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字關注我哦!
后臺有朋友問我縣城的事。
怎么說呢?
現在還在持有三四線老破小房產的朋友,能出手的,最好盡快出手。
因為現在再不出手,可能就永遠來不及了。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70城房價數據出爐,70個大中城市中,新房價格上漲的城市只有上海和西安2個,二手房價格上漲的城市只有上海1個,但根據上海本地中介的說法,從去年到現在,上海房價已經普跌了30%。
而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7月中國城市房地產市場報告》顯示,今年小縣城的房價在上半年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一方面,部分地理位置優越、產業基礎扎實的小縣城,其房價仍保持溫和增長,還算穩得住;另一方面,一些缺乏經濟支撐、人口流出嚴重的小縣城,房價開始出現下滑,但降幅,還算穩得住。
前幾年我們都在說,縣城的房價,而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地產是永遠沒問題的。
但現在數據正好反過來了。
現在是大城市的房地產已經跌的不能行了,但反觀縣城的房價還算穩得住,現實和之前的結論,完全是相反的。
于是就有媒體說了,現在普通人要是指著買房養老,比起大城市,可能還是小城市好。
這個說法,表面看上去沒有問題。
但這個想法,只關注到了價格,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成交。
其實這也是現在房地產市場的最大問題。
現在很多地方的房地產市場,只有價格,沒有成交。
現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雖然價格跌了不少,但成交量還是有的,如果你想快速脫手變現,只要肯降價,總是不缺愿意接手的人。
愿意降價10%,就會有人愿意來看房,賣不賣得出去另說,最起碼對方是有意愿的。
愿意降價20%,房產大概率就能賣出去,虧點錢是真的,但變相終究不是問題。
但相反,現在三四線城市的縣城房地產市場是個什么情況?
你想買,不一定能買到便宜的。
但你要賣,貴的一定就賣不出去。
因為在房產流通性這塊,縣城已經徹底出了問題。
比如說鶴崗,大家都知道,現在鶴崗的房價很便宜,官方給到的房產價格,2000塊一平,但你真跑到鶴崗去買房的時候,十萬塊左右,就能買到100平左右的商品房。
但問題是,10萬塊,已經成了這個區域的最低價了。
作為買家,你如果愿意拿出10萬塊去購買縣城的房產,還是有人愿意賣給你的,這是沒有問題的。
但作為賣家,如果你把自己的房子掛牌到10萬塊,你是找不到買家的。
因為這個價格的邏輯是這樣的。
對于賣家來說,10萬塊是他們能接受的最低價了,如果低于這個價位,他們寧愿把房子留到手里也不愿意賣出去,因為在賣家眼里,太低的價格,還不如不賣。
這個邏輯跟很多農村的房子是一個道理,但是建設的時候,都是幾萬甚至幾十萬建設好的,現在市場價,別說幾萬塊了,幾千塊都沒有要。
那你要為了幾千塊,就把房子賣出去嗎?
而大家要知道,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邏輯和大城市是完全不一樣的。
大城市的房地產交易,不管是漲也好,跌也罷,每天都有成交,各個街道,都有各種房屋中介,買賣雙方想出手,直接找到中介,就能找到合適的交易對象。
很簡單一個表現點是:
你在大城市搜房價,總有專門的軟件進行分析,而房屋的價格,也是由參與市場的買賣雙方所共同決定的。
但縣城的房地產交易,頻次很低,總價也不高,單論價格,很難養得起全職中介,而極低的市場流通率,也沒法形成一個市場定價。
這種模式下,縣城的房價看上去沒跌,但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基本的流動性。
定價這個東西,不是說你定多少就是賣多少,而是你這個定價,必須有人接受并且這個價格,還真的賣得出去。
現在問題就在于,縣城房價按照原有定價,已經賣不出去了。
因為很多縣城房產的持有者是這樣想的:
現在縣城的價格已經快趕不上房子的建安成本了,那我干脆不賣了,等著看以后還會不會漲回來。
但麻煩的點也在這里,按照經濟賬,縣城的房子永遠都不可能漲回來了。
因為縣城的房價,完全不存在接盤俠了。
因為中國城市化進程,已經快要結束了。
中國的城市化率,在1982年是20%,2000年時是35%,2016年已經達到57.35%,2018年接近60%,到現在2024年,已經接近70%了,而根據國際經驗來說,70%的城鎮率差不多就是一個現代國家的終點了。
過去二三十年,中國房地產吃足了城鎮化紅利,但現在這個紅利,已經消失殆盡了,我們以后不會再有繼續吃到這個紅利了,而這個紅利一消散,縣城這些地產,還準備賣給誰呢?
而且,我們現在的人口,也出現了問題,
2024年中國預計住宅新開工面積5億平米,而根據數據估計,我們的今年新生人口也就850萬左右,劃算下來,現在每個孩子身上,自帶了接近60平的住房面積。
而這個數據,放到同樣人口稠密的日本,他們只有35平左右,而即使是德國法國,也不到50平。
我們就不說現在庫存的天量房產,單就現在已存的房地產量,已經夠年輕人住了。
未來的趨勢是,房子太多,而人卻少了。
而在人口減少、老齡化、城鎮化到頂等諸多buff加持下,未來隨著長期分化,除了少量人口流入區的房子,還有接盤的存在,大多數資產,將長期處于無人接盤的情況。
但如果只是這樣,還算是好的。
如果只是沒人接盤,房子最多了就是賣不出去,那就留著就好了。
房子是有壽命的,而其維護成本,一般是要比建成成本更貴的。
只是我們過去,從來都沒在意過這個問題。
比如說我們現在最多的高層住宅。
這種住宅,必須用電梯,電梯一般壽命20年左右,維護再好,早晚也需要更換,一部電梯幾十萬,更換費用誰來出?
我們現在沒有這個問題,只是它的壽命還沒有到這個水平,而如果到了這個時候,不光是電梯,各種老房子的管線,電纜,都是需要維護的,甚至說有些設施根本無法維修,只能更換,但這個錢,誰來出?
是,我們之前買房的時候交過了專項維修基金,現在國家又設計了公共賬戶。
但問題來了,你猜這些公共賬戶里的錢,會優先給北上廣深的老破小,還是給三四線縣城的老破小呢?
不用想,在市面價值的差異下,后者是會被放棄的。
但放棄,也不代表著你不需要交錢。
上海房屋養老金制度里就寫了,如果遇到賬戶基金不夠,是需要用戶交錢的,那你再去想,小地方的房子,要不要交錢呢?
好,我們退一步來講,小地方的房價很低,你壓根就不想交。
但問題來了,房價這個東西,不光是看他的投資價值,還有他的居住屬性,你去看看農村那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就好了,沒人維護,那些房子很快就會變得破舊不堪,而我們這里的房子,同樣也遵循這個道理。
這就是溫水煮青蛙的邏輯。
你交錢,你純虧,你不交錢,房子就會破舊不堪,最后就會讓你苦不堪言。
這都是國外發達國家曾經給到的經驗了。
只是我們中國的高層住宅普遍建設時間不算太長,很多人還意識不到我們將會進入老化期這個可能性。
不說別的,大家去看看2018年建的房子,如果物業特別差,是什么情況呢?
掉皮,晃動的,比比皆是,你去找開發商投訴質量問題,開發商也有話說,給你交房都不錯了,還有很多人爛尾樓,交房都交不了。
而且,現階段能找到開發商,本身就挺不容易的。
現在很多開發商,早就破產倒閉了,那對很多已經退出市場的開發商來說,規定一文不值。
而且大家也不要提什么建安成本之類的話。
現在建個房子每平也要幾千塊,憑什么我們的房子連幾千塊一平都賣不出去了呢?
你再去想想歐洲的情況,那就更清楚了。
歐洲那邊,有很多城堡,建筑的時候,沒有幾千萬、幾億歐元,想都不要想。
但你知道,現在賣多少錢嗎?
不是幾千萬,也不是幾個億,而是1塊錢。
只要你愿意承擔維護城堡的成本,你就可以拿過去了。
但這些建筑,在那邊根本沒有要。
因為龐大的維護成本,再加上老式建筑的種種問題,就沒有人愿意做這種虧本的生意。
城鎮化放緩,老齡化加劇,賣房的人太多,買房的人太少,你覺得這個趨勢會發生任何改變嗎?
縣城所謂的穩定,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騙局罷了。
還持這些房子,趁現在還有零星的接盤俠,早點賣出去吧。
再晚點,就真的來不及了。
全文完。既然已經看到這里,請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我們另開設有知識星球,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先點擊以下知識星球的介紹鏈接看一下:
這個是加入星球的二維碼:
微信渠道,便宜50 搜索sweet99430 即可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共同探尋投資和財務自由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