且當時的稻作農業是出現在了長久流域以南的地區,再結合我國南方多為水田,所以就慢慢形成了南方吃米、北方吃面的固定概念。
再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已經將野生稻馴化成可食用的栽培稻,并且開始傳播至周邊地區,就比如印度和東南亞地區。
在《詩經》、《齊民要術》中曾對水稻有過詳細的記載,它不僅可以證明當時水稻的種植狀況,也能體現通過貿易和文化交流,使得水稻傳播至世界各地,豐富了各地的糧食供應。
到了現代,自袁隆平院士發現“超級稻”以來,我國在種植水稻領域可謂是無人能出其右,不僅年產量穩居世界第一,畝產量更是將印度遠遠地甩在了身后。
中印稻米產量對比
上面提到,2022年印度的稻米年產量為1.2億噸,但這卻是將近6億畝耕地的產量,平均每畝地的產量在320-370斤之間。
反觀我國不僅耕地面積比印度少,種植水稻的土地也比印度少了1.5億畝,僅有4.5億畝左右,可我國的產量卻非常高。
在2022年,我國稻米的產量達到了2.08億噸,比印度多了足足8800多萬噸,這就意味著我國每畝地稻米的產量可以達到930斤-950斤,完美詮釋了質量大于數量。
不過,這單一的數字也并不能代表,印度沒有質量好的大米,相反印度有一種名叫“巴斯馬蒂”的大米,深受世界各國的喜愛。
這種米外觀細長約為7毫米,煮熟后不僅體積可以增大兩倍,還會散發出食物的清香,所以它也被人叫做“印度香米”。
印度香米的主要用途便是出口,因為在美國它的價格普遍在16美元/公斤,由于近年來受到厄爾尼諾的影響,香米出口量隨之減少,美國超市甚至一度出現了“搶米潮”,價格更是被瘋抬到50美元/公斤。
雖然我國稻米的產量比印度要多出不少,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印度每年出口的糧食有很多,而我國不僅出口量少的可憐甚至還要依賴于進口。
糧食用途
據統計,在2023年我國稻米累計出口量達到了160萬噸,而進口量卻達到了263萬噸。
反觀印度,他們在2023年出口稻米的數量約為1780萬噸,這不禁讓人好奇,明明兩國的人口數量差不多,那為什么印度有余量出口,我國卻還需要進口呢?
這其實是因為兩國人對待糧食的態度有差異。
在印度有40%的人是素食者,不僅食量不大,一天還只吃兩頓飯,這就導致他們的糧食消耗并不大,同時也是世界上牲畜喂養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而我國不僅牲畜喂養率極高,還是世界第一的豬肉消耗大國,所以我們有一部分糧食都喂給了雞鴨鵝豬等牲畜。
再加上,我國人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每天不止吃三頓,有時候還會出現浪費的現象,所以與其說糧食是被消耗掉的,倒不如說是被浪費了。
當然,印度糧食消耗量小也有壞處,那就是營養不良的人有很多,這就導致有病毒來襲時,他們沒有頑強的抵抗力來抵御。
綜合兩國的稻米產量來看,生態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印度的綠色面積大,但普遍都是低洼的水稻,這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而我國從2002年便啟動了退耕還林的工作,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出發,有步驟的停止耕種、植樹造林,可以極大程度減少水土流失的現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