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為我國經濟建設立下不小功勞。毛主席曾親口夸贊他是個“懂經濟”的人。然而到了1962年,一切都變了。毛主席提起他只會嘆氣搖頭,甚至有些生氣,說他是個修正主義。在那個年代,說人是修正主義已經是極嚴重的批評了。陳云到底做了什么,讓毛主席如此不滿?
將軍搞經濟
陳云雖然大部分成就都集中在經濟建設上,但他不折不扣是個將軍,正兒八經有中將軍銜的。這得追溯到1945年9月,那時正是抗日戰爭的關鍵時刻,而東北成了全國時局的重要焦點。
不管是我黨還是國民黨都希望最終是自己打敗日軍占領東北,因為東北戰略地位極高。這片黑土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與蘇聯聯結交流的通道,也是中國工業的重要基礎。
如果國民黨占據了東北,那么中國共產黨同蘇聯的聯絡將被切斷,華東、華北、西北解放區也將受到南北夾擊。就在如此關鍵的當口,陳云被授予中將銜,受命前往東北戰場,為建立東北根據地做準備。于是,三年零八個月時間,他都在戰場上打磨。
或許是有自戰場上打磨來的殺伐氣,陳云回到經濟工作上也十分敢說敢做。當年資本都說共產黨執政,那是一群不懂經濟的土帽兒,國家經濟落它手上指定玩完。然而陳云的“銀元之戰”和“兩白一黑戰役”打得極漂亮,不光平抑了物價,還讓投機倒把者把民脂民膏吐了個干凈。
這下再也沒人敢看不起共產黨搞經濟了。經此一役,毛主席對陳云的看法也越發的好了,說他功績“不下于淮海戰役”,是個“能人”。
但隨著毛主席和陳云在經濟工作上的意見出現分歧,兩人的關系出現了裂痕。陳云是個喜歡實事求是,講究實干的性子。
當1956年經濟建設出現“冒進”的情況時,陳云第一時間向中央提出示警。然而他的示警被毛主席認為是“打退堂鼓”,還給陳云戴了個“促退小組”的帽子,說他離右派只有“大概50米遠”。陳云雖然吃了批評,可該做的工作還得做,該說的勸也還得說。過了幾年,當經濟建設上正出現問題時,毛主席想起了陳云過往的勸說,說他“很勇敢,堅持真理也勇敢。”
毛主席的不滿
1962年初,毛主席在七千人大會上公開承認了錯誤,說:“經濟建設工作中間的許多問題,還不懂得……經濟工作還是要陳云出來搞。”
陳云重新出任中央財經小組長,收拾這亂成一團的中國經濟。陳云在做過十分詳實的調研后,提出了現況下經濟建設工作的幾點重點。他認為目前中國的困境是由于農業減產、基本建設規模過大導致的,因此要將對農業發展的重視提高一個度。
如何讓糧食增產,在看到過安徽搞的責任制并實地調研后,陳云理出了思路。他說,“包產到戶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辦法,要依靠廣大農民,盡快恢復生產。”1962年6月,陳云在與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交換過意見后,正式向毛主席進言。
但實際上,陳云的這次進言是擔了極大的風險的。安徽在1961年3月時搞責任田是得到了毛主席認可的,但到年底時,毛主席就有些不滿了。七千人大會上更是把推行責任田的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圣撤了職,說他犯了方向性的嚴重錯誤。
但即便如此,為了國家,陳云還是決定向毛主席進言。1962年7月6日,陳云在給毛主席去信后,在中南海與毛主席見面詳談了分田到戶的事兒。毛主席當下沒有表態,但第二天卻傳出了嚴厲批評陳云的消息。毛主席批分田單干是在瓦解農村集體經濟,而陳云是中國式的修正主義。
毛主席的批評讓陳云沉默良久,他知道一場新的政治風暴要來了,而自己無法幸免。自然,陳云的包產到戶也就停在意見上了。不過,陳云雖然不再參與中央的最高決策,但中央的實際工作中卻處處有著他的思想。1965年時,我國國民經濟得以成功調整,陳云也是居功甚偉。
參考文獻:
[1]喬立遠.毛澤東為何點名要陳云收拾“大躍進”殘局[N].人民網,2017(11).
[2]孫京.陳云在1962年[J].黨史博覽,2016(07):21-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