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一場聚焦社區生態建設與民生服務領域的盛會——《中國民生ESG社區生態發展報告》發布會暨“ESG社區生態平臺”啟動儀式在人民日報社報告廳隆重舉行。此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環境、社會、治理(ESG)理念,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推動社會和諧進步。
本次活動由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能源科創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民生生態宣傳專業委員會協辦;信鏈(青島)健康產業控股有限公司、民聲面對面網絡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光數(北京)文化傳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同時得到了健康中國工程管理委員會、浩道國際健康管理中心、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智慧城鄉分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負責本次大會的媒體推廣工作。
大會邀請了眾多政界、學界領導和企業界人士,包括國務院重大項目辦原副主任李笠華,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央統戰部原秘書長、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孫曉華,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宣傳部原部長郭存亮,國家一級導演、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名譽會長尤小剛,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邱麗,原解放軍審計署副審計長趙天民,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執行副總編輯陳文波,著名演員馮雷,青島市雕刻藝術家協會主席于魯民,北京大學金融信息與工程管理系教授竇爾翔,中國民生ESG社區生態平臺執行主任王櫟等,共同探討ESG理念在社區生態建設中的應用與實踐。
會上,李笠華副主任強調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重要性,提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探索社區層面實施健康中國的可行路徑,并預祝會議圓滿成功。
孫曉華主席指出,此次大會的舉辦旨在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深化ESG理念在社區層面的實踐,以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
郭存亮部長指出,“中國民生ESG社區生態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實踐,強調將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具體措施,推動多方參與,促進模式落地生根。
陳文波副總編輯在探討中國民生ESG社區生態模式時,針對信用建設發表了深刻見解。他首先向與會嘉賓詳細闡述了《民生周刊》的社會影響力。作為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國家級行業期刊,《民生周刊》是全國唯一專注于民生領域的新聞雜志,是每年指定上全國“兩會”的少數期刊,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在演講中,陳文波副總編輯著重指出,在中國民生ESG社區生態模式中,信用建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環節滲透于社區治理、居民日常生活、經濟發展等多個層面。通過建立健全的信用體系,不僅能夠顯著提升社區的管理效率,還能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進而推動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合理使用,為社區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尤小剛導演以其豐富的文化創作經驗,分享了如何通過影視作品傳遞ESG理念,以及如何將社區文化與影視創作相結合,提升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原解放軍審計署副審計長趙天民為大會贈送了一幅書法作品,展現了其對ESG理念在社區實踐中生根發芽的美好期許,其書法技藝贏得了與會人員的高度贊譽。
邱麗副會長解析了ESG社區生態文化對中華文化創新的貢獻,以及ESG生態平臺在實現全球化中的重要性。
馮雷分享了“中國民生ESG社區生態公益模式創新”的主題,呼吁更多人加入公益行列,共同構建和諧美好的社區環境。
于魯民主席通過其藝術作品和社區文化推廣經驗,分享了如何將藝術融入社區生活,提升居民文化素養和生活品質的見解。
“中國民生ESG社區生態平臺”模式理論奠基人竇爾翔教授對平臺的發展寄予厚望,他強調,平臺模式的運營不應僅限于操作實踐,而應是一個具有“厚度”的社區平臺模式,涵蓋文化、哲學、方法論、理論模型、可復制模式及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竇教授提出,社區作為民生主陣地,是一個典型的“強外部性”市場,應當在市場底線管理的基礎上,疊加ESG水平的信用管理,以促進“社區新質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使平臺成為社區要素的“三公共享”平臺,并期望該平臺成為國家監管和法定委托的重要平臺。
在大會上,王櫟主任隆重發布了“P-S-B-b-C”模式,這是中國民生ESG社區生態平臺的核心模式。王主任在肯定了傳統“S-B-b-C”平臺模式對社區生態建設的助力功能的同時,也指出了其存在的負面壟斷效應,這些問題不僅導致市場不公,也給平臺企業帶來了政策風險。為此,王主任提出了TRIF平臺模式,作為這些平臺標準化的標桿,旨在引導社區生態平臺健康發展。
會議期間,領導們發表了具有遠見和指導性的講話,對ESG理念在社區生態建設與民生服務領域的重要性給予高度認可,并為社區未來發展提出了前瞻性建議。領導們共同啟動了“ESG社區生態平臺”,標志著該平臺正式運營,為社區生態建設開啟新篇章。
此次大會的成功舉辦,為我國民生ESG社區生態模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實現社區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提供了有力支持。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社區建設和發展對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義。本次大會將為我國社區生態建設和民生服務領域的發展注入新活力,助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實現。(王維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