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起訴了微信手續費”的詞條登上熱搜。華東政法大學研一新生在微信提現一筆5萬元零錢時,被收取了50元手續費。8月22日,他和3名上海政法學院、1名武漢大學法學院的隊友一起,把微信支付告上法庭。
官司肯定是贏不了的,這些學生也明白。微信、支付寶的提現費用是一樣的,贏不了官司,不是因為微信、支付寶勢大。簡單的說,這筆錢就是銀行收的。在如今的輿論環境,政策環境之下,在特別敏感的金融領域,平臺公司沒有肆意亂收的空間。
學生們仍選擇訴訟,因為他們精致的算過了。
贏,改變整個業態,巨大影響力。
輸,就是輸給“南山不敗客”,就是“正義的年輕人”向資本發起了勇敢的進攻,最后,“輸給資本”。也能打擊企業聲譽,收獲粉絲,擴寬社交渠道,簡歷增彩。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選微信的原因,因為選了微信,輸也是不輸。有趣的是,其中一位學生的社交媒體ID 正是叫“大戰南山必勝客”
既然已經立于不敗之地,又能收獲名以及跟著名的利,于是,他們選擇了訴訟。
他們中有人公開在社交媒體上回應:“目前還不敢碰”。
“不敢”很正常,但這個“不敢”透露出來的東西令人很悲哀。
這意味著這些學生們,是知道提現費的實情的。學生還是單純,或者有點得意忘形——明知對方冤枉這種事,怎么能公開說?
他們清清楚楚的知道這一切,但還是選擇訴訟。就像郭德綱說:冤枉你的人,比你還知道你有多冤枉。輕了說,這是訟棍,重了說,這是罔顧事實,明知而故意構造一樁官司。
當然,故意碰一下微信支付,也不是大惡,反正當下圍繞大企業的紛爭也多。但其中暴露出來的那種“拋開事實不談”的理所當然;對“欺軟怕惡”的毫不避諱,才真的是令人背上發冷。
他們大概都是學法律的。學法律的學生,應該有的對公正、真相的底線呢?
現在,他們還是學生,還沒有權力,只能構建訴訟,打擊企業聲譽以求名利。但假以時日,他們都是坐在高臺上的法官,手握百姓悲歡生死之權力。
這就是將來我們的法官嗎?
任何對企業的聲討,都能得到民粹的響應,這是當下獲得流量的方便法門。
被杭州警方抓了的鐵頭,曾經跑到一家小超市“為民說話”。他質問老板,為什么你的這里的大米,價格是農民賣出來的5倍?鐵頭肯定知道,農民把大米賣出來,廠家要處理、包裝、運輸,超市有場租、人力。他也知道超市的價格是充分競爭的。但這對鐵頭都不重要,他只在乎“聲討黑心商家”漲粉。
兩件事,性質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
但是,鐵頭是流氓啊,而這些學生,是年輕人中的精英,是我們未來的法官啊!鐵頭可以不在乎事實和公正,但這些未來的法官不能不在乎事實和公正啊!
我一直認為,精致利己,其實沒有什么。但是,越過事實、公正的邊界,傷害他人以自利,就打破了法律人的價值觀底線。
我一直認為,中國的文科教育,充滿“匠氣”。法律是一門技術,是實操性的東西,但法律背后,是無數先賢探尋人類公平正義凝結出的價值觀。中國文科教育往往只教技術,不談技術背后的那些價值觀,那些關于公平、正義的基本原理。
這樣培養出來是充滿技巧的工匠,但卻沒了專業背后的價值觀。
起訴企業也是華東政法的傳統了,我也多次評論。2019年華東政法大學女大學生王潔瑩,告迪士尼搜游客包。2020年,華東政法大學5名學生狀告金山毒霸捆綁安裝,2023年,華東政法和山東大學的五名學生,將歐萊雅訴上法庭,認為其涉及“粉紅稅”,歧視女性。
選民企和外企,這可以理解。但選擇背后的立場,越來越民粹,越來越流量化。
迪士尼搜包,選得很好。金山捆綁安裝,也算個真問題。到了粉紅稅,尚有一些價值觀之爭,勉強還說得過去,但已經不能贏官司了。換言之,依靠的已經不是援引法律而是依靠輿論。到了今年,更是淪落為明知道背后是非,但仍構造訴訟,以輸求名利。民粹的流量企圖,已經完全壓倒了法律。
某種程度上,學生的選擇,體現了社會的變遷。今日之學子,明日之法官,所以,他們現在的選擇,也注定了我們必須要面對的未來。
已開快捷轉載,歡迎轉載
已開過白名單的公眾號,轉載請遵循轉載規則
歡迎關注更多深度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